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墙体的临边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290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2
一种无损墙体的临边防护方法,属于建筑工程的临边防护施工技术领域。搜狗壁纸:加工制作改进油托,加工制作临边防护钢管,将改进油托,插入临边防护钢管,将改进油托,和临边防护钢管,放在洞口墙体上,旋转紧固螺母,顶固临边防护钢管。优点在于,不损坏墙体,也不增加打眼、维护、切除胀栓的人工成本;不增加胀栓、半月卡或产品卡扣的材料成本;方便施工,安装拆除快捷,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降低后期渗漏风险,减少维修成本。减少维修成本。减少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墙体的临边防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的临边防护施工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无损墙体的临边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洞口的临边防护一般施工方法为:墙壁内侧洞口的两边用电钻打眼——安装膨胀螺栓——膨胀螺栓上安装半月卡——用半月卡固定临边防护钢管,此施工过程中,要在墙壁打眼,还要安装胀栓和半月卡,固定一个临边防护要打四个眼,安装四个胀栓,使用2个半月卡。或者采买成品卡扣快速固定临边防护钢管,但是成品卡扣也需要在墙壁打眼进行固定。以上无论哪种方法,都破坏了墙体结构,又增加了胀栓、半月卡或成品卡扣的成本,且半月卡厚度都较薄,易损坏,整个防护周期内需要多次维修更换,且后期装修时还要切割掉突出墙面的胀栓,极大的增加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洞口处打眼,尤其是窗洞口处打眼,增加了后期渗漏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损墙体的临边防护方法,克服了整个防护周期内需要多次维修更换,且后期装修时还要切割掉突出墙面的胀栓,极大的增加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在洞口中间加设两侧穿有油托的临边防护钢管,利用油托的紧固螺丝将钢管顶固在洞口内侧,既不损坏墙体,也不增加打眼、维护、切除胀栓的人工成本;不增加胀栓、半月卡或产品卡扣的材料成本;方便施工,安装拆除快捷,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降低后期渗漏风险,减少维修成本。施工顺序如下:
[0005](1)加工制作改进油托3;改进油托3利用普通油托改造而成,即:将普通油托的顶部托口铁片砸平,在支顶棍的一侧将铁片向外弯折90度,形成改进油托3。
[0006](2)切割临边防护钢管2;将临边防护钢管2的长度切割成L1=洞口宽度—30cm,即支顶时钢管两侧各漏出15cm长度的改进油托3。
[0007](3)将改进油托3插入临边防护钢管2;
[0008](4)将临边防护钢管2和改进油托3放在洞口墙体1上,改进油托的90
°
弯折处卡在墙体内侧,放置高度为规范要求的防护高度;
[0009](5)旋转紧固螺母4,支顶改进油托3,利用油托的支顶效果将临边防护钢管2顶固在洞口墙体1上。
[0010]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主要是在临边防护钢管2上通过加设改进油托3,利用油托的支顶效果将临边防护钢管2顶固在洞口内侧,同时改进油托3的弯折结构卡在墙体内侧,能很好的承受由内向外的冲击力,防止临边防护钢管受到内侧撞击后向外滑出造成的临边防护钢管脱落。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先进性:具有制作简单、就地取材、易安装的特点。
[0013]2、必要性:对洞口的临边防护效果良好,防止人员坠落。
[0014]3、节约成本:此方法的使用,减少了大量人工投入、材料投入、时间投入,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后期渗漏风险,减少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意图。其中,洞口墙体1,临边防护钢管2,改进油托3,紧固螺母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下面简述本方法的实施过程。
[0017]1、先制作改进油托3。将普通油托的顶部托口铁片砸平,在支顶棍的一侧将铁片向外弯折90度,形成改进油托3。
[0018]2、切割临边防护钢管2。将临边防护钢管2的长度切割成L1=洞口宽度—30cm,即支顶时钢管两侧各漏出15cm长度的改进油托3。
[0019]3、将改进油托3插入临边防护钢管2。
[0020]4、将临边防护钢管2和改进油托3整体的放在洞口墙体1上,改进油托的90
°
弯折处卡在墙体内侧,放置高度为规范要求的防护高度;
[0021]5、旋转紧固螺母4,支顶改进油托3,利用油托的支顶效果将临边防护钢管2顶固在洞口墙体1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墙体的临边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1)加工制作改进油托(3);改进油托(3)利用普通油托改造而成,即:将普通油托的顶部托口铁片砸平,在支顶棍的一侧将铁片向外弯折90度,形成改进油托(3)。(2)切割临边防护钢管(2);将临边防护钢管(2)的长度切割成L1=洞口宽度—30cm,即支顶时钢管两侧各漏出15cm长度的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乔超王日成靳光旭王振涛魏佳鑫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