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54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包括工作电源、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二极管、电压跟随器和温度补偿电阻,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和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均与电压跟随器输入端连接,电压跟随器输出端与温度补偿电阻输入端连接,连接后产生的温度补偿电流与待补偿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并联从而输出温度补偿后的正恒流或负恒流;该电路可实现对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的温度补偿,从而达到改善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温度特性的目的。(或负恒流)温度特性的目的。(或负恒流)温度特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电流型温度传感器一般均为国外进口产品,例如AD590、LM134,这些进口产品集成度和成本都较高,AD590有关的高质量等级产品资源较少,而LM134市面上大多为工业级产品,虽然国内可从国外进口对应的裸芯片,然后在国内封装成产品,但是一般这种产品的订单需求少,进而导致生产周期长,经济成本高,使得该产品的国内市场无法扩展业务获得效益。因此需要在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领域进行研究以克服类似AD590和LM134的电流型温度传感器为核心的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存在着的经济成本高且质量等级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该电路可实现对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的温度补偿,从而达到改善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温度特性的目的。
[0004]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至少包括工作电源,还包括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二极管、电压跟随器和温度补偿电阻,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和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均与电压跟随器输入端连接,电压跟随器输出端与温度补偿电阻输入端连接;
[0006]所述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一正调试电阻、第二正调试电阻、第三正调试电阻和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正调试电阻与正工作电源连接,第一限流电阻串接在第一正调试电阻与二极管阳极之间,第二正调试电阻串接在工作电源地与二极管阴极之间,第三正调试电阻与二极管阳极连接且为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
[0007]所述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一负调试电阻、第二负调试电阻、第三负调试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二负调试电阻与负工作电源连接,第二限流电阻串接在第二负调试电阻与二极管阴极之间,第一负调试电阻串接在工作电源地与二极管阳极之间,第三负调试电阻与二极管阴极连接且为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
[0008]所述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和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均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温度补偿电阻连接,连接后产生的温度补偿电流与待补偿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并联从而输出温度补偿后的正恒流或负恒流。
[0009]所述电压跟随器中包括有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三正调试电阻和第三负调试电阻的输出端均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作为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温度补偿电阻的输入端连接。
[0010]所述运算放大器为超低失调电压运算放大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以常见的二极管为核心,利用了二极管内部PN结的结压降温度特性,使输出的温度补偿电流经由温度补偿电阻输出,并与待补偿的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进行并联,可以实现对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的温度补偿,从而达到改善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温度特性的目的,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无需进口核心器件,经济成本低,采购周期短且质量等级不受限。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原理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包括工作电源、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二极管、电压跟随器和温度补偿电阻,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和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均与电压跟随器输入端连接,电压跟随器输出端与温度补偿电阻输入端连接;
[0016]所述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一正调试电阻R11、第二正调试电阻R12、第三正调试电阻R13和第一限流电阻R1,第一正调试电阻一端与正工作电源VDD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流电阻连接,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正调试电阻连接,第二正调试电阻另一端与工作电源地GND连接,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三正调试电阻连接,第三正调试电阻的另一端为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
[0017]所述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一负调试电阻R21、第二负调试电阻R22、第三负调试电阻R23和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一负调试电阻一端与工作电源地GND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限流电阻连接,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负调试电阻连接,第二负调试电阻的另一端与负工作电源VEE连接,二极管的阴极还与第三负调试电阻连接,第三负调试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的输出端;
[0018]所述电压跟随器中包括有运算放大器,所述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和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作为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温度补偿电阻R3的输入端连接,连接后产生的温度补偿电流与待补偿基准恒流源输出的正恒流或负恒流并联从而输出温度补偿后的正恒流或负恒流。
[0019]本技术提供的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实施时,首先选定流过二极管的电流,此时第一限流电阻(或第二限流电阻)上的电压降与二极管上的正压降之和等于工作电源VDD(或VEE),进一步限定VDD=|VEE|,则第一限流电阻R1与第二限流电阻R2具有相同的阻值,进而计算出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的阻值;所述温度补偿电阻的阻值|R|(量纲为Ω)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20][0021]其中,
[0022](1)T
H
和T
L
分别为基准恒流源工作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量纲为℃;
[0023](2)I
H
为基准恒流源在最高温度T
H
下输出的恒流大小(取绝对值),量纲为mA;
[0024](3)I
L
为基准恒流源在最低温度T
L
下输出的恒流大小(取绝对值),量纲为mA;
[0025](4)α为所述的二极管D1正向压降的温度系数,量纲为mV/℃,α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0026][0027](其中,V
H
为二极管D1在最高温度T
H
下测得的正向压降,量纲为mV;V
L
为二极管D1在最高温度T
L
下测得的正向压降,量纲为mV。)
[0028]根据上述公式可推算出,温度补偿电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29][0030]综上所述,温度补偿电阻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0031](1)在基准恒流源工作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T
H
下,测得二极管D1的正向压降V
H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补偿电流源电路,至少包括工作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二极管、电压跟随器和温度补偿电阻,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和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均与电压跟随器输入端连接,电压跟随器输出端与温度补偿电阻输入端连接;所述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一正调试电阻、第二正调试电阻、第三正调试电阻和第一限流电阻,所述第一正调试电阻与正工作电源连接,第一限流电阻串接在第一正调试电阻与二极管阳极之间,第二正调试电阻串接在工作电源地与二极管阴极之间,第三正调试电阻与二极管阳极连接且为正向压降正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正向压降负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一负调试电阻、第二负调试电阻、第三负调试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二负调试电阻与负工作电源连接,第二限流电阻串接在第二负调试电阻与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杰刘松李文华王朝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科启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