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光耀专利>正文

增氧设备及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87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增氧设备及轴套。轴套用以设置于增氧设备上。轴套包含有一固定座及一自润组件。自润组件设置于固定座内。自润组件具有一外环件、一内环件、一固定环件及一缓冲液体。内环件设置于外环件内,内环件与外环件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固定环件设置于容置槽内,固定环件能夹持增氧设备的一连接轴并相对于容置槽转动。缓冲液体填充于容置槽与固定环件之间。内环件朝向于固定环件的一侧形成有呈斜向配置的两个第一凸肋及两个第二凸肋,且两个第一凸肋的高度小于两个第二凸肋。据此,轴套能有效延长增氧设备的使用时间。能有效延长增氧设备的使用时间。能有效延长增氧设备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氧设备及轴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氧设备及轴套,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延长使用时间的增氧设备及轴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增氧设备是由马达、转轴、轴套及增氧叶轮等构件所组成。现有增氧设备大多是设置于养殖水域上进行运作,然而,现有增氧设备本身结构设计的因素,导致现有增氧设备无法长时间于养殖水域中持续运。因此,人员需要经常于短时间内进行维护现有的增氧设备,导致一年内维护次数居高不下而增加成本。
[0003]于是,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因此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氧设备及轴套,能有效地延长现有的增氧设备的使用时间。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增氧设备,包括:一承载装置,用以浮设于一液体上,所述承载装置包含有:至少两个漂浮舱体,彼此间隔配置;及两个柔性缓冲片体,分别跨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的两端,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能浸入至所述液体的表面下方;以及一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所述增氧装置包含有: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之间;两个连轴单元,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之间,且两个所述连轴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的一转轴的两端;两个连接轴,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轴单元,两个所述连接轴分别呈中空状;两个轴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轴且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每个所述轴套包含:一固定座;及一自润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自润组件包含有:一外环件、一内环件、一固定环件及一缓冲液体,所述内环件设置于所述外环件内,所述内环件与所述外环件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固定环件能夹持所述连接轴并相对于所述容置槽转动;所述缓冲液体填充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固定环件之间;其中,所述内环件朝向于所述固定环件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一凸肋及两个第二凸肋,两个所述第一凸肋及两个所述第二凸肋相对于所述设置槽的内侧底面呈斜向配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凸肋的高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肋;及至少两个增氧叶轮,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轴。
[0006]优选地,至少所述两个漂浮舱体分别呈中空状而具有一容室,每个所述漂浮舱体的所述容室内设置有一低密度填充物,所述低密度填充物的密度小于1千克每立方米。
[0007]优选地,于每个所述轴套中,任一个所述第一凸肋与任一个所述第二凸肋的高度差为0.4至0.6毫米之间。
[0008]优选地,于每个所述轴套中,所述外环件沿着对应的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呈L字状而具有一第一底段及一第一侧段,所述内环件沿着对应的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呈L字状而具有一第二底段及一第二侧段;于每个所述轴套中,当所述内环件
设置于所述外环件内时,所述第二底段位于所述第一底段的内侧面,所述第一侧段、所述第二侧段及所述第二底段共同形成有所述容置槽。
[0009]优选地,于每个所述轴套中,所述第一侧段于远离所述第一底段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挡止肋,所述第二侧段于远离所述第二底段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挡止肋,所述第一挡止肋及所述第二挡止肋分别朝向对应的所述连接轴的方向斜向配置且方向相反。
[0010]优选地,于每个所述轴套中,每个所述轴套于其第一侧段及第二侧段分别朝向彼此的一侧面具有一凸部,两个所述凸部的高度为0.45毫米至0.55毫米之间并抵靠所述固定环件。
[0011]优选地,于每个所述轴套中,所述固定环件于朝向对应的所述连接轴的一侧面具有多个夹持肋,多个所述夹持肋能夹持对应的所述连接轴。
[0012]优选地,所述承载装置更包含有一辅助浮力板,所述辅助浮力板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之间,且所述辅助浮力板的位置位于所述驱动单元的下方。
[0013]优选地,所述辅助浮力板的密度小于1千克每立方米。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也公开一种轴套,用以设置于一增氧设备上,所述轴套包括:一固定座;以及一自润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自润组件包含有:一外环件、一内环件、一固定环件及一缓冲液体,所述内环件设置于所述外环件内,所述内环件与所述外环件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固定环件能夹持所述增氧设备的一连接轴并相对于所述容置槽转动;所述缓冲液体填充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固定环件之间;其中,所述内环件朝向于所述固定环件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一凸肋及两个第二凸肋,两个所述第一凸肋及两个所述第二凸肋相对于所述设置槽的内侧底面呈斜向配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凸肋的高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肋。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增氧设备及轴套,通过每个所述轴套的所述固定环件夹持所述连接轴并相对于所述容置槽转动的设计,使每个所述轴套的所述固定环件于转动时,所述固定环件能通过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所述缓冲液体润滑且配合两个所述第二凸肋吸收振动,使所述增氧设备的两个所述连接轴能降低摩擦与振动。据此,让所述增氧设备的两个所述连接轴的使用时间增加以减少每年维护的次数。
[0016]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这些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II-II剖线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设备的设置于液体上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设备的驱动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的V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的V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设备的连轴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设备的连轴单元不具有弹性体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设备的连轴单元不具有弹性体时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10为图2的X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设备的轴套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2为图11的XII-XII剖线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13为图2的XII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设备包括:一承载装置,用以浮设于一液体上,所述承载装置包含有:至少两个漂浮舱体,彼此间隔配置;及两个柔性缓冲片体,分别跨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的两端,两个所述柔性缓冲片体能浸入至所述液体的表面下方;以及一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所述增氧装置包含有: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之间;两个连轴单元,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漂浮舱体之间,且两个所述连轴单元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的一转轴的两端;两个连接轴,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轴单元,两个所述连接轴分别呈中空状;两个轴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轴且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上,每个所述轴套包含:一固定座,具有一设置槽;及一自润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自润组件包含有:一外环件、一内环件、一固定环件及一缓冲液体,所述内环件设置于所述外环件内,所述内环件与所述外环件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固定环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固定环件能夹持所述连接轴并相对于所述容置槽转动;所述缓冲液体填充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固定环件之间;其中,所述内环件朝向于所述固定环件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一凸肋及两个第二凸肋,两个所述第二凸肋相对于所述设置槽的内侧底面呈斜向配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凸肋的高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肋;及至少两个增氧叶轮,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两个漂浮舱体分别呈中空状而具有一容室,每个所述漂浮舱体的所述容室内设置有一低密度填充物,所述低密度填充物的密度小于1千克每立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轴套中,任一个所述第一凸肋与任一个所述第二凸肋的高度差为0.4至0.6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轴套中,所述外环件沿着对应的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呈L字状而具有一第一底段及一第一侧段,所述内环件沿着对应的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的横断面呈L字状而具有一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善南廖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廖光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