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2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结构为:利用设有多个通孔(14a)的隔离壁(14)隔开为吸入空间部(12)和连接部(16);吸入空间部(12)底部为开口状且侧壁设有组合凸缘(13);吸入空间部内的毛刷部(20)设有软质合成树脂丝(24)制成的圆柱形中心轴(22),中心轴(22)的组合轴(23)衔接到组合凸缘(13)旋转且凸伸到中心轴前端,后端设有凸进连接部的连接轴(25);旋转叶轮(26)衔接到连接轴末端且位于连接部(16)的前方。辅助吸入口(10)通过开口底部吸入空气,旋转叶轮(26)在空气从吸入空间部(12)流动到连接部(16)时旋转,与旋转叶轮(26)组合在一起的连接轴(25)即带动毛刷部(20)旋转,并在以柔软的合成树脂丝(24)清扫装饰品或家具表面的同时吸干净异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般吸尘器领域吸尘器的辅助器具中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能有效清扫梳妆台、插板、家具等容易有刻印的地方,还能清扫表面不规则的装饰品等较难打扫的部位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是一般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真空吸尘器1,其结构包括内部设有吸入装置而可吸入室内空气的机体2,以及可利用上述机体2的吸力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部8。此外,上述的机体2和吸入部8之间依次组合连接设有软质材料制作的吸入软管5、连接在上述吸入软管5末端的把手6、以及连接上述的把手6和吸入部8的延长管7。此外,上述的吸入软管5和延长管7可将机体2内部的吸入装置(图中省略)产生的吸力传送到上述的吸入部8。上述吸入部8的下面设有开放的吸入口(图中省略),可将地面上的灰尘等吸干净;含有异物的空气通过上述的吸入口流入,依次通过延长管7和吸入软管5等,最终流入到机体2的内部。上述的机体2前方的连接口3与吸入软管5的末端4呈紧密结合,能够保障含有异物的空气流入机体2内部。此外,利用上述的吸入部8可以方便地打扫较大面积的地面。为了能够有效打扫偏僻的缝隙或窗台等狭窄地方,上述的吸入部8设有辅助毛刷9a和刀形吸入口9b等多种样式的辅助吸入口。上述的辅助毛刷9a或刀形吸入口9b可在除去延长管7末端的吸入部8后连接到吸尘器进行使用,或是除去连接到把手6入口6a处的延长管7后直接连接到吸尘器进行使用。但是,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结构存在有以下几个缺点能够利用上述吸入部8打扫的部位较为有限。欲打扫不属于地面的衣柜、梳妆台、插板时,只能在延长管7和一定范围内调节吸入部8的吸入口角度,有时难以贴近欲打扫的表面。如果用户未能正确调节吸入部8的方向时,衣柜或梳妆台等的表面则有可能被吸入部8造成压痕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将上述的吸入部8从延长管7分离,或将延长管7从把手6的入口部分离,之后再安装辅助毛刷9a等特殊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后再打扫梳妆台等。但是,上述辅助毛刷9a大部分都是用粗糙的合成树脂毛刷制作的,从而有可能损坏装饰品的表面或涂过漆的家具表面。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使其容易贴近欲打扫的表面,在不破坏装饰品、梳妆台或家具等表面的同时而可清除细小的灰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包括侧面设有衔接孔且设有很多通孔的隔离壁分开为吸入空间部和连接部;上述的吸入空间部的底部为开口状,且在侧壁设有组合凸缘;上述的吸入空间部里设有毛刷部,该毛刷部包括具有软质合成树脂丝的中心轴、衔接到上述的组合凸缘内旋转且凸伸到中心轴前方的组合轴、凸伸到后方且部分凸进于连接部的连接轴;上述的连接轴的末端连接设有旋转叶轮,且位于上述连接部的前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中所述的旋转叶轮设置为从开口处吸入的空气在从吸入空间部移动到连接部的过程中推动旋转的结构,上述的与旋转叶轮组合在一起的连接轴固设有毛刷部,且呈带动毛刷部旋转的结构。前述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中所述的隔离壁的衔接孔其上设有支撑凸缘,该支撑凸缘凸进吸入空间部。前述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中所述的毛刷部的合成树脂丝设置为从吸入空间部的底部开口处部分暴露在外面的结构。前述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中所述的组合轴的末端制成为圆球状,上述的组合凸缘内壁设置为对应于上述组合轴形状的结构。前述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中所述的隔离壁设有特别稳固结构的支撑凸缘,而可稳定支撑被旋转叶轮旋转的连动毛刷部的连接轴。前述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中所述的连接轴的衔接孔的前方加设有止动凸边,而可保证旋转叶轮和毛刷部旋转时不会被强大吸力推向连接部。前述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中所述的毛刷部合成树脂丝是设置为以圆柱形固定设置在中心轴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的特征为利用设有多个通孔的隔离壁隔开为吸入空间部和连接部;上述的吸入空间部底部为开口状且侧壁设有组合凸缘;上述的吸入空间部内的毛刷部设有利用软质合成树脂丝制成的圆柱形中心轴,该中心轴的组合轴衔接到上述组合凸缘旋转且凸伸到中心轴前端,后端设有凸出到后面部分并凸进连接部的连接轴;旋转叶轮衔接到上述连接轴末端且位于上述连接部前方。借由上述结构,辅助吸入口通过设有开口的底部吸入空气,旋转叶轮在空气从吸入空间部流动到连接部时旋转,与上述的旋转叶轮组合在一起的连接轴会带动毛刷部旋转,并在以柔软的合成树脂丝清扫装饰品或家具表面的同时吸干净异物。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可以非常容易的贴近欲打扫的表面,并且可在不破坏装饰品、梳妆台或家具等表面的同时,利用柔软的合成树脂丝打扫并吸入细小灰尘,非常适于实用。其具有上述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的结构剖面图。1 ……真空吸尘器 2 ……机体5 ……吸入软管 6 ……把手6a ……入口 7 ……延长管8 ……吸入部 9a ……辅助毛刷9b ……刀形吸入口 10 ……辅助吸入口12 ……吸入空间部 13 ……组合凸缘14 ……隔离壁 14a……通孔14b……衔接孔 15 ……支撑凸缘16 ……连接部 20 ……毛刷部22 ……中心轴 23 ……组合轴24 ……合成树脂丝 25 ……连接轴25a……止动凸边 26 ……旋转叶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吸附式毛刷的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10,其结构特点为其设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吸尘器辅助吸入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侧面设有衔接孔且设有很多通孔的隔离壁分开为吸入空间部和连接部;上述的吸入空间部的底部为开口状,且在侧壁设有组合凸缘;上述的吸入空间部里设有毛刷部,该毛刷部包括:具有软质合成树脂丝的中心 轴、衔接到上述的组合凸缘内旋转且凸伸到中心轴前方的组合轴、凸伸到后方且部分凸进于连接部的连接轴;上述的连接轴的末端连接设有旋转叶轮,且位于上述连接部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俊相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