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66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步骤是:A、连通水系:利用沟渠作为养殖区污水收集系统,在现有沟渠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形改造、清淤、清杂,使沟渠水系相互连通,污水进入稻田;B、加高田埂;C、串联稻田:将稻田串联起来,使水流能从进水口自然流动到出水口;D、稻草过滤:在每块稻田的出水口,用稻草帘或用稻草把堆积一排;E、高桩留茬:水稻收割时,高桩留茬,稻茬迟滞水流,促进悬浮物沉降,稻草还田;F、稻田翻耕:将一部分稻田进行翻耕;G、建立泵站:将污水从污水收集沟渠抽到稻田中;H、间歇淹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能有效的治理鱼塘尾水,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水及氮磷等养分循环利用和系统内污染零排放。等养分循环利用和系统内污染零排放。等养分循环利用和系统内污染零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池塘养殖是中国内陆最重要的淡水养殖模式。其中,青鱼、草鱼、链鱼、鳍鱼“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鲫鱼等传统淡水鱼类是养殖的主要品种。由于鱼塘养殖密度高,需要投入大量饵料,养殖方式粗放,养分利用率低,导致水体氮磷含量较高,水底沉积大量的污染物如残饵、粪便等。鱼塘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进行干塘。鱼塘尾水集中排放,同时干塘时搅动底泥,大量沉积污染物随污水被排出,对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产生严重污染。
[0003]采用机械净化设备进行净化,成本太高,难以应用。由于该时段属于冬季,气温低,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存在冬季湿地净化能力弱的问题,也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所以,目前对于冬季鱼塘尾水集中排放的问题仍缺乏简单、有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法,也不能对鱼塘尾水中的养分实现循环利用。
[0004]一般来说,鱼塘主要分布在低洼处。与此同时,在稻作适宜区域,鱼塘周边也会存在较多的稻田。一季稻和双季稻田有长达半年的冬闲期。本研究提供一种利用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并且能够使种(稻)养(鱼)环节结合,实现水及氮磷等养分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该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能有效的治理鱼塘尾水,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水及氮磷等养分循环利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改造沟渠构建污水收集沟渠:在原有沟渠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改造、清淤、清杂处理,连通水系,使得污水能够进入稻田沉淀区;同时,在沟渠沟坡上种植湿生植物,沟渠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改造沟渠实现池塘尾水及周边污水的收集;
[0009](2)加高田埂:在原有田埂基础上将田埂加高,增加稻田储水能力;
[0010](3)串联稻田:依据地形高度走势,按照从高向低,将稻田串联起来,使水流能从进水口自然流动到出水口;每块稻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稻田对角线的两端附近;
[0011](4)构建稻田净化系统:稻田收割时,高桩留茬,稻茬可以迟滞水流,促进悬浮物沉淀;另外,在每块稻田的出水口,用稻草帘或用稻草把堆积一排,并用木桩、竹竿和绳索固定,拦截稻田水中的悬浮物;同时稻草还田,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稻草可以增加碳源,调节污水碳氮比,有利于提高微生物活性,增加水体净化能力;
[0012](5)稻田翻耕:将部分稻田翻耕,所述的翻耕稻田与高桩留茬稻田间隔设置;污水经过高桩留茬稻田,水流受秸秆阻滞,之后水流再进入翻耕稻田,翻耕稻田的土壤表面粗糙,空隙多,有利于悬浮物沉降;
[0013](6)建立泵站:利用水泵将污水从污水收集沟渠抽到稻田中,各条水流路径可以分别独立使用一个泵站,也可以共用一个泵站;
[0014](7)间歇淹水:布设2条或2条以上水流路径,一条水流路径是一个单元,区域大的地方可以布设2-20个单元,使各水流路径交替淹水,形成稻田土壤干湿交替,促进污染物的降解;经过稻田沉淀、过滤、净化后的水可以进入稻虾田、鱼塘,进一步储存、利用或外排。
[0015]优选的,步骤(1)中湿生植物选自美人蕉、再力花、梭鱼草、苔草、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水生植物选自狐尾藻、黑藻、苦草、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优选的,步骤(1)沟渠中还修建有挡水坎使得沟渠中水深30cm以上,120cm以下,以保证水生植物的存活。
[0017]优选的,步骤(3)中田埂加高高度为40-50cm。
[0018]优选的,步骤(5)中翻耕稻田与高桩留茬稻田间隔距离以田块为单位,可以间隔1块稻田或2-6块稻田,间隔的面积以15-45亩为宜。
[0019]优选的,步骤(6)中在没有灌水沟渠的区域,在稻田和污水收集沟渠之间建立水泵站;在存在灌水沟渠的区域,在灌水沟渠和污水收集沟渠之间建立水泵站。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采用现有的污水净化设备,建设和运行费用高,且出水水质氮磷含量较高,依然对自然水体存在污染风险。采用现有的人工湿地技术,存在冬季净化能力弱、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消纳鱼塘尾水,打通了种养循环,把富含氮磷等营养的养殖尾水灌溉入稻田,稻田春耕时节水、节肥,净化后的水可供稻虾田、鱼塘等农业生产利用。一方面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水、氮磷在系统内重复利用,另一方面,同时减少种、养两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方法在理想条件下,可实现系统内污染零排放。
[0022](2)本专利技术在理想条件下,可实现零排放。鱼塘水深一般在1.5米左右,通过蒸发、渗漏、储存,每亩稻田在冬闲期能够消纳、净化0.5-0.6米深的污水。当稻田面积足够大时,可实现零排放。
[0023](3)本专利技术鱼塘清塘的水含大量悬浮物,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基本拦截了污水中的悬浮物,减少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淤积。
[0024](4)本专利技术建设费用低,运营成本低。仅需要建造水泵站和简单改造稻田;稻田高桩留茬还田是秸秆养分循环利用的一种方式,也不会增加成本;稻田翻耕仅仅是将翻耕环节提前实施,来年种水稻时不需要再次翻耕,也不会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的布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参见图1和2,本专利技术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30](1)改造沟渠构建污水收集沟渠:在原有沟渠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改造、清淤、清杂处理,连通水系,使得污水能够进入稻田沉淀区;同时,在沟渠沟坡上种植湿生植物,沟渠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改造沟渠实现池塘尾水及周边污水的收集;其中,湿生植物选自美人蕉、再力花、梭鱼草、苔草、菖蒲中的一种或多种,水生植物选自狐尾藻、黑藻、苦草、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沟中修建挡水坎,保证沟中水深30cm以上,120cm以下,保证水生植物良好生长。
[0031](2)加高田埂:在原有田埂基础上将田埂加高45cm,增加稻田储水能力;
[0032](3)串联稻田:依据地形高度走势,按照从高向低,将稻田串联起来,使水流能从进水口自然流动到出水口;每块稻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稻田对角线的两端附近;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改造沟渠构建污水收集沟渠:在原有沟渠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改造、清淤、清杂处理,连通水系,使得污水能够进入稻田沉淀区;同时,在沟渠沟坡上种植湿生植物,沟渠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改造沟渠实现池塘尾水及周边污水的收集;(2)加高田埂:在原有田埂基础上将田埂加高,增加稻田储水能力;(3)串联稻田:依据地形高度走势,按照从高向低,将稻田串联起来,使水流能从进水口自然流动到出水口;每块稻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稻田对角线的两端附近;(4)构建稻田净化系统:稻田收割时,高桩留茬,稻茬可以迟滞水流,促进悬浮物沉降;另外,在每块稻田的出水口,用稻草帘或用稻草把堆积一排,并用木桩、竹竿和绳索固定,拦截稻田水中的悬浮物;同时稻草还田,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稻草可以增加碳源,调节污水碳氮比,有利于提高微生物活性,增加水体净化能力;(5)稻田翻耕:将部分稻田翻耕,所述的翻耕稻田与高桩留茬稻田间隔设置;(6)建立泵站:利用水泵将污水从污水收集沟渠抽到稻田中,各条水流路径可以分别独立使用一个泵站,也可以共用一个泵站;(7)间歇淹水:布设2条或2条以上水流路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谢永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