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泥除组件及电动踏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98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泥除组件及电动踏板车,后泥除组件包括后泥除本体,其设于后轮的上方,所述后泥除本体朝向车头的一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车尾;所述后泥除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后轮相对;在所述第一侧固定有车灯,在所述第二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后泥除本体朝向所述车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车灯的安装位,所述凹槽用于放置连接所述车灯的电源线;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凹槽上的盖体;电动踏板车包括上述后泥除组件。该后泥除组件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便于后续的拆装、维修,且能对与车灯相连的电源线进行保护。相连的电源线进行保护。相连的电源线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泥除组件及电动踏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踏板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泥除组件及电动踏板车。

技术介绍

[0002]在电瓶车、电动踏板车等的后轮上方罩设有后泥除。后泥除用于防止在骑行过程中污水、污泥被后轮的旋转甩至车身或骑行者身上。并且为了在光线较暗环境下位于后方的人员能够确认前方车辆的位置,防止发生碰撞,在后泥除上设置有车等。现与车灯相连的电源线暴露于外部,易造成污泥在电源线上堆积,其不易清洁,且易造成电源线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泥除组件及电动踏板车,该后泥除组件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便于后续的拆装、维修,且能对与车灯相连的电源线进行保护。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泥除组件,包括后泥除本体,其设于后轮的上方,所述后泥除本体朝向车头的一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车尾;所述后泥除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后轮相对;在所述第一侧固定有车灯,在所述第二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后泥除本体朝向所述车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车灯的安装位,所述凹槽用于放置连接所述车灯的电源线;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凹槽上的盖体。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侧平行设有两个凸条,两个所述凸条间形成所述凹槽。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后泥除本体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盖体经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的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二侧。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上至少设有一对所述第一螺纹孔,其沿所述盖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一对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所述盖体的最高处。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泥除本体包括呈圆弧状且罩设于所述后轮上方的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车头的一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经螺钉与所述车身的踏板部相连。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边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盖体的端部形成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部,在组合状态下,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部夹紧于所述翻边与所述踏板部间。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踏板部上的第二通孔相对,使所述电源线能从所述踏板部内进入所述凹槽。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侧背离所述第二侧凸起形成所述车灯的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条形状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车灯的固定及所述电源线与所述车灯的连接。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泥除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3]一种电动踏板车,包括上述后泥除组件。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1.本技术中后泥除组件包括后泥除本体及盖合于后泥除本体的凹槽上的盖体,两者形成一整体,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便于后期的拆装、维修。且凹槽用于放置连接车灯的电源线,通过盖体盖合于凹槽上,对电源线进行保护,防止其表面堆积泥土,延长使用寿命。
[0016]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动踏板车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后泥除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后泥除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后泥除本体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盖体示意图。
[0023]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踏板部;2、后轮;3、前轮;4、后泥除本体;41、第一侧;42、第二侧;43、凹槽;44、凸条;45、第二螺纹孔;46、翻边;47、限位槽;48、安装座;5、盖体;51、第一螺纹孔;52、限位部;53、第一通孔;6、车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参见图1~5所示,一种后泥除组件,包括后泥除本体4,其设于后轮2的上方,所述后泥除本体4朝向车头的一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车尾;所述后泥除本体4具有相对的第一侧41和第二侧42,且所述第二侧42与所述后轮2相对;在所述第一侧41固定有车灯6,在所述第二侧42设有凹槽43,所述凹槽43由所述后泥除本体4朝向所述车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车灯6的安装位,所述凹槽43用于放置连接所述车灯6的电源线;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凹槽43上的盖体5。
[0026]本申请中后泥除组件包括所述后泥除本体4及所述盖体5,在所述后泥除本体4上设置有所述凹槽43,所述凹槽43内可放置连接车灯6的电源线,通过所述盖体5盖合于所述凹槽43上,防止电源线表面堆积泥土,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
[0027]参见图2所示,所述后泥除本体4包括呈圆弧状且罩设于所述后轮2上方的主体部,
在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车头的一端设有翻边46,所述翻边46经螺钉与所述车身的踏板部1相连。如,所述翻边46呈半圆形,沿所述翻边46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在所述踏板部1上设有与其相对的螺纹孔,经螺钉将所述后泥除本体4与所述踏板部1相连。
[0028]在所述后泥除本体4的第二侧42设有所述凹槽43。具体的,在所述第二侧42平行设有两个凸条44,两个所述凸条44间形成所述凹槽43。所述凸条44沿所述后泥除本体4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后泥除本体4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凹槽43的宽度可与需要放置的电源线的宽度相匹配或略大于所述电源线的宽度。
[0029]所述后泥除本体4的所述第一侧41背离所述第二侧42凸起形成所述车灯6的安装座48。与所述安装座48相对,在所述后泥除本体4的第二侧42朝向所述第一侧41凹陷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座48位于所述后泥除本体4临近车尾部分,所述安装座48的安装面呈倾斜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设有条形状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车灯6的固定及所述电源线与所述车灯6的连接。
[0030]优选地,所述后泥除本体4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组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0031]参见图2、5所示,与所述凹槽43相配合,所述后泥除组件还包括有一盖体5,所述盖体5的横截面可设置为U型,其两侧面贴合于所述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泥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泥除本体,其设于后轮的上方,所述后泥除本体朝向车头的一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车尾;所述后泥除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后轮相对;在所述第一侧固定有车灯,在所述第二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后泥除本体朝向所述车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车灯的安装位,所述凹槽用于放置连接所述车灯的电源线;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凹槽上的盖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泥除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平行设有两个凸条,两个所述凸条间形成所述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泥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后泥除本体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盖体经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的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二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泥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至少设有一对所述第一螺纹孔,其沿所述盖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一对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所述盖体的最高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泥除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波李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机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