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叠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90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至少一个双极电池的电池叠层装置(50)。各双极电池包括安排在端板(22、23)之间的多个蓄电池单元。各蓄电池单元设有绕着各蓄电池单元周边安排的密封件(24),密封压力(F密封)加到密封件上以防止相邻的蓄电池单元之间的电解质泄漏。电池叠层装置还包括: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单元(58,59)和把安装单元固定在一起的至少一个拉紧单元(60,60′,60″)。双极电池安排在安装单元(58,59)之间,并且电池叠层组件还包括安排在安装单元(58,59)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61),而各间隔元件(61)靠着至少一个端板(22,23)并被安装框架(57)固定在位以产生与密封压力(F密封)无关的叠层压力(F叠层)。叠层压力由拉紧单元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叠层装置,特别用于混合式车辆的双极电池。
技术介绍
国际专利申请WO 2005/048390公开而得到的类型的双极电池的 好的性能的一个实质的特点是端子之间的低的内电阻。这通过使用绕 着每个蓄电池单元的整个周边的憎水密封件以防止在相邻的蓄电池单 元之间形成电解质桥,而在多个蓄电池单元上施加压力来达到。现有 技术的电池的一个缺点是加到密封垫上的压力量会或多或少加在蓄电 池单元的被电池叠层元件上。另外,内电阻取决于电池元件之间存在 的接触水平,因此取决于在电池叠层上的机械负载的大小。增加的压 力将导致低的内电阻,但是在不加入其它不需要的效果的情况下(如 在壳体上的高的机械应力)可以增加的压力程度存在限制。双极电池是现有技术上已知的,特别叠层的双极电池,如公开在 US 5, 374,490及EP 1 424 744中。但是,所有公开的现有技术电池的 一个问题是操作中每个蓄电池单元内的电极的厚度会改变,并反过来 会在壳体上产生压力。由于加在壳体上的应力和增加的内电阻,壳体 随后会开裂,以及电池工作不正常。在转让给本申请人的、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WO 2006/104442中已解决这个问题,并建议了一种壳体,在这种电池壳体中有力顺从装置以减小操作中电池厚度变化引起的加在电池叠层上的力。但是加到 绕着各蓄电池单元周边的密封垫的压力仍取决于加到叠层的内元件以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得到低的内电阻的压力。因此需要一种电池叠层装置,这种电池叠层装置允许与制造密封 的双极电池需要的压力无关地而在正常操作下可把内电阻保持在可接 收的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双极电池的叠层装置,其中可与产生密 封的双极电池需要的压力无关地形成电池中的内电阻。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叠层装置,其中通过使用靠着 双极电池的叠层元件的间隔元件,叠层的双极电池的密封压力与叠层 压力净皮分离。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很好地控制密封压力以便产生双极电池 中蓄电池单元的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甚至在双极电池已经装配后,双极内池的 内电池可设在一个可接收的值,因为叠层压力由外面设置的安装框施 加到蓄电池单元的叠层元件上。在优选实施例中的另 一个优点是冷却介质可安排流过电池叠层之 间,因为在相邻的电池之间产生一个距离。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本专业技术人员会明白其它的优点。 附图说明图1示现有技术的双电极电池的剖面图2a和2b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叠层装置中的双极电池的第二实施例;图3a和3b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叠层装置中的双极电池的第 一实施例;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电池叠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电池叠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电池叠层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电池叠层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双极电池中的每个蓄电池单元包括中间有隔开装置的负极和正 极。每个电极包括一个非金属基片,这使得电极不昂贵。每个蓄电池 单元被导电的双板互相隔开,并且正端板和负端板分别安排在电池叠层的每侧。在转让给本申请人的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WO 03/026042中公开,电池优选地设有公共气体空间,以在出气时分布电池中的压 力,但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有至少一个分开布置的蓄电池单元的双极电池中 来实施。在开始双电极的电周期时,电池不可逆地膨胀。当装在一个硬的 壳体中时,电极的膨胀会产生巨大的力,因为电极本身的弹性模量很 高。这导致隔开装置破裂和低成本的壳体材料(如热塑性塑料)产生 断裂。公开在结合作为本专利技术参考的、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wo2006/104442中的现有技术的壳体试图结合在双极电池中的电池叠层 元件上的两个压力而没有在密封的双极电池的正常操作中发生的内部 气体造成壳体开裂的危险。这里称作"密封压力"的第一压力(图中 标为是保持电池的整体性和因而防止电极产生在相邻的电池之 间的电解质桥所需要的。这里称为"叠层压力"的第二压力(图中标 为F^)是产生在叠层的电池元件也就是在电池中的端板、双板、电 极和隔开装置之间的接触以得到低的内部电阻所需要的。图1示出加到现有技术的装配的密封的双极电池10的壳体的力, 双极电池10有壳体1,壳体l包括两部件,即盒2和盖3。电池叠层 包括四个蓄电池单元4,每个蓄电池单元4被双板5相互隔开,电池 叠层与正端板6及负端板7—起设在壳体1中。 一个公共的气体空间 优选地按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设置。电极设有非金属基体,如公开的 国际专利申请WO 2004/042846所公开。盖3插进盒2中,并用箭头 F密封表示的力固定就位,力F密封大于上面限定的要求的密封压力,因 为在电池叠层4的上方需要类似的力F叠层以抵抗操作中电池内产生的 力。在现有技术设计中,盖3偏移一些,如为箭头8所示,当电池叠 层的高度改变时,在壳体材料中所得到的应力小于壳体是更硬的情形。 但是,盖3具有它可以如何刚性的上限,以便确保叠层力低于最大允 许的力,还有盖的刚性的下限,最可能是由在由蓄电池单元的出气产 生的附加的气体压力负载下盖的允许的偏移来设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其中密封压力,也就是加在绕着 电池的整个周边的密封垫上的压力和叠层压力,也就是加在电池叠层 上的力可以独立地控制。图2a格2b示出适宜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叠层装置的一电池20的第 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及剖面图。壳体包括两个部件, 一盒27和一盖26, 其中盒27及盖26的底部设有开口 21。开口 21沿电流方向设在壳体 中在电池20的每一侧,因此,盖26成框的形状,而边缘28设在绕着 盒27底部的周边。通过设在每一侧的开口 21可触到正端板22和负端 板23,因此不需要连接到每一端板的普通的端子,但是普通的端子可 自然地按如下所示设置。 一个密封元件,如密封垫24设在绕着每个电 池25的整个周边。密封垫24装在盖26 (也就是框)和盒27的边缘 28之间,并且通过压缩密封垫及把盖26固定到盒27,建立和保持了 保证电池密封结构需要的必要的密封压力F密封。叠层压力F 叠层通过开 口 21加到电池的中央。当外力加到间隔元件的第一实施例(下面示出 为折叠的金属板形状)上,叠层压力可以被调节。图3a和3b示出适宜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叠层装置的一电池30的第 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和剖面图。壳体包括两个部件, 一盒37和一盖36, 其中盒37和盖36设有成孔31的形状的多个开口。孔31沿电流方向 设在壳体中在电池30的每侧,并且设成离盖36的周边和盒37的底部 的周边至少一预定的距离"d"。正端板32和负端板"可通过设在每 侧的孔31接近,因此不需要连接到各端板的普通端子,但普通的端子 自然地可按如下所示设置。密封元件,如密封垫34设成绕着各电池 35的整个周边。密封垫34装在盖36和盒37的底部之间,并且通过 压缩密封垫34及把盖36固定到盒37,建立和保持了保证电池的密封 结构需要的密封压力F转。叠层压力Fw通过孔31提供到电池的一 些中心部分。当外力加到间隔元件的第二实施例(以虛线38示出的优选地为导电材料制成的销的形状)上,叠层压力可以被调节。图4示出电池叠层装置40的笫一实施例,电池叠层装置40包括 双极电池41、和安排成绕着双极电池的安装框42。双极电池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叠层装置(40;50;70;90),包括至少一个双极电池(41;51a、51b;71a、71b;91a-c、92a-c),所述的双极电池包括布置在正端板(22)和负端板(23)之间的多个蓄电池单元,每个蓄电池单元设置有绕着每个电池的整个周边布置的密封件(24),其中,密封压力(F↓[密封])施加到所述的密封件上方以防止相邻的蓄电池单元之间的电解质泄漏,所述的电池叠层装置还包括: 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单元(45、46;58、59;78、79)和将所述的安装单元保持在一起的至少一个连接单元(47、47′;60、60′、60″;82、83)的安装框(42;57;77), 所述的至少一个双极电池(41;51a、51b;71a、71b;91a-c、92a-c)设置在一第一安装单元(45;58;78)与一第二安装单元(46;59;79)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池叠层装置(40;50;70;9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单元(45;58;78)与所述的第二安装单元(46;59;79)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44;61;38),所述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44;61;38)靠着所述的双极电池(41;51a,51b;71a,71b)的至少一个端板(22、23),并且由所述的安装框(42;57;77)固定在应有的位置以产生与所述的密封压力(F↓[密封])无关的叠层压力(F↓[叠层]),所述的叠层压力(F叠层)由所述的连接单元(47,47′;60,60′,60″;82,83)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弗雷德里克森NH皮斯特R豪利特
申请(专利权)人:尼拉国际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