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取针储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364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中医取针储针装置,包括储针筒和设置在储针筒一端的取针组件,所述取针组件包括安装架、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套筒以及驱动套筒沿安装架移动的直线驱动件一,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夹持件和驱动夹持件夹持针的夹持驱动件,所述储针筒上设置有与安装架对应的进针孔,所述储针筒靠近进针孔位置设置有两个啮合的进针轮和驱动其中一个进针轮转动的马达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储针筒和取针组件,可对使用在患者身上的针进行取针操作,同时将取出的针直接送入储针筒内进行收集,便于集中处理,无需像目前一般的取针装置,在取针之后还需将针倒入储针装置内,极大的提高了取针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取针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取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取针储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中医取针储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针刺相关疗法与艾灸相关疗法,两者均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于人体特定腧穴或病变区域进行的外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其既能治疗各类疾病,又有强身保健之效。
[0003]针刺的临床操作主要包括施针、行针及取针三部分,医生在取针时大多需要徒手捏持针灸针针柄将其沿刺入方向缓慢拔出。有经验的医生会将废弃针灸针以针尖向外、针柄在内的方式夹持于指缝之间,待所有针灸针取出完毕后再统一放入医用锐器盒内;而有的医生会直接在取针时携带一个医用托盘,每取一根针后直接放入盘内,最后再统一处理。这两种方式均较耗时耗力,效率偏低,废弃针的存取不便,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且因为需直接与患者使用过的针灸针接触,有较大交叉感染及扎伤医生的风险,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潜在危险;进而,夹持的针灸针还存在二次扎伤患者或其家属,以及疏忽遗漏后污染医疗环境的风险。
[0004]另外,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取针储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储针筒(1)和设置在储针筒(1)一端的取针组件(2),所述取针组件(2)包括安装架(21)、滑动设置在安装架(21)上的套筒(22)以及驱动套筒(22)沿安装架(21)移动的直线驱动件一(23),所述套筒(22)内部设置有夹持件(24)和驱动夹持件(24)工作的夹持驱动件(25),所述储针筒(1)上设置有与安装架(21)对应的进针孔(11),所述储针筒(1)靠近进针孔(11)位置设置有两个啮合的进针轮(3)和驱动其中一个进针轮(3)转动的马达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取针储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套筒(22)内设置有转环(26),所述夹持件(24)和夹持驱动件(25)设置在转环(26)上,所述套筒(22)上设置有驱动转环(26)旋转的马达二(27)。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取针储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持件(24)包括弧形夹持块一(241)和弧形夹持块二(242),所述夹持驱动件(25)包括两个设置在套筒(22)同一直径上的直线驱动件二,弧形夹持块一(241)上设置有啮合槽(2411),弧形夹持块二(242)与啮合槽(2411)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取针储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直线驱动件一(23)包括沿套筒(22)移动方向设置的丝杆(231)以及驱动丝杆(231)转动的马达三(232),所述套筒(22)上设置有与丝杆(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越张泓许明彭嘉颖邓石峰卢小叶祝志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