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结构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96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乳液聚合高分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梯度结构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中先进行乳化剂水溶液、丙烯酸酯软单体、功能性单体、分子量调节剂、交联剂混合得到一级预乳化液,将剩余乳化剂水溶液、剩余丙烯酸酯软单体、剩余功能性单体、剩余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得到二级预乳化液;将去离子水、乳化剂、pH缓冲剂混合,升温,然后添加引发剂以及一级预乳化液得到种子液,在二级预乳化液向一级预乳化液滴加的同时一级预乳化液以及引发剂水溶液向种子液中滴加,滴加完后保温;最后降温,将乳液调节pH至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度结构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乳液聚合高分子
,具体的,涉及一种梯度结构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压敏胶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在压敏胶中使用膜时要求高初粘且易剥离,比如在门窗生产转运过程中的表层保护,安装完成后需要去除保护膜以还原原本的美观性,此外,长时间的保护过程中,在压敏胶保护膜必须具有较好的耐候性,不能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使其发生卷曲等现象。而在现有的技术中,有的压敏胶初粘低,就会使压敏胶在转运或安装过程中造成保护膜脱落,这样就起不到保护的作用;而有的压敏胶剥离强度高,在去除保护膜时就会费时费力不容易撕下来。为了满足压敏胶的低剥离强度,本压敏胶行业在使用保护膜一般使用油性胶黏剂来满足该要求,但是导致环保问题以及成本高的问题;并且一般在乳液型压敏胶体系中,高初粘强度一般会伴随中高剥离强度的难点,所以压敏胶在高初粘低剥离领域中没有得以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梯度结构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的制备方法,解决了压敏胶行业中,乳液型压敏胶在高初粘的基础上其剥离强度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梯度结构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4

10重量份的乳化剂加入100

150重量份的水中,得到第一乳化剂水溶液,然后将200

27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软单体、2.5

10重量份的功能性单体、0.1

0.5重量份的分子量调节剂、0.1

10重量份的交联剂加入第一乳化剂水溶液中,得到稳定的一级预乳化液;
[0007]S2、将4

10重量份的乳化剂加入100

200重量份的水中,得到第二乳化剂水溶液,然后将200

25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软单体、2.5

12重量份的功能性单体、0.1

0.5重量份的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到第二乳化剂水溶液中,得到稳定的二级预乳化液;
[0008]S3、将150

20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1

2重量份的乳化剂、0.5

2重量份的pH缓冲剂混合,升温至80

85℃,然后添加0.5

3.5重量份的引发剂以及步骤S1中30

40重量份的一级预乳化液,添加完毕后反应即得到种子液;
[0009]S4、将1

2重量份的引发剂加入30

40重量份的水中,得到引发剂水溶液;
[0010]S5、向步骤S1中剩余的一级预乳化液中滴加二级预乳化液,得到混合液;
[0011]S6、在步骤S5进行的同时向步骤S3的种子液中滴加步骤S4的引发剂水溶液以及步骤S5的混合液,滴加完毕后在80

85℃下进行保温;
[0012]S7、保温结束后降温,将制得的乳液调节pH值至7.5

8.5,得到丙烯酸乳液压敏胶产品。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S2中的功能性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S2中的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S2中分子量调节剂为正十二碳硫醇、叔十二碳硫醇、辛硫醇中至少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中的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硅烷偶联剂中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3中反应时间为5

15min,pH缓冲剂为碳酸氢氨、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钠。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1、S2、S3中的乳化剂为2A1、SR

10中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3、S4中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
[00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6中在步骤S5进行的同时向步骤S3的种子液中滴加步骤S4的引发剂水溶液以及步骤S5的混合液,滴加时间为3.5

4h,滴加完毕后保温时间为45

90min。
[00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7中保温结束后降温至40

55℃。
[002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23]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中利用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主体解决了压敏胶初粘低的不足,采用幂级半连续滴料法,在二级预乳化液向一级预乳化液滴加的同时一级预乳化液向种子液中滴加,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压敏胶乳液。压敏胶粒子核层结构为交联剂与丙烯酸酯软单体,由于交联剂的梯度架构,使得在不影响乳胶粒子表层粘弹态的前提下控制内聚力;压敏胶粒子壳层结构呈现连续变化,其分子量由内到外呈递减的分布,进而使壳层交联剂结构由内到外梯度减少,该交联剂的梯度分布使核层分子量增高而壳层分子量影响较小,进而不影响乳胶粒子之间相互融合成膜,从而达到高初粘的同时又具有低剥离强度的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乳液型压敏胶,既具有高初粘性,又具有低的剥离强度,既可以代替高初粘低剥离强度油性压敏胶,又克服了传统乳液型压敏胶在高初粘的基础上达不到低剥离强度的技术瓶颈,从而改善油性压敏胶使用时所伴有的环境问题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S1、将4.5克2A1乳化剂加入100克去离子水水中,得到第一乳化剂水溶液,然后将30克丙烯酸辛酯,240克丙烯酸丁酯、2.5克丙烯酸、4克丙烯酸羟基乙酯、0.3克辛硫醇、5克二乙烯基苯加入第一乳化剂水溶液中,搅拌分散15min,得到稳定的一级预乳化液;
[0028]S2、将4.5克2A1乳化剂加入100克去离子水中,得到第二乳化剂水溶液,然后将100克丙烯酸丁酯,170克丙烯酸辛酯、2.5克丙烯酸、4克丙烯酸羟基乙酯、0.1克正十二烷基硫醇加入到第二乳化剂的水溶液中,搅拌分散15min,得到稳定的二级预乳化液;
[0029]S3、向反应釜中加入180克去离子水升温至82℃,随后向反应釜中加入1克2A1乳化剂、1克碳酸氢铵、1.8克过硫酸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度结构高初粘低剥离强度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4

5重量份的乳化剂加入100

150重量份的水中,得到第一乳化剂水溶液,然后将200

27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软单体、2.5

10重量份的功能性单体、0.1

0.5重量份的分子量调节剂、0.1

10重量份的交联剂加入第一乳化剂水溶液中,得到稳定的一级预乳化液;S2、将4

10重量份的乳化剂加入100

150重量份的水中,得到第二乳化剂水溶液,然后将200

280重量份的丙烯酸酯软单体、2.5

12重量份的功能性单体、0.1

0.5重量份的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到第二乳化剂水溶液中,得到稳定的二级预乳化液;S3、将150

200重量份的水、1

2重量份的乳化剂、0.5

2重量份的pH缓冲剂混合,升温至80

85℃,然后添加0.5

3.5重量份的引发剂以及步骤S1中30

40重量份的一级预乳化液,添加完毕后反应即得到种子液;S4、将1

2重量份的引发剂加入30

50重量份的水中,得到引发剂水溶液;S5、向步骤S1中剩余的一级预乳化液中滴加二级预乳化液,得到混合液;S6、在步骤S5进行的同时向步骤S3的种子液中滴加步骤S4的引发剂水溶液以及步骤S5的混合液,滴加完毕后在80

85℃下进行保温;S7、保温结束后降温,将制得的乳液调节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猛田海长王亚轩郑齐李耀松渠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衡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