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元件领域的一种大电流快速充电连接器,包括公端座和母端座,在接电时,将小定位块对准小定位槽,再将大定位块对准大定位槽,然后用力将公端座插入母端座即可,此时正极叉状端子通过正极叉状插口与正极叉状插头进行电性连接,正极单片端子通过正极单片插口与正极双片插头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单片端子通过负极单片插口与负极双片插头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叉状端子通过负极叉状插口与进行负极叉状插头电性连接,公母对插时,因为负极叉状端子高于正极叉状端子,所以有效解决了大电流对插过程中产生的电流过载现象,且在公端座上设有四个散热通孔。端座上设有四个散热通孔。端座上设有四个散热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快速充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快速充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流或者信号的作用,这种连接可能是暂时并方便随时插拔的,也可能是电气设备或导线之间永久的结点。
[0003]目前市面上的大电流连接器的散热问题尤为严重,在大电流插拔的对插时也经常容易产生电流过载的现象,且没有设计防止正负极接反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大电流快速充电连接器,其在进行通电操作时,可以防止正负极接反,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流过载。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6]一种大电流快速充电连接器,包括公端座和母端座,公端座的左上端设有小定位块,公端座的右上端设有大定位块,公端座内设有公端子,公端子包括正极叉状端子、正极单片端子、负极单片端子和负极叉状端子,正极叉状端子、正极单片端子、负极单片端子和负极叉状端子依次注塑安装在小定位块和大定位块之间,负极叉状端子高于正极叉状端子,公端座上设有散热通孔;
[0007]母端座左上端设有与小定位块配合安装的小定位槽,母端座右上端设有与大定位块配合安装的大定位槽,母端座内设有母插头,母插头包括正极叉状插头、正极双片插头、负极双片插头和负极叉状插头,正极叉状插头、正极双片插头、负极双片插头和负极叉状插头注塑安装于小定位槽和大定位槽之间,正极叉状插头的下端设有与正极叉状端子配合安装的正极叉状插口,正极双片插头的下端设有与正极单片端子配合安装的正极单片插口,负极双片插头的下端设有与负极单片端子配合安装的负极单片插口,负极叉状插头的下端设有与负极叉状端子配合安装的负极叉状插口,正极叉状插头与正极叉状插口进行电性连接,正极双片插头与正极单片插口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双片插头与负极单片插口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叉状插头与负极叉状插口进行电性连接。
[000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公端子的两末端均设有用于导向的倾斜面,设有倾斜面更有利于将端子插入插口。
[000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正极叉状插头和负极叉状插头均由若干个大弹片构成,正极叉状插头和负极叉状插头均由六个大弹片组合构成,可以加大通过的电流,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
[00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正极双片插头和负极双片插头均由若干个小弹片构成,正极双片插头和负极双片插头均由两个小弹片构成,可以加大通过的电流,达到快速
充电的目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接电时,将小定位块对准小定位槽,再将大定位块对准大定位槽,然后用力将公端座插入母端座即可,此时正极叉状端子通过正极叉状插口与正极叉状插头进行电性连接,正极单片端子通过正极单片插口与正极双片插头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单片端子通过负极单片插口与负极双片插头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叉状端子通过负极叉状插口与进行负极叉状插头电性连接,公母对插时,因为负极叉状端子高于正极叉状端子,所以有效解决了大电流对插过程中产生的电流过载现象,且在公端座上设有四个散热通孔。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端座正视角度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端座正视角度的抛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端座主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端子主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母端座正视角度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母端座仰视角度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母端座左视角度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母端座主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附图标记分别为1为公端座,2为母端座,3为小定位块,4为大定位块,5为公端子,501为正极叉状端子,502为正极单片端子,503为负极单片端子,504为负极叉状端子,6为散热通孔,7为小定位槽,8为大定位槽,9为母插头,901为正极叉状插头,902为正极双片插头,903为负极双片插头,904为负极叉状插头,10为正极叉状插口,11为正极单片插口,12为负极单片插口,13为负极叉状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本实施例,参照图1
‑
图8,其具体实施的一种大电流快速充电连接器,包括公端座1和母端座2,公端座1的左上端设有小定位块3,公端座1的右上端设有大定位块4,公端座1内设有公端子5,公端子5包括正极叉状端子501、正极单片端子502、负极单片端子503和负极叉状端子504,正极叉状端子501、正极单片端子502、负极单片端子503和负极叉状端子504依次注塑安装在小定位块3和大定位块4之间,负极叉状端子504高于正极叉状端子501,公端座1上设有散热通孔6,公端子5的两末端均设有用于导向的倾斜面,设有倾斜面更有利于将端子插入插口。
[0023]本实施例,母端座2左上端设有与小定位块3配合安装的小定位槽7,母端座2右上端设有与大定位块4配合安装的大定位槽8,母端座2内设有母插头9,母插头9包括正极叉状插头901、正极双片插头902、负极双片插头903和负极叉状插头904,正极叉状插头901、正极双片插头902、负极双片插头903和负极叉状插头904注塑安装于小定位槽7和大定位槽8之间,正极叉状插头901的下端设有与正极叉状端子501配合安装的正极叉状插口10,正极双片插头902的下端设有与正极单片端子502配合安装的正极单片插口11,负极双片插头903
的下端设有与负极单片端子503配合安装的负极单片插口12,负极叉状插头904的下端设有与负极叉状端子504配合安装的负极叉状插口13,正极叉状插头901与正极叉状插口10进行电性连接,正极双片插头902与正极单片插口11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双片插头903与负极单片插口12进行电性连接,负极叉状插头904与负极叉状插口13进行电性连接,正极叉状插头901和负极叉状插头904均由若干个大弹片构成,正极叉状插头901和负极叉状插头904均由六个大弹片组合构成,可以加大通过的电流,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正极双片插头902和负极双片插头903均由若干个小弹片构成,正极双片插头902和负极双片插头903均由两个小弹片构成,可以加大通过的电流,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
[0024]本实施例,在接电时,将小定位块3对准小定位槽7,再将大定位块4对准大定位槽8,然后用力将公端座1插入母端座2即可,此时正极叉状端子501通过正极叉状插口10与正极叉状插头901进行电性连接,正极单片端子502通过正极单片插口11与正极双片插头902进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快速充电连接器,包括公端座和母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座的左上端设有小定位块,公端座的右上端设有大定位块,公端座内设有公端子,公端子包括正极叉状端子、正极单片端子、负极单片端子和负极叉状端子,正极叉状端子、正极单片端子、负极单片端子和负极叉状端子依次注塑安装在小定位块和大定位块之间,负极叉状端子高于正极叉状端子,公端座上设有散热通孔;所述母端座左上端设有与小定位块配合安装的小定位槽,母端座右上端设有与大定位块配合安装的大定位槽,母端座内设有母插头,母插头包括正极叉状插头、正极双片插头、负极双片插头和负极叉状插头,正极叉状插头、正极双片插头、负极双片插头和负极叉状插头注塑安装于小定位槽和大定位槽之间,正极叉状插头的下端设有与正极叉状端子配合安装的正极叉状插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厚合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