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34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包括立柱、结构柱、结构梁、搁机梁组件和门框组件,所述结构柱设置在所述立柱后方,所述立柱与所述结构柱通过所述结构梁连接形成框架,所述搁机梁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端,所述门框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前端且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架能够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框架通过固定板首尾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内加工和表面处理预制完成,依照现场需要搭配所述立柱、所述结构柱和所述结构梁的数量,所有零件单独运输至现场后进行装配的方式适应不同环境的运输。境的运输。境的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


[0001]本技术属于既有建筑加装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0002]近百年的工业科技快速发展,工业产业化的革命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等对新的施工方式可能提供了可能和市场需求。如何降低对环境地干扰、缩短施工周期,优化创新结构及施工方法,目前有一些厂家把井道在工厂里分段预制,此结构型式解决了工期、对环境影响的问题但由于是整体井道分段预制,结构尺寸较大,对于安装场地空间、运输通道如到达安装位置的通道宽度、高度有一定的要求,而一些老小区由于前期建筑时已存在运输道路狭小、进小区大门宽度、高度等因素不满足运输通道需求进这种应用工厂预制的新技术将不能全覆盖,急需一款能够以当个零件运输至现场安装的电梯井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梯井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包括立柱、结构柱、结构梁、搁机梁组件和门框组件,所述结构柱设置在所述立柱后方,所述立柱与所述结构柱通过所述结构梁连接形成框架,所述搁机梁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端,所述门框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前端且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5]所述框架能够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框架通过固定板首尾固定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立柱一侧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沿所述立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条形孔。
[0007]优选地,所述门框组件包括上梁、下梁、门框立柱和连接座,所述上梁和下梁通过所述门框立柱固定连接,两所述连接座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梁前端,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相对应的连接孔。
[0008]优选地,所述立柱后端及所述结构柱的两相邻侧面上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结构梁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0009]优选地,所述搁机梁组件包括侧架、固定梁、搁机梁、主机调节板和机房吊装梁,两所述侧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两侧,所述机房吊装梁设置在所述侧架上,两所述固定梁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的前后两端,两所述固定梁通过所述搁机梁固定连接,两所述主机调节板镜像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搁机梁侧面。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梁一端设置有绳头梁固定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内加工和表面处理预制完成,依照现场需要搭配立柱、结构柱和结构梁的数量,所有零件单独运输至现场后进行装配的方式来适应不同环境的运输。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结构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结构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搁机梁组件的俯视图。
[0018]图7为本技术搁机梁组件的侧视图。
[0019]图8为本技术门框组件的主视图。
[0020]图9为本技术门框组件的侧视图。
[0021]图10为本技术固定板的侧视图。
[0022]图中:框架1、立柱11、调节板111、条形孔112、结构柱12、结构梁 13、搁机梁组件2、侧架21、固定梁22、搁机梁23、主机调节板24、机房吊装梁25、门框组件3、上梁31、下梁32、门框立柱33、连接座34、固定板4、连接孔5、连接板6、绳头梁固定座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如图1~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包括立柱11、结构柱12、结构梁13、搁机梁组件2和门框组件3,所述结构柱12设置在所述立柱11后方,所述立柱11与所述结构柱12通过所述结构梁13连接形成框架1,而两所述立柱11之间未装嵌所述结构梁 13,所述搁机梁组件2设置在所述框架1上端,所述门框组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1前端且沿所述框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架1能够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框架1通过固定板4首尾固定连接。在采用本技术时,工作人员将首先在现场测量既有建筑各个区域尺寸,而井道的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内加工和表面处理预制完成,依照现场需要搭配所述立柱11、所述结构柱12和所述结构梁13的数量,且本技术的所有零件均是单独运输至现场后进行装配,这样的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运输。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1一侧设置有调节板111,所述调节板111沿所述立柱11长
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调节板111上设置有条形孔112。所述调节板111焊接在所述立柱11的侧面上,所述条形孔112设置有两排且所述条形孔112的长边与所述立柱11的长边平行。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框组件3包括上梁31、下梁32、门框立柱33和连接座34,所述上梁31和下梁32通过所述门框立柱33固定连接,两所述连接座34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梁32前端,所述上梁31和所述下梁32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112相对应的连接孔5,所述条形孔112与所述连接孔 5上匹配有螺栓。所述连接座34后续用于连接连廊,通过所述条形孔112 可微调所述连接座34的高度,以补偿原建筑的建筑误差确保与连廊的连接。底部的所述门框组件3直接固定连接在地面,即无需设置所述下梁32。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1后端及所述结构柱12的两相邻侧面上均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结构梁13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6上,这样的方式便于装配,多个所述连接板6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搁机梁组件2包括侧架21、固定梁22、搁机梁23、主机调节板24和机房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结构柱、结构梁、搁机梁组件和门框组件,所述结构柱设置在所述立柱后方,所述立柱与所述结构柱通过所述结构梁连接形成框架,所述搁机梁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端,所述门框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前端且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框架能够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框架通过固定板首尾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一侧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沿所述立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条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运输的预制式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组件包括上梁、下梁、门框立柱和连接座,所述上梁和下梁通过所述门框立柱固定连接,两所述连接座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梁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文飞邓浩然陈寿文陈进辉王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快意美好加装电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