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642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其中,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型车内原始气体样品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计算所述目标车型的混合污染物嗅阈值;其中,所述混合污染物包括多种挥发性污染物;利用所述混合污染物嗅阈值以及韦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内气味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乘车人员对健康座舱需求越来越高。当车内存在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味时,会刺激人的嗅觉器官,甚至会对人体造成心理和生理影响。因此,车内气味问题亟待解决。
[0003]目前,汽车行业的车内气味评价方法通常需要辨别气体样品中包括哪些单一污染物成分。具体来说,首先通过复杂仪器检测或人的主观识别来确定气体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然后结合每种污染物特有的物质属性,构建气体分析模型,实现车内气味评价。该方式过程复杂,涉及到的专业仪器多种多样且体积庞大,同时由于只能确定气体样品中含量最显著的几种主要污染物,而遗漏了其他污染物成分,使评价结果也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和车内气味评价方法,通过气体样品中的混合污染物来构建车内气体的气味评价模型,无需区分混合污染物中的单一物质成分。
[0005]第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气味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目标车型车内原始气体样品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计算所述目标车型的混合污染物嗅阈值;其中,所述混合污染物包括多种挥发性污染物;利用所述混合污染物嗅阈值以及韦伯

费希纳主客观耦合定律,构建所述目标车型车内气体的混合污染物浓度与客观气味强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所述原始气体样品在不同稀释倍数下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主观气味强度为训练数据,对所述关系模型中的待定参数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关系模型;其中,主观气味强度包括:气味评价员对气体样品的气味强度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车型车内原始气体样品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计算所述目标车型的混合污染物嗅阈值,包括:获取多名气味评价员给出的所述原始气体样品在不同稀释倍数下的主观气味强度;从每名气味评价员给出的多个主观气味强度中,选取1.5级气味强度前后距离最近的两个主观气味强度作为第一主观气味强度和第二主观气味强度,或者选取距离2级气味强度前后距离最近的两个主观气味强度作为第一主观气味强度和第二主观气味强度;计算所述第一主观气味强度对应的稀释倍数和所述第二主观气味强度对应的稀释倍数的几何平均值,得到每名气味评价员给出的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求取所述多名气味评价员给出的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得到所述混合污染物臭气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原始气体样品在不同稀释倍数下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主观气味强度为训练数据,对所述关系模型中的待定参数进行训练之后,还包括:求解所述训练好的关系模型对所述训练数据的拟合度;如果所述拟合度小于预设拟合度阈值,更换所述原始气体样品和/或增加所述原始气体样品的稀释倍数的数量,返回以所述原始气体样品在不同稀释倍数下的混合污染物浓度和主观气味强度为训练数据,对所述关系模型中的待定参数进行训练的步骤,直到所述拟合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拟合度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模型为:S=a*l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晨惠怡静刘雪峰徐树杰刘伟王雷朱振宇任家宝王超前王秀旭齐亮林锦州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