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201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保护层、中间层、第二保护层,所述中间层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控制装置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查看安装参数的二维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楼板厚度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作用,采用混凝土材质,与现浇混凝土楼板材质一致,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更高,且本装置在钢筋绑扎完成后放置即可,此外本装置提前预制,不需提前安装,不需钻孔、切割等,施工简便,装置侧面粘贴二维码,扫码即可做到装置的参数信息溯源,不会用错部位。不会用错部位。不会用错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中,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属于基础质量指标。楼板厚度不足影响建筑品质、结构安全。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易诱发钢筋锈蚀,影响结构使用年限;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易引起结构开裂,经济性差等。因此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精确控制至关重要。
[0003]传统施工技术,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使用水泥垫块确保,但是水泥垫块难以固定,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容易出现误差,且同时还需放置马凳用于支撑上层钢筋,但是马凳无法在双层双向钢筋交接处使用。
[0004]近年来新兴的一些技术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0005]①
以CN202020914361.8为代表,部分方法不能兼具楼板厚度控制、钢筋保护层控制的作用;
[0006]②
以CN202010610572.7为代表,采用非混凝土材质,施工后与板体融合度差,影响楼板整体性以及结构稳定性;
[0007]③
以CN201310048320.X为代表,部分方法需在模板上钻孔,只适用于木模板,对于铝模板并不适用。且需施工前钻孔、施工后切割,费时费力;
[0008]④
使用时装置参数信息无法溯源,如果错用不匹配装置将导致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整体偏差,影响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处理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保护层、中间层、第二保护层,所述中间层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控制装置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查看安装参数的二维码。
[0011]所述第一保护层、中间层、第二保护层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下表面的其一直角边、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的其一直角边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所述中间层的下表面的其一直角边、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上表面的其一直角边之间。
[0012]所述二维码设置于所述中间层的外侧面。
[0013]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15mm。
[0014]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15mm。
[0015]所述控制装置的高度不小于60mm。
[0016]所述安装参数包括所述控制装置的使用部位、楼层、板厚、保护层厚度。
[0017]所述控制装置的材料为混凝土。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兼具楼板厚度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作用,采用混凝土材质,与现浇混凝土楼板材质一致,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更高,且本装置在钢筋绑扎完成后放置即可,不需在模板上钻孔,不受模板类型限制(适用于木模板、铝模板、钢模板等),此外本装置提前预制,不需提前安装,不需钻孔、切割等,施工简便,装置侧面粘贴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使用部位、楼层、板厚、保护层厚度等信息,做到装置的参数信息溯源,不会用错部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与双层钢筋网相互位置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放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保护层1、中间层2、第二保护层3,中间层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保护层3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二限位槽31,第一限位槽21与第二限位槽3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控制装置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查看安装参数的二维码4。使用前,本装置根据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参数提前预制。优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现浇楼板强度等级一致。
[0025]第一限位槽21最底面距装置顶面的距离为上层横向钢筋52的保护层厚度减去钢筋直径;第二限位槽31最底面距装置底面距离为下层纵向钢筋53的保护层厚度。
[0026]如图2所示,钢筋网5包括上层纵向钢筋51、上层横向钢筋52、下层纵向钢筋53、下层横向钢筋54,上层横向钢筋52在上层纵向钢筋51的上部,下层纵向钢筋53在下层横向钢筋54的下部。上层纵向钢筋51垂直于上层横向钢筋52,下层纵向钢筋53垂直于下层横向钢筋54,上层纵向钢筋51、上层横向钢筋52分别与下层纵向钢筋53、下层横向钢筋54平行且相对。
[0027]本装置的底面与顶面相互平行,二者的距离与现浇楼板厚度一致。
[0028]使用前,用扫码设备扫二维码4,核对装置使用位置、参数等信息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0029]如图2所示,下层纵向钢筋53放置在第一限位槽21上,上层横向钢筋52放置于第二限位槽31上。
[0030]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装置的放置密度(间距、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
的排布方式见图3所示。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模板6上。装置底面与模板6表面接触,放置位置为钢筋网5横向与纵向钢筋的交接点。
[0031]第一保护层1、中间层2、第二保护层3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第一限位槽21设置于第一保护层1的下表面的其一直角边、中间层2的上表面的其一直角边之间,第二限位槽31设置于中间层2的下表面的其一直角边、第二保护层3的上表面的其一直角边之间。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的结构均能稳定的放置于模板上。但相较于横截面为矩形的结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结构更为小巧,能最大程度的减小预制块体积,从而减少预制块预埋带来的预制块与现浇混凝土结构面粘合不稳定的风险,提高结构安全度。需要说明的是: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结构并不是本专利的唯一外形结构。使用中横截面也可采用矩形等其他形状。
[0032]二维码4设置于中间层2的外侧面。以方便二维码4的查找和扫描。
[0033]第一保护层1的厚度不小于15mm。
[0034]第二保护层3的厚度不小于15mm。
[0035]控制装置的高度不小于60mm。
[0036]安装参数包括控制装置的使用部位、楼层、板厚、保护层厚度。
[0037]控制装置的材料为混凝土。控制装置的材料为混凝土,能最大程度较少装置与现浇楼板材质不一造成的粘合不稳定风险。本装置为一次浇筑成型。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保护层(1)、中间层(2)、第二保护层(3),所述中间层(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一限位槽(21),所述第二保护层(3)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筋的第二限位槽(31),所述第一限位槽(2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3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控制装置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查看安装参数的二维码(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中间层(2)、第二保护层(3)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限位槽(21)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的下表面的其一直角边、所述中间层(2)的上表面的其一直角边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槽(31)设置于所述中间层(2)的下表面的其一直角边、所述第二保护层(3)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阳路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瑞捷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