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广树专利>正文

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72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与插座牢固连接的充电器,包括变压整流电路、两只电源插脚、充电插头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电源插脚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与三孔插座的电源插孔相配,外壳中设置可相对于三孔插座的地线插孔径向移动的锁钩,在所述底板开有对应所述地线插孔的通孔,所述锁钩上的钩头经该通孔伸出,在所述锁钩与外壳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外壳或锁钩螺纹耦合,所述螺栓设有轮状手柄,该轮状手柄的外缘凸出于外壳前侧,拨动所述轮状手柄的外缘使螺杆旋转而带动锁钩的钩头移动从而与两只电源插脚相互靠近而夹紧三孔插座或相互远离而撑紧所述三孔插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将手机、MP3、 MP4或数码 相机等数码产品的充电器。技术背景在2000年10月25曰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 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主要包括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 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以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 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 将充电器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即可定位并使用,免除已知充电器需 延设电线的困扰与不便。这种充电器的缺点是使用时手机充电器与墙壁的连 接不牢固;因为使用时手机(移动电话)插到插置槽内,相当于插在墙壁上的 充电器额外负荷了手机的重量,而手机充电器是靠电源插脚与墙壁插座上的插 孔之间的摩擦被固定的,只要受到较小的外力作用或者手机重量过大,则容易 从墙壁上掉下,而且当向固定在墙壁上的充电器插槽内插入手机的过程中,也 可能使充电器受力移动或掉下,所以,在向插槽内插入手机时必须用另一只手 扶住充电器,使用极不方便;另外这种充电器在每次使用完后必须从插座上拔 下,否则充电器将长期处于通电状态,时间一长将缩短其作用寿命,甚至可能 造成内部元件过热而发生火灾,使用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与插座连接不牢固、使用不 方便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与插座牢固连接的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充电器,包括变压整流电路、两只电源插脚、充电插头和外壳,其中所述两只电源插脚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与三孔 插座的电源插孔相配,外壳中设置可相对于三孔插座的地线插孔径向移动的锁 钩,在所述底板开有对应所述地线插孔的通孔,所述锁钩上的钩头经该通孔伸 出,在所述锁钩与外壳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外壳或锁钩螺紋耦合, 所述螺栓设有轮状手柄(该轮状手柄也可称为拨轮),该轮状手柄的外缘凸出 于外壳前侧,拨动所述轮状手柄的外缘使螺杆旋转而带动锁钩的钩头移动从而 与两只电源插脚相互靠近而夹紧三孔插座或相互远离而撑紧所述三孔插座;所 述充电插头与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相配且与变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电 连接,充电插头可以用软电线与变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也可以直接 将充电插头固定地或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使用时直接将待充电之电器 插接在向上伸出的充电插头上用充电插头支撑住待充电之电器。使用时只需将充电器插入墙壁上的三脚插座后,用手拨动位于外壳前侧的 外缘即可使锁钩移动而将充电器固定在插座中,轮状手柄的外柱面表面还可设 有滚花或齿以增大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而便于拨动。所述充电器,在所述钩头压向所述地线插孔内侧壁的一侧为斜面或带齿的 侧面,该斜面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斜向远离所述通孔的轴线。其好处是可以 防止锁钩上的钩头与电源插脚在夹紧插座的过程中向外滑出。在所述外壳设有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位于充电插头一侧且其最高平面与 充电插头的根部持平,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与所述充电插头相配后,该支 撑平台支撑住待充电之电器的底部,支撑平台对待充电之电器起支撑作用。上述所述充电插头可分离地设置在外壳中的具体方案为将充电插头固定 在一刚性连接器上端,该连接器下端设有输出插头与设置在外壳上的输出插座 相配,所述充电插头与输出插头经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输出插座与所述变 压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电连接。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对具有不同充电插孔的待充 电之电器可以更换适合的充电插头,使一个充电器可以对不同型号或不同产品 进行充电。在充电插头与外壳的可分离结构中还可作如下改进在所述连接器的 一侧 设有卡口,在外壳中设置可滑入该卡口内的滑块,该滑块的拨杆伸出所述外壳 外,拨动伸出外壳外的拨杆使滑块滑入所述卡口而将所述连接器长期锁定在外 壳中,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孔对准充电插头后插入即可,充电完毕后直接将待充电之电器拔出;更换充电插头时,只需反方向拨动滑块 使之与连接器上的卡口分离即可将充电插头拨出;而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插入充电插头的待充电之电器(如充电插孔带防尘胶片的手机),则可以反方向拨动 所述拨杆使滑块与所述卡口分离,拔出充电插头后插入待充电之电器的充电插 孔内使连接器与待充电之电器相互连接在一起后,再手握待充电之电器而将连 接器上的输出插头插入外壳中的输出插座上即可。在充电插头与外壳的可分离结构中还可作如下改进在外壳上设有限位 筋,该限位筋位于所述连接器前侧并紧贴连接器以防止连接器向前摆动,当然 还可以在外壳上设置另一条位于连接器的后侧的限位筋,使连接器前后侧的两 条限位筋分别对连接器限位,以防止插上待充电之电器后连接器前后摆动而造 成的危险,实际上待充电之电器向后摆的位置会受到墙壁或插座的限位,所以 后一条限位筋也可以不要。另外还可以在所述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筋相配 的限位槽,以防止所述连接器左右摆动,使之更牢固地支撑住待充电之电器。所述充电器,可以在外壳内固定有控制充电器输入总电源的电源总开关, 该电源总开关的开关杆伸出所述外壳外并位于所述充电插头一侧,当待充电之 电器的充电插孔与所述充电插头相配后,待充电之电器将所述电源总开关压下 而接通充电器的输入总电源,抽出待充电之电器后,所述电源总开关的开关杆 复位而切断充电器的总电源。所以,只要待充电之电器从外壳上拔出,则可自 动切断总电源,防止充电器长期处于通电状态而缩短寿命,或引起元件过热, 其过程不必增加额外的操作,所以使用极之方便。由于釆用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在螺杆上设置了轮状的拨轮,只需用 手指拨动伸出外壳外的轮状手柄的外缘即可使充电器牢固地固定在墙壁的插座上,而不需要另外在墙上开孔也不需使用螺丝批等工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也不会破坏插座;从充电器上取下待充电之电器后即可自动切断充电器的总电源,而不需额外的操作,即方便也节约能源(其有益效果在上述各段中也分别作了说明,在此不再逐一详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 一 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的实施例二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底板上安装了锁钩和螺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2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组装在一起后将面壳前部部分剖切后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6中面壳的立体图。图9是图6中滑块的立体放大图。图IO是图6中滑块另一种结构的立体放大图。图ll是图6中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2是图6中面壳上安装了电源总开关后从背后方向的立体图。图13是图6中的底板安装了螺杆和锁钩后从背后方向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截面放大图。图15是图6中滑块另一结构的立体图。图16是13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7是图2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18是15所示滑块使用方法示意图。图19是6中锁钩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20是2中的局部剖切视图。 图21是图20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充电器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中100、存放腔,1、面壳,10、孔,133、螺孔,111、螺杆,11、手 柄,131、钩头,13、锁钩,132、身部,141、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包括变压整流电路、两只电源插脚、充电插头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只电源插脚固定在外壳的底板中并与三孔插座的电源插孔相配,外壳中设置可相对于三孔插座的地线插孔径向移动的锁钩,在所述底板开有对应所述地线插孔的通孔,所述锁钩上的钩头经该通孔伸出,在所述锁钩与外壳之间设置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外壳或锁钩螺纹耦合,所述螺栓设有轮状手柄,该轮状手柄的外缘凸出于外壳前侧,拨动所述轮状手柄的外缘使螺杆旋转而带动锁钩的钩头移动从而与两只电源插脚相互靠近而夹紧三孔插座或相互远离而撑紧所述三孔插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麦广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