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16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7
本申请涉及智能监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包括握持杆和转动连接于握持杆一端端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握持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测量轮;所述测量轮贯穿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圆心与所述测量轮的圆心呈相同设置;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多个阻挡片;所述多个阻挡片绕环形槽的圆心圆周等距分布;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分别对称安装于测量轮的两侧;所述红外发射器射出的红外激光能够穿过相邻阻挡片之间的间隙;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有计数模块。本申请具有提高监理方在测量管道长度时的便捷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智能监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施工时,涉及到管道方面的施工。工人需要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将管道埋到地下。在施工完毕之后,监理方需要对管道所埋设的位置以及数量进行检测,以用于复核所埋设的管道是否按照预设的管道进行埋设。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监理方根据现场的管道铺设线路和施工图纸的管道铺设线路进行对比时,部分管道的长度需要有监理方采用卷尺手动测量,若管道存在弯折的部分,监理方需要多次收放卷尺,测量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监理方在测量管道长度时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包括握持杆和转动连接于握持杆一端端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远离握持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测量轮;所述测量轮贯穿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圆心与所述测量轮的圆心呈相同设置;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多个阻挡片;所述多个阻挡片绕环形槽的圆心圆周等距分布;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分别对称安装于测量轮的两侧;所述红外发射器射出的红外激光能够穿过相邻阻挡片之间的间隙;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有计数模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申请中移动智能监测设备时,由监理方手握住握持部远离安装座的一端端部,将测量轮的外缘周壁在待测管道的轴向长度上的周壁上滚动;同时红外发射器射出红外激光穿过相邻阻挡片之间的间隙至红外接收器接收;当测量轮开始滚动时,阻挡片开始间隔的阻断红外发射器射出的红外激光,当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激光,计数模块便计数一次;当测量轮在待测管道的外周壁上滚动完成后,用户根据测量轮的外缘周长以及计数模块上的计数次数,即可核酸出待测管道的轴向长度,从而提高监理方在测量管道长度时的便捷性。
[0008]可选的,所述握持杆靠近测量轮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校准组件,所述校准组件用于维持测量轮的圆心和待测管道的轴线呈共线状态。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校准组件迫使测量轮的圆心和待测管道的轴线维持共线状态,从而提高移动智能监测设备数据的精确度。
[0010]可选的,所述校准组件包括设置于握持杆上的壳体、转动连接于壳体远离握持杆一端端部的连接杆以及同轴转动于连接杆两端的校正轮,两个所述校正轮对称设置于所述测量轮的两侧;两个所述校正轮的外缘侧可供待测管道的外壁滚动抵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两个校正轮安装于测量轮的两侧,移动测量设备时,可
以通过两个校正轮迫使测量轮沿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避免监测方由于外部原因导致测量轮才测量管道长度时测侧偏过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0012]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轴向长度能够进行伸缩调节。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根据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适应性调节两个校正轮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测量设备的适应性。
[0014]可选的,所述壳体靠近握持杆一端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辅助轮,两个所述辅助轮对称设置于测量轮的两侧;所述握持杆能够带动测量轮沿自身轴线方向往返移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测量设备不需要测量管道长度时,测量轮位于壳体内部,避免与其余地方摩擦损耗,从而提高测量轮在使用中的精确度;使用校正轮好辅助轮同时移动壳体,提高移动测量设备的便捷性;在测量待测管道的长度时,辅助轮可以进一步防止测量轮跑偏。
[0016]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制握持杆固定位置的限位组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组件可以维持测量轮位于壳体内部的固定状态,从而避免测量轮失去外力后从壳体内部掉落。
[0018]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凸出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远离壳体内壁的一端的端部均可供安装座侧壁抵接;所述测量轮在壳体内具有间歇位和测量位;所述测量轮位于间歇位时,所述安装座远离握持杆的一侧与第一弹性件处于抵接状态;所述测量轮位于测量位时,所述安装座靠近握持杆的一侧与第二弹性件处于抵接状态。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可以通过限制安装座在壳体内部的限位高度迫使测量轮是否伸出壳体外部;由于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具有弹性,当需移动测量轮时,仅需通过握持杆向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施加外力,即可迫使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形变后,安装座即可在壳体内部移动,从而实现测量轮的收放。
[0020]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可供握持杆穿设的通孔,所述握持杆的周壁内凹设置有限位凹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弹性件;所述壳体上表面还贯穿开设有可供握持杆的中段侧壁往复移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通孔呈连通设置;两个所述第三弹性件对称设置于导向槽内,两个所述第三弹性件和导向槽的内壁之间形成可供限位凹部扣入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的直径小于所述握持杆中段的周壁直径。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沿握持杆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握持杆时,可以带动握持杆中段的侧壁在通孔内往复穿设,移动至限位凹部与导向槽对齐后并扣入夹持空间内;从而迫使握持杆不再持续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从而提高测量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当测量轮在待测管道的外周壁上滚动完成后,用户根据测量轮的外缘周长以及计数模块上的计数次数,即可核酸出待测管道的轴向长度,从而提高监理方在测量管道长度时的便捷性;
[0024]当测量设备不需要测量管道长度时,测量轮位于壳体内部,避免与其余地方摩擦损耗,从而提高测量轮在使用中的精确度;
[0025]设置限位组件可以维持测量轮位于壳体内部的固定状态,从而避免测量轮失去外
力后从壳体内部掉落。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移动智能监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移动智能监测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移动智能监测设备的控制原理框图;
[0029]图4是本申请中测量组件的爆炸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移动智能监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移动智能监测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申请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握持杆;11、限位凹部;2、安装座;21、安装块;3、测量组件;31、测量轮;311、环形槽;32、红外发射器;33、红外接收器;34、阻挡片;4、校准组件;41、壳体;411、通孔;412、导向槽;42、连接杆;43、校正轮;44、辅助轮;5、计数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杆(1)和转动连接于握持杆(1)一端端部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远离握持杆(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测量轮(31);所述测量轮(31)贯穿设置有环形槽(311),所述环形槽(311)的圆心与所述测量轮(31)的圆心呈相同设置;所述环形槽(311)内设置有多个阻挡片(34);所述多个阻挡片(34)绕环形槽(311)的圆心圆周等距分布;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33)和红外发射器(32);所述红外接收器(33)和红外发射器(32)分别对称安装于测量轮(31)的两侧;所述红外发射器(32)射出的红外激光能够穿过相邻阻挡片(34)之间的间隙;所述红外接收器(33)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有计数模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杆(1)靠近测量轮(3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校准组件(4),所述校准组件(4)用于维持测量轮(31)的圆心和待测管道的轴线呈共线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组件(4)包括设置于握持杆(1)上的壳体(41)、转动连接于壳体(41)远离握持杆(1)一端端部的连接杆(42)以及同轴转动于连接杆(42)两端的校正轮(43),两个所述校正轮(43)对称设置于所述测量轮(31)的两侧;两个所述校正轮(43)的外缘侧可供待测管道的外壁滚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2)的轴向长度能够进行伸缩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靠近握持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明生张勇兵郑义萍赖志高陈才晔陈伟明汤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互华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