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空间环境应用的基准源单元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97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应空间环境应用的基准源单元电路,包括包括第一N型三极管、第二N型三极管、第三N型三极管、第一P型三极管、第二P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设置第四电阻,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电阻的阻值可根据辐照试验结果进行设计调节,来最大限度的降低空间辐射造成的基准漂移问题。的基准漂移问题。的基准漂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空间环境应用的基准源单元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应空间环境应用的基准源单元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带隙基准源单元结构如图1,Q1与Q2两个NPN管构成了一个双管带隙基准核,其发射极面积比为10:1,该对管能够为电路提供PTAT电流。在该结构的旁路,串联了一个NPN管Q3和电阻R3,该结构主要提供负温系数的Vbe,同时也为PTAT电流转化为正温电压提供转换电阻。Q4和Q5为带隙对管提供恒定的偏置电流,带隙对管发射极端电阻R1和R2相等。从电路整体结构来看,带隙对管Q1、Q2产生一个PTAT电流,PTAT电流在R1和R3获得一个正温系数电压,与负温系数的Vbe3相叠加,来获得一个近似零温的基准电压,该基准电压产生于Q3管的基极端口。
[0003]Q1基极电位相等可得:
[0004][0005]其中,V
BE2
为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I2为第二电阻上的电流值,R2为第二电阻的阻值,V
BE1
为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I1为第一电阻上的电流值,R1为第一电阻的阻值。
[0006]由于Q1与Q2为10:1的对管,且Q4和Q5由同一偏置提供,且电流偏置相同,可得到:
[0007]V
BE2

V
BE1
=V
T
Ln10
ꢀꢀꢀꢀꢀꢀꢀꢀꢀꢀꢀꢀꢀꢀꢀꢀꢀꢀꢀꢀꢀꢀꢀꢀꢀ
>(2)
[0008]其中,V
T
为热电压,Ln为自然对数。
[0009]另外,电阻R1上流过的电流包括镜像电流镜Q4的恒流偏置和电阻R3的电流,且Q4与Q5为同一个源电流镜像,可得到:
[0010]I
I
=I4+I3=I5+I3=I2+I3ꢀꢀꢀꢀꢀꢀꢀꢀꢀꢀꢀꢀꢀꢀꢀꢀꢀꢀꢀꢀ
(3)
[0011]其中,I3为第三电阻上的电流值,I4为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5为第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
[0012]公式(1)经简化可得:
[0013]V
T
Ln10=(I2+I3)R1‑
I2R2ꢀꢀꢀꢀꢀꢀꢀꢀꢀꢀꢀꢀꢀꢀꢀꢀꢀꢀꢀꢀꢀ
(4)
[0014]由R1=R2,可得到I3,即PTAT电流:
[0015][0016]可得到带隙电压:
[0017][0018]其中,V
R1
为第一电阻上的电压值,V
R3
为第三电阻上的电压值,V
BE3
为第三N型三极
管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
[0019]上式中,电阻为正温系数扩散电阻,V
T
热电压为正温系数,即前两项具备正温特性,V
BE3
具备负温特性,可通过调整电阻比例来改变正温补偿系数,实现零温的基准电压。从公式中可知,构成带隙基准电压的因素包含电流镜偏置、电阻值和比例、晶体管Vbe大小和比例。
[0020]上述分析过程中,忽略了带隙对管Q1和Q2的基极电流影响,如果考虑了基极电流,其(1)式会调整为:
[0021]V
BE2
+I2R2=V
BE1
+I1R1[0022]V
BE2
+I5R2+I
B2
R2=V
BE1
+I3R1+I4R1‑
I
B2
R1[0023]V
BE2

V
BE1
=I3R1+I4R1‑
I
B2
R1‑
I5R2‑
I
B2
R2[0024]V
BE2

V
BE1
=I3R1‑
I
B2
(R1+R2)
[0025][0026][0027]从(7)中可知,当考虑基极电流影响后,PTAT电流将会增大,最终使电路的V
ADJ
基准电压升高。
[0028]该结构在常态状态下,由于晶体管特性未发生变化,不会对基准电压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当电路处于空间辐照环境中时,随着器件辐照剂量的累积升高,晶体管的电流增益会下降,其基极电流会越来越大,而且变化幅度甚至会达到10倍。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基极电流的升高,会引起PTAT电流增大,从而导致电路的基准电压升高,最终影响电路的输出电压精度。
[0029]图2是基准电压随晶体管电流增益退化的仿真图,纵坐标为基准电压值,横坐标b为晶体管电流增益比例,当b为1时晶体管为正常状态,即电流增益未退化,当b为0.5时晶体管电流增益退化一半。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路的基准电压随晶体管电流增益退化而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30]为解决空间辐射后,基准电压升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应空间环境应用的基准源单元电路,包括第一N型三极管、第二N型三极管、第三N型三极管、第一P型三极管、第二P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三个管脚连接在一起,第一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并节点,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外部调整端,同时也是带隙电压输出端口的ADJ连接,第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路内部配置Vb2连接;第一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P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一电路内部配置Vb1连接在一起,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设置第四电阻,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N型
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
[0031]进一步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阻值相同。
[0032]进一步的,第四电阻的值需要满足:
[0033][0034]其中,I
B1
,I
B2
,R1为第一电阻的阻值,R4为第四电阻的阻值。
[00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6](1)本专利技术电路电原理未改变,结构简单,工艺兼容性强;
[0037](2)本专利技术对电阻类型没有要求,不同的电阻类型均能够满足电路的抗空间辐射要求;
[0038](3)本专利技术电阻的阻值可根据辐照试验结果进行设计调节,来最大限度的降低空间辐射造成的基准漂移问题。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常规的带隙基准源单元结构;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空间环境应用的基准源单元电路,包括第一N型三极管、第二N型三极管、第三N型三极管、第一P型三极管、第二P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N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三个管脚连接在一起,第一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并节点,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N型三极管的基极外部调整端与连接,第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路内部配置接;第一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盛铭朱哲序李鹏杨丰王菡彭克武刘文韬廖鹏飞王国强霍改青杨光美罗焰娇余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