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597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9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硬壳电芯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基壳部、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基壳部设有沿预设方向延伸并贯通的收容腔。第一端壁盖罩收容腔的一端。第二端壁则盖罩收容腔的另一端。基壳部与第二端壁中的一个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壁具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相对预设方向倾斜设置。基壳部与第二端壁中的另一个安装于安装腔,并设有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固定于第一安装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芯可降低目前硬壳电芯的壳体不能正常完成装配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芯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当前,电芯广泛地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0003]一般地,电芯分为软包电芯与硬壳电芯。其中,硬壳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极耳以及填充于壳体内的电解液。壳体包括基壳部、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基壳部设有贯通的收容腔,以收容上述电极组件、电解液以及极耳的部分。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分别封堵上述收容腔的两端。在有些电芯产品中:第一端壁采用与基壳部一体成型的方案;第二端壁则与基壳部分体成型,并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基壳部。
[0004]目前,第二端壁是直接铺设于基壳部的端部,然后再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第二端壁在固定的过程中滑移至部分超出基壳部的边缘轮廓,进而导致壳体不能正常完成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以降低目前硬壳电芯的壳体不能正常完成装配的风险。
[0006]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硬壳电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壳部、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基壳部设有沿预设方向延伸并贯通的收容腔。第一端壁盖罩所述收容腔的一端。第二端壁则盖罩所述收容腔的另一端。所述基壳部与所述第二端壁中的一个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基壳部与所述第二端壁中的另一个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并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面。
[0008]与目前市场上的硬壳电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芯中,基壳部与第二端壁中的一个设有安装腔,另一个则安装于该安装腔。如此,在壳体的装配过程中,安装于安装腔的结构(例如第二端壁)将在安装腔的限制下不滑出设有安装腔的结构(例如基壳部)的轮廓边缘;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芯可降低目前硬壳电芯的壳体不能正常完成装配的风险。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壳部面向所述第二端壁的一端内凹以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并环绕所述收容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包括所述第一安装面。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环绕所述收容腔延伸呈封闭状。该设置旨在使第二端壁能够以绕第一安装面的轴线以任意角度安装于安装腔,而无
需转动至特定角度再进行安装。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沿所述第一端壁指向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截面轮廓逐渐扩张。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安装腔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基壳部的端面以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端壁包括主体部以及环绕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上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由所述主体部的部分材料熔融并流动至环绕所述主体部设置形成,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之间填充有所述填充部。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基壳部之间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安装腔还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设于所述第一腔体面向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面环绕所述第三腔体。则,第二端壁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流体会首先流入第三腔体,进而降低该流体直接流入收容腔内的风险。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沿所述第一端壁指向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面的轮廓逐渐收缩。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为介于10
°
~80
°
之间。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端壁背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设有环形的凸台部。沿所述第二端壁指向所述第一端壁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以及所述凸台部之间具有重叠的区域。所述第二端壁与所述基壳部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焊接第二端壁与基壳部时,可将超声波焊接装置的探头压持在凸台部上;则自超声波焊接装置发出的超声波会集中在该凸台部,并经由凸台部向第二端壁原本的尖锐部传播,从而在焊接后形成上述第二安装面。与之相比,若不设置凸台部,那么超声波焊接装置的探头则会直接压持在第二端壁的表面,其发出的超声波容易向其他部位扩散,最终达到上述尖锐部并使该尖锐部发生熔融的能量则较少,进而导致焊接效率较低。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壳体为绝缘体。所述壳体的材料包括塑料。
[0019]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的硬壳电芯。
【附图说明】
[00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1]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硬壳电芯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硬壳电芯沿A

A线的剖切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中硬壳电芯沿B

B线的剖切示意图;
[0025]图5为图3中C处的剖切示意图;
[0026]图6为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7为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8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9为图4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10为图4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硬壳电芯;
[0034]100、壳体;110、基壳部;120、第一端壁;130、第二端壁;131、第二安装面;132、凸台部;101、收容腔;102、安装腔;103、第一腔体;1031、第一安装面;104、第二腔体;105、第三腔体;106、通孔;107、收容槽;108、连通孔;1071、第一凹槽;1072、第二凹槽;1081、导向槽;10811、第一侧壁单元;10812、第二侧壁单元;10813、第三侧壁单元;10814、第四侧壁单元;
[0035]200、电极组件;
[0036]300、极耳;310、第一端;320、第二端;
[0037]400、密封胶;410、第一胶层;420、第二胶层;
[0038]100b、壳体;110b、基壳部;130b、第二端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壳电芯,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壳部,设有沿预设方向延伸并贯通的收容腔;第一端壁,盖罩所述收容腔的一端;以及第二端壁,盖罩所述收容腔的另一端;所述基壳部与所述第二端壁中的一个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基壳部与所述第二端壁中的另一个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并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部面向所述第二端壁的一端内凹以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并环绕所述收容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包括所述第一安装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环绕所述收容腔延伸呈封闭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端壁指向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截面轮廓逐渐扩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基壳部的端面以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端壁包括主体部以及环绕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上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由所述主体部的部分材料熔融并流动至环绕所述主体部设置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武张国文郝胜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