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犁专利>正文

一种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30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电池,由单元电池串联构成、其中单元电池的正、负极板由板栅及在其中填充的正负活性物质构成,每个单元电池为由正极板、隔板、负极板顺序叠放、再由高分子材料填充封装成的长方体结构,每个单元电池与其周边的单元电池之间无间隙连接为一个整体,单元电池在与电极板平行的平面上按顺序紧密码放,构成单元电池层,同时在与电极板垂直的方向上--定义为Z轴,构成多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提高电池体积比能量,减小电池内阻,提高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且内部没有悬臂梁结构,特别耐震动;蓄电池的内部压力可以加大,提高氧复合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蓄电池)及其制造,尤其涉及蓄电池组成的新概念以及电池的整体制造方法,各单格之间的连接方法,还包括采用该方法形成特有结构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涉及蓄电池各单格之间的连接以及蓄电池的制造方法,一般是采用如下工艺流程之一:第一种:板栅制造----涂膏-----固化、干燥-----极板化成-----干燥-----将隔板和正负极板配组------焊接极群、连接极柱及引出极柱(各种极柱另行制造)-----极群装入电池槽(电池槽、盖另行制造)------各单格之间穿壁焊连接或跨桥焊连接------热封或胶封电池盖------焊接端子-----胶封端子(有些结构可省略此步骤)------(使用前)注电解液初充电(干荷电电池可以不用初充电)……。第二种:板栅制造----涂膏-----固化、干燥-----将隔板和正负生极板配组------焊接生极板极群、连接极柱及引出极柱(各种极柱另行制造)-----极群装入电池槽(电池槽、盖另行制造)------各单格之间穿壁焊连接或跨桥焊连接------热封或胶封电池盖------焊接端子------胶封端子(有些结构可省略此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由单元电池串联构成、其中单元电池的正、负极板由板栅及在其中填充的正负活性物质构成,其特征在于: 每个单元电池为由正极板、隔板、负极板顺序叠放、再由电池壳体封装成的长方体结构,每个单元电池与其周边的单元电池之间无间隙连接为一个整体;单元电池在与电极板平行的平面上按顺序紧密码放,构成单元电池层,同时在与电极板垂直的方向上-定义为Z轴,构成多层结构,层数≥1;每个单元电池与其相邻的单元电池的极板方向恰好相反;第一个单元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接端子,第一个单元电池的负极板板栅或正极板板栅与相邻的第二个单元电池的正极板板栅或负极板板栅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个单元电池的负极板板栅或正极板板栅与相邻的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由单元电池串联构成、其中单元电池的正、负极板由板栅及在其中填充的正负活性物质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单元电池为由正极板、隔板、负极板顺序叠放、再由电池壳体封装成的长方体结构,每个单元电池与其周边的单元电池之间无间隙连接为一个整体;单元电池在与电极板平行的平面上按顺序紧密码放,构成单元电池层,同时在与电极板垂直的方向上——定义为Z轴,构成多层结构,层数≥1;每个单元电池与其相邻的单元电池的极板方向恰好相反;第一个单元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接端子,第一个单元电池的负极板板栅或正极板板栅与相邻的第二个单元电池的正极板板栅或负极板板栅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个单元电池的负极板板栅或正极板板栅与相邻的第三个单元电池的正极板板栅或负极板板栅连接成一个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犁
申请(专利权)人:邓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