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92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包括传动角带、滑轮支座、转臂连杆、张紧轮总成、张紧轮调节螺杆、连接架、切碎器油缸、定刀齿、刀轴总成、钢丝绳、限深轮、支撑杆、抛掷管、抛掷叶片、传动总成和搅笼输送机,秸秆经刀轴总成与定刀齿配合切碎后,上层的洁净秸秆被搅龙输送机收集后输送至抛掷管内,通过抛掷叶片抛掷,沿抛掷管被抛出到随行的接料车中,并且,通过液压操纵手柄控制切碎机油缸与钢丝绳及张紧轮总成配合,调整限深轮的高度,为获得较为洁净的秸秆,适当提高限深轮的高度,方便进行不同深度的秸秆切碎处理。秆切碎处理。秆切碎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秸秆还田
,具体为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从我国推广秸秆还田以来,农田收获后,秸秆全留在农田,秸秆有许多用处,农民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秆烧饭取暖,用秸秆养蓄积肥还田,合理利用秸秆是我国农民的优良传统,但是大量秸秆没有被充分利用,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隐患,秸秆还田的面积迅速扩大普及,但是它的缺点也日益明显。
[0003]由于秸秆还田以后,田地里覆盖厚厚一层秸秆,对犁、耙地造成堵塞,严重影响精耕细作,这是农民非常头痛的一件事。而旋耕时厚厚的一层秸秆对旋耕刀的入土产生很大阻力,秸秆掺入土壤以后对旋转土壤也产生很大影响,致使旋耕功率增大,旋耕质量下降。
[0004]旋耕后地表还残存大量秸秆,这对播种也有影响,造成堵塞、漏播时有发生,致使缺苗断垄。秸秆旋入土壤后把土壤架空,造成跑风漏气,致使苗死苗弱。如何有效地彻底清理秸秆,或者将秸秆切割粉碎,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变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质能力,实现农业生产节本的增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7]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能够将秸秆切割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变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质能力,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其包括:传动角带、滑轮支座、转臂连杆、张紧轮总成、张紧轮调节螺杆、连接架、切碎器油缸、定刀齿、刀轴总成、钢丝绳、限深轮、支撑杆、抛掷管、抛掷叶片、传动总成和搅笼输送机,所述连接架左侧开设有方便秸秆进入的输料口,所述连接架内安装对秸秆进行切碎处理的定刀齿及刀轴总成,所述连接架上方安装所述传动总成,所述传动总成与所述刀轴总成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架外侧连接所述转臂连杆,所述转臂连杆上设置滑轮支座,所述张紧轮总成通过所述传动角带与外部连接座连接,所述切碎器油缸置于壳体上,与所述张紧轮总成连接,进而调节所述限深轮的限深深度,所述抛掷管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后侧,并与所述搅笼输送机的输出端口连通设置,所述抛掷管内侧中央
位置连接有将秸秆上输的抛掷叶片且所述抛掷管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张紧轮总成通过所述钢丝绳与连接架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抛掷叶片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传动总成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张紧轮总成上设有与张紧轮总成配合使用的张紧轮调节螺栓。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抛掷叶片输出方向对应所述抛掷管出口端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秸秆经刀轴总成与定刀齿配合切碎后,上层的洁净秸秆被搅龙输送机收集后输送至抛掷管内,通过抛掷叶片抛掷,沿抛掷管被抛出到随行的接料车中,并且,通过液压操纵手柄控制切碎机油缸与钢丝绳及张紧轮总成配合,调整限深轮的高度,为获得较为洁净的秸秆,适当提高限深轮的高度,方便进行不同深度的秸秆切碎处理。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传动角带、2滑轮支座、3转臂连杆、4张紧轮总成、5张紧轮调节螺杆、6连接架、7切碎器油缸、8定刀齿、9刀轴总成、10钢丝绳、11限深轮、12支撑杆、13抛掷管、抛掷叶片、15传动总成、16搅笼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0]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秸秆经刀轴总成与定刀齿配合切碎后,上层的洁净秸秆被搅龙输送机收集后输送至抛掷管内,通过抛掷叶片抛掷,沿抛掷管被抛出到随行的接料车中,并且,通过液压操纵手柄控制切碎机油缸与钢丝绳及张紧轮总成
配合,调整限深轮的高度,适用性强,请参阅图1,包括,传动角带1、滑轮支座2、转臂连杆3、张紧轮总成4、张紧轮调节螺杆5、连接架6、切碎器油缸7、定刀齿8、刀轴总成9、钢丝绳10、限深轮11、支撑杆12、抛掷管13、抛掷叶片14、传动总成15和搅笼输送机16,连接架6左侧开设有方便秸秆进入的输料口,连接架6内安装对秸秆进行切碎处理的定刀齿8及刀轴总成9,连接架6上方安装传动总成15,传动总成15与刀轴总成9传动连接,连接架6外侧连接转臂连杆3,转臂连杆3上设置滑轮支座2,张紧轮总成4通过传动角带1与外部连接座连接,切碎器油缸7置于壳体上,与张紧轮总成4连接,张紧轮总成4上设有与张紧轮总成4配合使用的张紧轮调节螺栓5,进而调节限深轮11的限深深度,抛掷管13连接于连接架6后侧,并与搅笼输送机16的输出端口连通设置,抛掷管13内侧中央位置连接有将秸秆上输的抛掷叶片14且抛掷管13上连接有支撑杆12,张紧轮总成4通过钢丝绳10与连接架6连接,抛掷叶片14通过连接轴与传动总成15连接,抛掷叶片14输出方向对应抛掷管13出口端设置。
[0023]工作原理:该技术在使用时,秸秆经刀轴总成9与定刀齿配合切碎后,上层的洁净秸秆被搅龙输送机收集后输送至抛掷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角带(1)、滑轮支座(2)、转臂连杆(3)、张紧轮总成(4)、张紧轮调节螺杆(5)、连接架(6)、切碎器油缸(7)、定刀齿(8)、刀轴总成(9)、钢丝绳(10)、限深轮(11)、支撑杆(12)、抛掷管(13)、抛掷叶片(14)、传动总成(15)和搅笼输送机(16),所述连接架(6)左侧开设有方便秸秆进入的输料口,所述连接架(6)内安装对秸秆进行切碎处理的定刀齿(8)及刀轴总成(9),所述连接架(6)上方安装所述传动总成(15),所述传动总成(15)与所述刀轴总成(9)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架(6)外侧连接所述转臂连杆(3),所述转臂连杆(3)上设置滑轮支座(2),所述张紧轮总成(4)通过所述传动角带(1)与外部连接座连接,所述切碎器油缸(7)置于壳体上,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育国陈筱刘明尹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吉工大牛鼠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