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及钢柱对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35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7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及钢柱对接施工方法,其中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其包括安装固定于下部钢柱上端口处的平板和四个位于方形钢柱内腔中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下部抵接于所述平板上表面,各架体的位于钢柱中心线处的部位相抵接,架体的远离钢柱中心线的部位设有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所述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的弹性伸长方向为远离钢柱中心线的方向;所述上弹性伸缩件用于与上部钢柱的插孔插接配合,所述下弹性伸缩件用于与下部钢柱的插孔插接配合。本申请能够加快上部钢柱和下部钢柱的对接速度,从而减少吊装时间,进而减少安全隐患。进而减少安全隐患。进而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及钢柱对接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钢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及钢柱对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层钢结构在安装时,经常需要将钢柱进行对接连接,钢柱对接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0003]目前的钢柱对接方式为:于上部钢柱和下部钢柱的外壁预先固定竖向的耳板,利用吊装装置将上部钢柱吊装至下部钢柱的正上方,操作人员手动调整上部钢柱的位置,以使上下耳板相对齐,然后通过螺栓将上下耳板进行连接,以完成上部钢柱与下部钢柱的预安装,然后撤掉吊钩,最后将上部钢柱与下部钢柱进行焊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欲使上下耳板的螺栓孔位相对齐,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在调整上部钢柱位置上,而在此期间塔吊一直处于负载状态全过程持续10

15分钟左右,留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及钢柱对接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包括安装固定于下部钢柱上端口处的平板和四个位于方形钢柱内腔中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下部抵接于所述平板上表面,各架体的位于钢柱中心线处的部位相抵接,架体的远离钢柱中心线的部位设有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所述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的弹性伸长方向为远离钢柱中心线的方向;所述上弹性伸缩件用于与上部钢柱的插孔插接配合,所述下弹性伸缩件用于与下部钢柱的插孔插接配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钢柱对接支撑架安装于下部钢柱的空腔中,然后确保各架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并且使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的投影完全位于平板上,然后将上部钢柱吊装至下部钢柱的正上方,微调上部钢柱的位置,使得上部钢柱的下端口罩设住架体的上方部位,然后调整各架体的周向位置,该过程中由于各架体相抵接,即各架体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不变,并且下弹性伸缩件在该过程中由于其抵接于下部钢柱的内壁上,下弹性伸缩件弹性收缩避让,直至架体转动至对应插孔的位置,下弹性伸缩件获得伸缩空间,下弹性伸缩件恢复形变而插入插孔内,以完成架体与下部钢柱之间的连接,较为快捷。
[0008]移动上部钢柱,由于架体得到了限位,因此上部钢柱在该过程中相对架体进行移动,而上弹性伸缩件通过上述形变避让的方式,使得其上的插孔能够对准上弹性伸缩件,上弹性伸缩件能够插入插孔内,以完成架体与上部钢柱的安装连接,从而完成上部钢柱与下部钢柱的初步连接,即快速完成上部钢柱和下部钢柱的预安装,省去较多定位和安装的时间,从而大大减少吊装持续时间,以减少安全隐患。
[0009]并且,安装完毕后,钢柱对接支撑架位于钢柱的内部,并且各架体相互抵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整体,因此其能够极大提高钢柱的抗弯折和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0010]可选的,所述架体的位于钢柱中心线处的部位设有角钢,各所述角钢的外直角面相贴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各架体之间的抵接稳定性,从而便于移动架体过程中各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提高弹性伸缩件与插孔的对接精度。
[0012]可选的,相对的两所述架体设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架体固定,拉绳的另一端延伸至钢柱外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拉绳,可以控制架体相对下部钢柱的周向移动,便于从外部对架体的移动,快速便捷;并且由于四个下弹性伸缩件分别于下部钢柱内壁的抵接,其抵接力的反作用力达到平衡,因此沿任意方向拉扯拉绳时,均可以使架体的移动轨迹稳定,从而保证弹性伸缩件与插孔的对接精度。
[0014]可选的,所述上弹性伸缩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下弹性伸缩件的弹性系数。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弹性伸缩件相对下弹性伸缩件难以压缩,因此,在调整各架体的周向位置,以使下弹性伸缩件弹性收缩避让的过程中,架体则较为轻易带动上部钢柱进行周向转动,从而便于周向转动后的上部钢柱的位置确定和复位。
[0016]可选的,所述架体包括分离设置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所述上弹性伸缩件位于上连接臂的上部,所述下弹性伸缩件位于下连接臂的下部;所述上连接臂的下端沿竖向轴线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套,所述下连接臂的上端设有供所述内螺纹套的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上部钢柱和下部钢柱预固定并且摘除吊钩之后,旋动内螺纹套,可对上部钢柱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减少高度不达标而导致施工误差增大的情况发生。
[0018]可选的,所述内螺纹套的外壁凸出构造有一圈第一传动齿,各所述架体共同设有一内齿圈,内齿圈的内齿同时与各架体的内螺纹套的第一传动齿相啮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动内齿圈,可对各内螺纹套进行联动传动,从而减少操作难度。
[0020]可选的,所述架体设有环绕各所述架体设置的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转动设有蜗杆,所述架体设有与所述蜗杆配合的蜗轮;所述架体与所述限位圈之间设有加固绳,所述加固绳依次穿设所述上连接臂和所述下连接臂,所述加固绳的两端同时与所述蜗杆缠绕固定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调整完上部钢柱的高度后,可旋动蜗杆,以继续缠绕加固绳,通过绷紧加固绳以对架体施加向外的预应力,以迫使架体从内向外紧密抵接于钢柱内壁,即对钢柱的内壁施加向外的预应力,从而大大提高钢柱的刚性和承载能力;并且通过蜗杆和蜗轮的配合,可以实现蜗杆的自锁,以确保预应力的稳定施加。
[002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柱对接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柱对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钢柱对接支撑架安装于下部钢柱的空腔中,使得拉绳穿过下部钢柱所预设的
通槽,然后确保各架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并且使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的投影完全位于平板上,以减少上部钢柱吊装过程中上部钢柱分别与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发生碰撞干涉,此时上弹性伸缩件和下弹性伸缩件均处于完全伸出的状态;将上部钢柱吊装至下部钢柱的正上方,微调上部钢柱的位置,以便于后续的对齐,缓速下放上部钢柱,使得上部钢柱的下端口罩设住架体的上方部位,拉动拉绳,使得各架体以钢柱中心线为轴线进行角度偏转,以使下弹性伸缩件在周向移动过程中能够对准其移动路径上的插孔,并通过下弹性伸缩件自身的弹性而插入插孔内,以完成架体与下部钢柱的安装连接;移动上部钢柱,使得其上的插孔对准上弹性伸缩件,以完成架体与上部钢柱的安装连接,从而完成上部钢柱与下部钢柱的初步连接;对上部钢柱与下部钢柱的对接位置进行焊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是利用拉绳以带动架体周向移动,以便捷快速实现下弹性伸缩件与下部钢柱之间的连接,然后利用该连接实现对各架体的定位,利用架体的定位,再调整上部钢柱的位置,并实现上弹性伸缩件与上部钢柱的定位,从而提高连接精度、连接速度,进而减少安全隐患和提高对接质量。
[0024]可选的,所述上部钢柱的内壁设有竖向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相邻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柱对接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固定于下部钢柱(10)上端口处的平板(1)和四个位于方形钢柱内腔中的架体(2),所述架体(2)的下部抵接于所述平板(1)上表面,各架体(2)的位于钢柱中心线处的部位相抵接,架体(2)的远离钢柱中心线的部位设有上弹性伸缩件(24)和下弹性伸缩件(23),所述上弹性伸缩件(24)和下弹性伸缩件(23)的弹性伸长方向为远离钢柱中心线的方向;所述上弹性伸缩件(24)用于与上部钢柱(20)的插孔(102)插接配合,所述下弹性伸缩件(23)用于与下部钢柱(10)的插孔(102)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对接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的位于钢柱中心线处的部位设有角钢(25),各所述角钢(25)的外直角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对接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两所述架体(2)设有拉绳(26),拉绳(26)的一端与架体(2)固定,拉绳(26)的另一端延伸至钢柱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柱对接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伸缩件(24)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下弹性伸缩件(23)的弹性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对接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包括分离设置的上连接臂(22)和下连接臂(21),所述上弹性伸缩件(24)位于上连接臂(22)的上部,所述下弹性伸缩件(23)位于下连接臂(21)的下部;所述上连接臂(22)的下端沿竖向轴线转动连接有内螺纹套(27),所述下连接臂(21)的上端设有供所述内螺纹套(27)的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柱对接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27)的外壁凸出构造有一圈第一传动齿(271),各所述架体(2)共同设有一内齿圈(28),内齿圈(28)的内齿同时与各架体(2)的内螺纹套(27)的第一传动齿(271)相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柱对接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设有环绕各所述架体(2)设置的限位圈(3),所述限位圈(3)转动设有蜗杆(51),所述架体(2)设有与所述蜗杆(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明生林泽杰童永平王维赖志高翁宏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互华土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