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641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板式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安装组件,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通过安装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设置有分隔组件,所述后侧板和分隔组件之间设置有多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由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所述前侧板、分隔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后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定位组件。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通过定位组件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摆脱了传统的安装方式,替代了上下导杆,实现了支撑定位的效果,进一步减小了该板式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同时可避免工作人员一一核对冷板片和热板片上的波纹朝向,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组装错误概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


[0001]本技术属于板式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框架式(可拆卸式)和钎焊式两大类,板片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波纹板、水平平直波纹板和瘤形板片三种。
[0003]换热板片是板式换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是通过上下导杆进行支撑定位,由于换热板片安装数量较多,导致上下导杆长度较长,占用空间较大,同时在对换热板片安装时,需要多次核对换热板片的朝向,进而提高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安装组件,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通过安装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设置有分隔组件,所述后侧板和分隔组件之间设置有多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由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所述前侧板、分隔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后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位于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两侧面的螺杆,所述螺杆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螺杆表面的左侧螺纹套设有螺母,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供所述螺杆卡设的卡孔。
[0007]优选的,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分隔板片,所述分隔板片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板框,所述分隔板片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冷板片,所述冷板片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板框,所述冷板片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朝向相反。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热板片,所述热板片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三板框,所述热板片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圈,所述分隔板片、冷板片和热板片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波纹。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前侧板、分隔板片和热板片前侧面顶部与底部的L形卡槽,所述L形卡槽的内腔卡设有与所述L形卡槽相适配的L形卡板,所述分隔板片和冷板片后侧面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其相对应的所述L形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前侧面的底部与所述第三板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第一板框的底部与所述冷板片的底部均与其相对应的托板的顶部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三板框后侧面顶部与底部的T形槽,所述T形槽的内腔可滑动地插接有T形条,所述T形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板框的左侧,所述第三板框的外壁面可转动地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二板框的外壁面贴合于所述挡块的内侧面。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首先将第二板框上的T形条从左往右滑至第三板框上的T形槽的内腔,再通过挡块对冷板片进行限位,即可将冷板片与热板片组装,然后将分隔板片表面的L形卡板插入前侧板表面的L形卡槽的内腔,此时第一密封圈与前侧板贴合,再缓慢放开分隔板片,最终使得第一板框的底部与前侧板上的托板接触,即可将分隔板片与前侧板组装,同理可将冷板片与分隔板片组装,可将每组换热组件组装,通过定位组件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摆脱了传统的安装方式,替代了上下导杆,实现了支撑定位的效果,进一步减小了该板式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同时可避免工作人员一一核对冷板片和热板片上的波纹朝向,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组装错误概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立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连接结构的拆解立体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冷传导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连接结构的拆解立体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冷传导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连接结构的左视拆解立体示意图。
[0019]图中:1

前侧板、2

后侧板、3

安装组件、31

螺杆、32

螺母、33

卡孔、4

分隔组件、41

分隔板片、42

第一板框、43

第一密封圈、5

第一换热组件、51

冷板片、52

第二板框、53

第二密封圈、6

第二换热组件、61

热板片、62

第三板框、63

第三密封圈、7

定位组件、71

L形卡槽、72

L形卡板、73

托板、8

连接组件、81

T形槽、82

T形条、83

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前侧板1、后侧板2和安装组件3,前侧板1和后侧板2均呈竖向设置。
[0022]前侧板1和后侧板2通过安装组件3可拆卸连接,前侧板1和后侧板2之间设置有分隔组件4,后侧板2和分隔组件4之间设置有多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由第一换热组件5和第二换热组件6,前侧板1、分隔组件4和第二换热组件6后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定位组件7,第一换热组件5和第二换热组件6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8。
[0023]首先将第二板框52上的T形条82从左往右滑至第三板框62上的T形槽81的内腔,再通过挡块83对冷板片51进行限位,即可将冷板片51与热板片61组装,然后将分隔板片41表
面的L形卡板72插入前侧板1表面的L形卡槽71的内腔,此时第一密封圈43与前侧板1贴合,再缓慢放开分隔板片41,最终使得第一板框42的底部与前侧板1上的托板73接触,即可将分隔板片41与前侧板1组装,同理可将冷板片51与分隔板片41组装,可将每组换热组件组装。
[0024]通过定位组件7和连接组件8的配合使用,摆脱了传统的安装方式,替代了上下导杆,实现了支撑定位的效果,进一步减小了该板式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同时可避免工作人员一一核对冷板片51和热板片61上的波纹朝向,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组装错误概率。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板(1)、后侧板(2)和安装组件(3),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通过安装组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之间设置有分隔组件(4),所述后侧板(2)和分隔组件(4)之间设置有多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由第一换热组件(5)和第二换热组件(6),所述前侧板(1)、分隔组件(4)和第二换热组件(6)后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定位组件(7),所述第一换热组件(5)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6)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位于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两侧面的螺杆(31),所述螺杆(3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螺杆(31)表面的左侧螺纹套设有螺母(32),所述前侧板(1)和所述后侧板(2)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供所述螺杆(31)卡设的卡孔(3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4)包括分隔板片(41),所述分隔板片(41)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板框(42),所述分隔板片(4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4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5)包括冷板片(51),所述冷板片(51)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板框(52),所述冷板片(5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53),所述第二密封圈(5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丽婷洪志展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灏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