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的淡水产油微藻物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64544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淡水产油微藻物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该微藻藻株为Didymogenes chengda CD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的淡水产油微藻物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藻
,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淡水产油微藻物种及其培养 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加之人类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世界被迫专 注于寻找可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的新能源,而生物燃料作为其中一种可替代燃 料,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
[0003]在新能源中,微藻生物柴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液态绿色能源之一。据研 究表明,与其他常规油脂原料相比,微藻生物质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因此可 通过精炼转化工艺生产先进的生物燃料。并且微藻类的生长周期短,还可以用 于废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方面。
[0004]产油微藻是最具潜力的生物能源油脂资源之一。有关微藻生物能源的技术 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持续重视。微藻能源的生产是一个涉及到藻种筛选、 规模培养技术与装备、能量转化加工的全产业链复杂过程,其中微藻生物量的 规模培养是整个产业过程的核心。微藻作为生物柴油资源,具有含油量高的优 势,某些单细胞微藻可积累高达其细胞干重86%的油脂,这是其他任何油料作 物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微藻能源的生产具有环境减排效应,可用于处理废水、 净化空气,并且具有占地面积小,不与淡水竞争等优点。然而往往具有高油脂 含量的微藻藻株通常生长速率缓慢,这导致了其单位体积油脂生产率的降低。
[0005]利用微藻来生产生物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生态环境效益,但离产业化还 有很远的距离,其核心在于效率和成本。现有的培养技术中,微藻的产率不高, 远未发挥出微藻的高产潜能,导致大规模培养占地面积过大,投资成本高昂。 而为维护这一培养系统所消耗的人工和物资严重损害了微藻能源生产的经济 性。于是寻找使用废水作为生长培养基,探索具有高生长速率和高油脂含量的 微藻藻株,是实现微藻资源化利用和经济化效益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淡水产油微藻物种及其培养方法 和应用,以提供一种具有高生长速率和高油脂含量的微藻。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新的淡水产油微藻 物种,微藻命名为Didymogenes chengda CDU

W13,保藏时间为2021年12月3 日,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211536。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淡水产油微藻的培养方法,培养方法包括初始培养和 扩大培养,初始培养和扩大培养在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 培养时,初始培养的光照强度为60~500μmol photons m
‑2s
‑1,温度为20℃~30℃, 扩大培养的光照强度
为60~1000μmol photons m
‑2s
‑1,温度为20℃~30℃;光暗 交替培养时,光暗交替周期为12~16/12~8h,光照强度和温度与连续光照培养时 相同。
[0009]进一步,初始培养和扩大培养所用培养基为BBM培养基。
[0010]进一步,始培养时间为6~10天,所述扩大培养时间为7~14天。
[0011]进一步,初始培养和扩大培养的培养温度均为25℃。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淡水产油微藻在生产油脂、生物柴油、藻类蛋白、脂 肪酸或生物质中的应用。将淡水产油微藻于含粮食废水0%

20%的BBM培养基 中连续培养或批次培养2

3周,进而使微藻能够大量生产油脂、生物柴油、藻类 蛋白、脂肪酸或生物质。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淡水产油微藻在处理含氮、磷废水中应用。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处理废水: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微藻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可 用于处理废水,可在废水中培养,因而可有效降低培养成本。
[0016]2.应用潜力巨大: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具有巨大的潜力,本专利技术的微藻藻 株具有较高的生物质产量(36mg
·
L
‑1day
‑1)和油脂含量(46.3%dw),因而具 有较高的油脂产率(16.67mg
·
L
‑1day
‑1)。
[0017]3.本专利技术的微藻藻株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还可进行大规模培养,应用于废 水处理和其他有价值化合物的生产,例如生产油脂、生物柴油、藻类蛋白、脂 肪酸等。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基于18S rRNA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培养所得藻株;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培养所得藻株。
[0021]具体实施方法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做详细的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分离的淡水产油微藻藻株Didymogenes chengda CDU

W13, 其中分离的微藻藻株基因组包括如SEQ ID NO 1所示的核酸序列。本专利技术所新 分离的藻株Didymogenes chengda CDU

W13于2021年12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 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号CCTCC NO: M20211536。
[0024]藻株的采集、分离及纯化:使用采样瓶采取含有微藻的水样,保存在封口 袋中并带回实验室处理。取藻标本观察;将收集到的湖水接种在BBM琼脂平板 上,置于25℃,100μmolm
‑2s
‑1,光暗周期为16:8的条件下培养1周后,将单个 菌落挑取到新的BBM琼脂平板上,然后在上述条件下培养,重复该过程直到获 得无菌培养物。显微镜检测纯化后的微生物,从琼脂平板转移到50ml液体BBM 中保存。
[0025]所分离的藻株的DNA的鉴定:
[0026]DNA的提取方法,使用TSINGKE植物DNA提取试剂盒(通用型),具体 步骤如下:
[0027](1)将Spin Column置于Collection Tube中,加入250μl Buffer BL,12000 rpm/min离心1min活化硅胶膜;
[0028](2)取样本干燥组织(不大于20mg),加入液氮充分研磨。研磨后置于 1.5ml离心管中,加入400μl Buffer gP1,涡旋振荡1min,65℃水浴10~30min, 期间可取出颠倒混匀以
充分裂解;
[0029](3)加入150μlBuffergP2,涡旋振荡1min,冰浴5min;
[0030](4)12000rpm/min离心5min,将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0031](5)加入上清等体积的无水乙醇,立即充分振荡混匀,液体全部转入SpinColumn中,12000rpm/min离心30s,弃废液;
[0032](6)向SpinColumn中加入500μ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的淡水产油微藻物种,命名为Didymogenes chengda CDU

W13,保藏时间为2021年12月3日,保藏编号是CCTCC NO:M202115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产油微藻物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初始培养和扩大培养,所述初始培养和扩大培养在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时,初始培养的光照强度为60~500μmol photons m
‑2s
‑1,温度为20℃~30℃,扩大培养的光照强度为60~1000μmol photons m
‑2s
‑1,温度为20℃~30℃;光暗交替培养时,光暗交替周期为12~16/12~8h,光照强度和温度与连续光照培养时相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进兰欣林玉玲郑林玲李丽马文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