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25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属于薄膜生产技术领域。为解决生产环节复杂以及加热冷却效果差的问题,连接组件将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相连通,使得对薄膜的加热和冷却一体化,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避免出现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单独设立的问题,简化生产环节,提高生产率,电热管提高加热箱内部的温度,从而对加热箱内部的薄膜进行降温,风扇加强加热箱内部的空气流通,提高加热效果,利用加热辊以及冷却辊提高了在传输过程中的冷却效果,风冷机构工作,利用气泵将制冷箱制冷时产生的冷空气通过喷头吹扫至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上,“山”字形设置的风冷机构可以对薄膜进行多次吹扫降温,提高冷却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一般为多层共挤薄膜,是由聚丙烯颗粒经共挤形成片材后,再经纵横两个方向的拉伸而制得。由于拉伸分子定向,所以这种薄膜的物理稳定性、机械强度、气密性较好,透明度和光泽度较高,坚韧耐磨,是应用广泛的印刷薄膜,一般使用厚度为20~40 μm ,应用最广泛的为20 μm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主要缺点是热封性差,所以一般用做复合薄膜的外层薄膜,如与聚乙烯薄膜复合后防潮性、透明性、强度、挺度和印刷性均较理想,适用于盛装干燥食品。由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表面为非极性,结晶度高,表面自由能低,因此,其印刷性能较差,对油墨和胶黏剂的附着力差,在印刷和复合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加热、拉伸和冷却工作,现有技术往往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加热和冷却过程为分开进行,使得加工环节复杂。
[0003]2、现有的加热组件往往加热手段单一,使得加热效果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加热不均,从而影响后续加工步骤。
[0004]3、现有的冷却组件往往冷却手段单一,使得在加热拉伸后的冷却效果不佳,影响薄膜定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具有优化生产环节、提高加热效果以及加强冷却效果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包括加热组件、连接组件、冷却组件、移动底座和移动轮,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移动底座的顶面上,加热组件的上方设置有冷却组件,连接组件设置于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之间,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有加热箱、入料口、入料夹辊、第一加热辊、第二加热辊、加热器、总水管、分流器、热水支管、通风口、制热器、连接器、散热口、电热管和风扇,加热箱的正面开设有入料口,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制热器,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入料夹辊、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入料夹辊设置于加热箱内部靠近入料口处,入料夹辊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器,连接器与制热器相连接,连接器的顶面上开设有散热口,连接器远离制热器的一侧上连接有电热管,电热管设置于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的下方,电热管的下方设置有风扇,加热箱远离入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的侧面连接有总水管,总水管远
离加热器的一端连接有分流器,分流器上连接有热水支管,热水支管与入料夹辊、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相连通,加热箱的侧面开设有通风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辊包括有辊身、旋转端、环管和导管,辊身的两端设置有旋转端,旋转端可旋转连接在加热箱的内壁上,辊身的内部环绕设置有环管,旋转端的内部设置有导管,导管与环管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辊的整体结构与第二加热辊以及入料夹辊相同,入料夹辊、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内部的环管均通过两端的导管与热水支管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连接箱、连通口、过渡夹辊、密封条、密封圈、调节机构、顶槽和底槽,连接箱上开设有连通口,连通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渡夹辊,过渡夹辊的两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在连通口的内部,连通口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条,连接箱的底部开设有底槽,加热组件卡接在底槽的内部,连接箱的顶部开设有顶槽,冷却组件卡接在顶槽的内部,顶槽和底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
[00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滑槽、弹簧和旋转轴承,滑槽设置于连通口的内部,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旋转轴承,旋转轴承上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旋转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的内壁上,过渡夹辊的两端可旋转连接在旋转轴承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有冷却箱、出料口、顶板、风机、气管、气泵、制冷箱、冷水管、冷水支管、出料夹辊、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第三冷却辊和风冷机构,冷却箱的正面开设有出料口,冷却箱的顶面上设置有顶板,顶板的顶面上设置有风机、气泵和制冷箱,风机与冷却箱的内部相连通,气泵上设置有气管,制冷箱的两侧开设有冷水管,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出料夹辊、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以及第三冷却辊,出料夹辊、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以及第三冷却辊的两端通过冷水支管与冷水管相连接,出料夹辊设置于冷却箱内部靠近出料口处,第一冷却辊以及第三冷却辊所设置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冷却辊,第一冷却辊以及第三冷却辊之间设置有风冷机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有第一喷管、第二喷管、第三喷管、总气管、连接管和喷头,第一喷管、第二喷管与第三喷管之间为平行设置,第一喷管、第二喷管与第三喷管之间呈“山”字形连接,第二喷管的中部垂直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连接有总气管,气管与总气管相连通,第一喷管、第二喷管与第三喷管上设置有喷头。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管设置于第二冷却辊的上方,第一喷管设置于第一冷却辊的下方,第三喷管设置于第三冷却辊的下方。
[001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放卷器以及收卷器工作,将复合薄膜穿过入料口导入加热箱的内部,将复合薄膜穿过连通口导入冷却箱的内部,将复合薄膜穿过出料口导出冷却箱;步骤二:加热器工作,总水管将热水导入入料夹辊、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的内部,制热器工作,电热管发热,风扇工作进行鼓风;步骤三:制冷箱工作,冷水管将冷却水导入出料夹辊、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以及第三冷却辊的内部,气泵工作,将制冷箱内部的冷气通过喷头吹扫至复合薄膜表面。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连接组件设置
于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之间,连接组件将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相连通,使得对薄膜的加热和冷却一体化,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避免出现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单独设立的问题,简化生产环节,提高生产率。
[0017]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连接器远离制热器的一侧上连接有电热管,制热器工作利用电热管升温提高加热箱内部的温度,从而对加热箱内部的薄膜进行降温,以便进行后续的拉伸和冷却工作,风扇工作加强加热箱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提高薄膜与热空气的接触,提高加热效果。
[0018]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加热器的侧面通过热水支管与入料夹辊、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相连通,加热器工作将热水导入第一加热辊的整体结构与第二加热辊以及入料夹辊中,使得在薄膜传送的同时,利用热水及加热辊对薄膜进行加热,使得薄膜在与加热辊进行密切接触时,对其进行有效稳定的加热,热水通过加热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加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包括加热组件(1)、连接组件(2)、冷却组件(3)、移动底座(4)和移动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设置于移动底座(4)的顶面上,加热组件(1)的上方设置有冷却组件(3),连接组件(2)设置于加热组件(1)和冷却组件(3)之间,加热组件(1)和冷却组件(3)之间通过连接组件(2)相连通,移动底座(4)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包括有加热箱(101)、入料口(102)、入料夹辊(103)、第一加热辊(104)、第二加热辊(105)、加热器(106)、总水管(107)、分流器(108)、热水支管(109)、通风口(110)、制热器(111)、连接器(112)、散热口(113)、电热管(114)和风扇(115),加热箱(101)的正面开设有入料口(102),入料口(102)的下方设置有制热器(111),加热箱(101)的内部设置有入料夹辊(103)、第一加热辊(104)以及第二加热辊(105),入料夹辊(103)设置于加热箱(101)内部靠近入料口(102)处,入料夹辊(103)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器(112),连接器(112)与制热器(111)相连接,连接器(112)的顶面上开设有散热口(113),连接器(112)远离制热器(111)的一侧上连接有电热管(114),电热管(114)设置于第一加热辊(104)以及第二加热辊(105)的下方,电热管(114)的下方设置有风扇(115),加热箱(101)远离入料口(102)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106),加热器(106)的侧面连接有总水管(107),总水管(107)远离加热器(106)的一端连接有分流器(108),分流器(108)上连接有热水支管(109),热水支管(109)与入料夹辊(103)、第一加热辊(104)以及第二加热辊(105)相连通,加热箱(101)的侧面开设有通风口(1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辊(104)包括有辊身(1041)、旋转端(1042)、环管(1043)和导管(1044),辊身(1041)的两端设置有旋转端(1042),旋转端(1042)可旋转连接在加热箱(101)的内壁上,辊身(1041)的内部环绕设置有环管(1043),旋转端(1042)的内部设置有导管(1044),导管(1044)与环管(1043)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辊(104)的整体结构与第二加热辊(105)以及入料夹辊(103)相同,入料夹辊(103)、第一加热辊(104)以及第二加热辊(105)内部的环管(1043)均通过两端的导管(1044)与热水支管(109)相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有连接箱(201)、连通口(202)、过渡夹辊(203)、密封条(204)、密封圈(205)、调节机构(206)、顶槽(207)和底槽(208),连接箱(201)上开设有连通口(202),连通口(202)的内部设置有过渡夹辊(203),过渡夹辊(203)的两端通过调节机构(206)连接在连通口(202)的内部,连通口(202)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条(204),连接箱(201)的底部开设有底槽(208),加热组件(1)卡接在底槽(208)的内部,连接箱(201)的顶部开设有顶槽(207),冷却组件(3)卡接在顶槽(207)的内部,顶槽(207)和底槽(208)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20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拉伸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南李为波王虎张奇张国举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金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