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352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包括第一低温系统、高温系统、常温系统及第二低温系统,第一低温系统包括第一低温箱、连通第一低温箱的第一进气段、为第一进气段内气体降温的第一制冷回路,高温系统包括高温箱、连通高温箱的第二进气段、串接第一制冷回路并加热第二进气段内气体的第三换热部,常温系统包括常温箱、连通常温箱的第三进气段、串接第一制冷回路并于第三进气段内气体换热的第四换热部,第二低温系统包括第二低温箱、连通第二低温箱的第四进气段、降温第四进气段内气体的第二制冷回路,第一制冷回路与第二制冷回路形成多级制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多产品多环境同时测试,提高效率,并充分利用制冷余温,减少能源消耗。少能源消耗。少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适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测试


技术介绍

[0002]高低温试验装置是用于对各种工业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的专用设备,可以适用于航空航天、5G通信、半导体、电子电工等各行业的相关产品,主要是用于验证产品在高温、低温等环境下的各项性能指标。目前市面上的高低温试验装置多是只有一个测试舱,每次只能对单一产品进行单一温度的测试,测试效率非常低下;并且现有的试验箱多是分别设置制冷装置和加热装置,用于对测试舱内的空间进行制冷或者加热,由于试验箱对于高温或者低温的温度值需求较高,试验箱的工作功率普遍较大,会消耗很多能源;尤其是进行超低温制冷时,制冷装置全功率运转会散发大量的热量,不仅容易使制冷装置过载损坏,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导致试验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包括第一低温系统、高温系统、常温系统以及第二低温系统。
[0005]第一低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低温箱、用于为至少一个第一低温箱供给气体的第一进气段、用于对第一进气段内气体进行降温的第一制冷回路,第一制冷回路包括第一压缩机、输入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冷凝器、输入端与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节流控件、输入端与第一节流控件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的输出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进气段内的气体经过第一换热部降温后通入至少一个第一低温箱,第一进气段靠近至少一个第一低温箱的部位均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通过第一进气段将经过第一换热部降温后的冷气通入多个第一低温箱,实现了在多个第一低温箱内同时进行低温试验,提高测试效率,并且通过第一加热装置进行热量补偿,确保第一低温箱内的温度精准可控,第一制冷回路还包括用于与第二低温系统换热的第二换热部、输出端与第二换热部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二节流控件,第二节流控件的输入端与第一冷凝器输出端连接,第二换热部的输出端与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使第一低温系统与第二低温系统形成多级制冷,提高测试系统的制冷性能。
[0006]高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高温箱、用于为至少一个高温箱供给气体的第二进气段、第三换热部,第三换热部串接在第一压缩机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第二进气段内的气体经过第三换热部加热后通入至少一个高温箱,第二进气段靠近至少一个高温箱的部位均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通过第三换热部将第一制冷回路中经由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第二进气段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对第二进气段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再由第二进气段
将其中的高温气体通入多个高温箱,不仅减轻了第一冷凝器的散热负担,还将第一制冷回路中的废热充分利用于高温测试,使得无需在系统中单独设置加热组件,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还通过在多个高温箱内同时进行高温试验,提高了测试效率,而第二加热装置可以对第二进气段内的气体温度进行微调,使输出的温度更加精准。
[0007]常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常温箱、用于为至少一个常温箱供给气体的第三进气段、第四换热部,第四换热部串接在第一换热部和第一压缩机之间,第三进气段内的气体经过第四换热部换热后通入至少一个常温箱,第三进气段靠近至少一个常温箱的部位均设置有第三加热装置,通过第四换热部将第一制冷回路中经由第一换热部换热后的制冷剂与第三进气段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然后第三进气段将气体通入多个常温箱以同时进行常温试验,充分利用制冷剂的余温,节约能源,提高测试效率,并通过第三加热装置进行温度调节,使得温度精准可控。
[0008]第二低温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低温箱、用于为第二低温箱供给气体的第四进气段、用于对第四进气段内气体进行降温的第二制冷回路,第二制冷回路包括第二压缩机、输入端与第二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冷凝器、输入端与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节流控件、输入端与第三节流控件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五换热部,第五换热部的输出端与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换热部串接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控件之间,第四进气段内的气体经过第五换热部降温后通入第二低温箱,第四进气段靠近至少一个第二低温箱的部位均设置有第四加热装置,通过第二换热部使第一制冷回路与第二制冷回路形成多级制冷回路,进一步降低第五换热部所能输出的温度,再通过第四进气段将经过第五换热部制冷后的气体通入多个第二低温箱,实现了在多个第二低温箱内同时进行超低温试验,提高测试效率,并且通过第四加热装置进行热量补偿,确保第二低温箱内的温度精准可控。
[0009]进一步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串接有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一干燥过滤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节流控件和第二节流控件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换热部与第三节流控件之间串接有第二干燥过滤器,可以过滤第一制冷回路与第二制冷回路中的水分与杂质,清洁制冷剂。
[0010]进一步地,第一干燥过滤器与第一节流控件之间、第一干燥过滤器与第二节流控件之间以及第二换热部与第二干燥过滤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供液电磁阀,可以通过分别设置的第一供液电磁阀控制与切换第一制冷回路和第二制冷回路,提高测试系统的操作性。
[0011]进一步地,第二制冷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制冷支路分别与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端和第五换热部的输入端连接,制冷支路上串接有一个第二供液电磁阀,可以通过第二供液电磁阀控制制冷支路中温度偏高的制冷剂中和从第三节流控件输出的超低温制冷剂,以此调节第五换热部的输出冷量,减少第四加热装置热补偿的能耗,进一步节约能源。
[0012]进一步地,第二压缩机和第二冷凝器之间串接有一个油分离器,使得第二压缩机内排出的润滑油分离,提高第二制冷回路的运行效率。
[0013]进一步地,第一进气段、第二进气段、第三进气段、第四进气段上均分别串接有供气电磁阀、流量计和流量控制阀,可以精准控制每个进气段的输气量,确保测试环境精确稳定。
[0014]进一步地,第一低温箱、第二低温箱、高温箱和常温箱内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元器件
的测试夹具,确保被测元器件连接稳定。
[0015]进一步地,第一低温箱的温度范围为

20~10℃,常温箱的温度范围为10~50℃,高温箱的温度范围为50~200℃,第二低温箱的温度范围为

80~

20℃。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通过多个不同温度进气段及其对应通入的多个试验箱,实现了多个产品、多种测试环境同时进行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还通过换热部将制冷回路中产生的余温充分导出,用于进行高温和常温测试,不仅大量的降低了能源消耗,还减轻了制冷回路的工作负担;另外,通过每个进气段上设置的加热装置对各进气段内的气体温度进行调节,确保了测试箱内的环境精准可控。
附图说明
[001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元器件的节能三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低温系统(1)、高温系统(2)、常温系统(3)以及第二低温系统(4);所述第一低温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低温箱(11)、用于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低温箱(11)供给气体的第一进气段(12)、用于对所述第一进气段(12)内气体进行降温的第一制冷回路(13),所述第一制冷回路(13)包括第一压缩机(131)、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3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冷凝器(132)、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132)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节流控件(133)、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流控件(133)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换热部(134),所述第一换热部(13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气段(12)内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一换热部(134)降温后通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低温箱(11),所述第一进气段(12)靠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低温箱(11)的部位均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121),所述第一制冷回路(13)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低温系统(4)换热的第二换热部(135)、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35)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二节流控件(136),所述第二节流控件(136)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132)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13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温系统(2)包括至少一个高温箱(21)、用于为至少一个所述高温箱(21)供给气体的第二进气段(22)、第三换热部(23),所述第三换热部(23)串接在所述第一压缩机(131)与所述第一冷凝器(132)之间,所述第二进气段(22)内的气体经过所述第三换热部(23)加热后通入至少一个所述高温箱(21),所述第二进气段(22)靠近所述至少一个高温箱(21)的部位均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221);所述常温系统(3)包括至少一个常温箱(31)、用于为至少一个所述常温箱(31)供给气体的第三进气段(32)、第四换热部(33),所述第四换热部(33)串接在所述第一换热部(134)和所述第一压缩机(131)之间,所述第三进气段(32)内的气体经过所述第四换热部(33)换热后通入至少一个所述常温箱(31),所述第三进气段(32)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常温箱(31)的部位均设置有第三加热装置(321);所述第二低温系统(4)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低温箱(41)、用于为所述第二低温箱(41)供给气体的第四进气段(42)、用于对所述第四进气段(42)内气体进行降温的第二制冷回路(43),所述第二制冷回路(43)包括第二压缩机(431)、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43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冷凝器(432)、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432)的输出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喜张福生陈宽勇
申请(专利权)人:海拓仪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