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04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该导管包括如下质量组分:二异氰酸酯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领域。

技术介绍

[0002]TPU材料因其优秀的可加工性、机械性能、弹性,已逐渐取代传统塑料如PE、PVC等成为医用导管领域的主流材料之一。然而,针对医用导管材料的特殊性能需求,如生物组织亲和力、抗菌性等,TPU材料的改性及加工技术、配方等还尚不如传统高分子材料成熟可靠,尤其是医用材料及器械中非常重要的抗菌性能,对TPU材料改性技术手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003]结合近年来生物质分子抗菌技术的发展,利用壳聚糖、海藻酸钠等天然多糖优异的抗菌性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抗菌改性技术及配方的重要方案,因此,天然多糖改性医用TPU材料也自然成为一种本专业技术人员易于想见的一种技术手段: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6939122A公开了一种加入壳聚糖改性TPU材料及其医用导管的制备方法。但是天然多糖基本都为水溶性高分子,与TPU材料相容性非常差,直接加入材料基体并均匀分散会严重影响TPU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此外多糖抗菌成分只有分布在在导管表面才能发挥抗菌作用,而在基质材料内均匀分布则意义不大,不但影响性能且不能有效发挥抗菌作用,并徒增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天然多糖改性TPU导致性能下降且抗菌效能不足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包括如下组分:
[0006][0007]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为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五种聚合物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合物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

5000。
[0008]进一步地,所述二异氰酸酯为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

萘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扩链剂为含有2

10个碳原子的小分子二醇。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多糖为壳聚糖、甲壳素和硅藻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铋催化剂。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多糖主要分布在导管外表面,使其抗菌效果更佳。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多糖在导管外层0.5mm厚度范围内的含量占其总份量的80%以上。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的制备方法得到,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加入反应釜中,在85

105℃温度下搅拌30

60分钟后,经混合配料系统注入单螺杆挤出机;(2)同时在单螺杆挤出机喂料口通过微量注射泵加入催化剂;(3)在单螺杆挤出机的套筒组合的节数的第2/3节处加装侧喂进料套筒,所述第2/3节为四舍五入取整值;(4)通过所述侧喂进料套筒喂入相应份量的抗菌多糖组份。
[0015]根据理论分析和前期大量实验验证,侧面喂入物料时,由于机筒中的物料已经充分塑化,流动性较好,刚刚喂入的物料需要一定时间塑化,而在流动性较差的时候,会由于推进速度较慢,集中在筒腔外侧,因此与主物料构成芯壳结构的分层,而大约1/3段行程后,侧喂料也将充分塑化,此时从模头挤出将得到塑型良好的产品,过早喂入会导致充分共混,芯壳结构消失,过晚喂入会导致辅料塑化不充分,挤出型材不良。
[0016]具体地,如果单螺杆挤出机套筒组合的节数为8节,则8*2/3≈5.33,四舍五入取整数为5,即所述侧喂进料套筒设于所述单螺杆挤出机的第5节套筒处。
[0017]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单螺杆挤出机套筒组合的节数为6节,所述侧喂进料套筒设于所述单螺杆挤出机的第4节套筒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抗菌成分多糖主要积聚在导管外表面,使得与人体组织接触的外表面具有优异抗菌性和生物亲和性的同时,不影响导管主体TPU材料的优良的机械性能、并具有加工流动性好,适宜挤出成型等特性;所得产品拉伸强度可达到35

60MPa,断裂伸长率可达500%

700%,硬度区间65

75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管外表面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三种典型菌抑菌率≥9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包含以下组分:
[0023][0024][0025]按以下步骤加工挤出导管:(1)将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加入反应釜中,在85℃温度下搅拌60分钟后,经混合配料系统注入单螺杆挤出机;(2)同时在单螺杆挤出机喂料口通过微量注射泵加入催化剂;(3)选用6套筒单螺杆挤出机,在第四套筒处采用侧喂进料套筒,喂入相应份量的壳聚糖组份。
[0026]最终挤出成型管材经测,导管外层0.5mm厚度范围内多糖含量占其总份量的92
±
2%,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三种典型菌抑菌率达到95
±
2%。
[0027]实施例2:
[0028]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包含以下组分:
[0029]组分名称质量百分比(%)二异氰酸酯30%多元醇40%聚丙烯20%扩链剂10%海藻酸钠10%催化剂0.5%
[0030]按以下步骤加工挤出导管:(1)将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加入反应釜中,在95℃温度下搅拌50分钟后,经混合配料系统注入单螺杆挤出机;(2)同时在单螺杆挤出机喂料口通过微量注射泵加入催化剂;(3)选用8套筒单螺杆挤出机,在第五套筒处采用侧喂进料套筒,喂入相应份量的海藻酸钠组份。
[0031]最终挤出成型管材经测,导管外层0.5mm厚度范围内多糖含量占其总份量的90
±
2%,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三种典型菌抑菌率达到90
±
2%。
[0032]实施例3:
[0033]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包含以下组分:
[0034]组分名称质量百分比(%)二异氰酸酯50%多元醇32%聚丙烯6%
扩链剂6%壳聚糖6%催化剂0.5%
[0035]按以下步骤加工挤出导管:(1)将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加入反应釜中,在100℃温度下搅拌40分钟后,经混合配料系统注入单螺杆挤出机;(2)同时在单螺杆挤出机喂料口通过微量注射泵加入催化剂;(3)选用12套筒单螺杆挤出机,在第八套筒处采用侧喂进料套筒,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组分
ꢀꢀꢀꢀꢀꢀꢀꢀꢀꢀꢀꢀꢀꢀꢀꢀꢀꢀꢀꢀꢀꢀꢀꢀ
质量百分比二异氰酸酯
ꢀꢀꢀꢀꢀꢀꢀꢀꢀꢀꢀꢀꢀꢀꢀꢀꢀꢀ
25

50%多元醇
ꢀꢀꢀꢀꢀꢀꢀꢀꢀꢀꢀꢀꢀꢀꢀꢀꢀꢀꢀꢀꢀꢀ
20

70%聚丙烯
ꢀꢀꢀꢀꢀꢀꢀꢀꢀꢀꢀꢀꢀꢀꢀꢀꢀꢀꢀꢀꢀꢀ5‑
20%扩链剂
ꢀꢀꢀꢀꢀꢀꢀꢀꢀꢀꢀꢀꢀꢀꢀꢀꢀꢀꢀꢀꢀꢀ1‑
10%抗菌多糖
ꢀꢀꢀꢀꢀꢀꢀꢀꢀꢀꢀꢀꢀꢀꢀꢀꢀꢀꢀꢀ5‑
10%催化剂
ꢀꢀꢀꢀꢀꢀꢀꢀꢀꢀꢀꢀꢀꢀꢀꢀꢀꢀꢀꢀꢀꢀ0‑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为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五种聚合物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合物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

50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糖外表面改性TPU医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

萘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多糖外表面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然贺晓艳唐黎盛蒋熙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