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底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60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4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其包括斜坡装置、地板横梁及地板面板结构,所述斜坡装置包括斜坡板和导轨。所述地板横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布置。所述斜坡装置设置在成对的地板横梁之间,并且所述斜坡装置设置在站立乘车区域下方。所述地板面板结构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使得所述地板面板结构放置在所述斜坡装置上方并且用作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的地板材料。所述地板面板结构包括面板部段,所述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便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并且所述多个面板部段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比所述站立乘车区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短。所述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底部结构


[0001]本说明书描述一种车辆底部结构,特别地,描述一种存储有用于上下车的斜坡装置的车辆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厢的地板设置在车辆的底部中,并且还在地板下方设置有各种装置。例如,像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

46211号(JP 2005

46211A)那样,在车厢的地板下方设置有用于上下车的斜坡装置。
[0003]例如,斜坡装置为拉出型并且包括斜坡板和构造为在斜坡板被拉出时以及在斜坡板被存储时引导斜坡板的移动的导轨。在车辆行驶时斜坡板被存储在车厢的地板下方,并且当车辆停车时,从车厢的地板下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将斜坡板向外拉出。
[0004]斜坡装置设置为以便对应于车辆的出入口。例如,斜坡开口形成在车辆的出入口下方,从所述斜坡开口将斜坡板拉出。
[0005]在车辆为诸如公共汽车的共享型车辆的情况下,车厢的地板设置有设置座椅的座椅区域以及乘客以站立状态乘车的站立乘车区域。站立乘车区域通常设置在出入口附近。因此,站立乘车区域可以设定在斜坡装置上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同时,相对大的负荷施加至乘员密度比座椅区域高的站立乘车区域。当地板面板上的站立乘车区域由于负荷输入而变形下陷时,下陷的部分可能干涉设置在站立乘车区域下方的斜坡板的移动。
[0007]鉴于此,本说明书描述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其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改进地板面板上的站立乘车区域的维护性能。
[0008]本说明书描述的车辆底部结构为如下的车辆底部结构:其具有设置为车厢内区域的站立乘车区域,出入口设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的侧面。所述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多个地板横梁、斜坡装置以及地板面板结构。所述地板横梁为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延伸方式设置在车辆底部部分中的框架构件,并且所述地板横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布置。所述斜坡装置设置在所述地板横梁中的成对的地板横梁之间,并且所述斜坡装置设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下方。所述地板面板结构用作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的地板材料,并且所述地板面板结构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使得所述地板面板结构放置在所述斜坡装置上方。所述地板面板结构包括多个面板部段,所述多个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便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并且所述多个面板部段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比所述站立乘车区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短。所述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
[0009]在上述构造中,替代车厢的整个地板覆盖有单个的地板面板,而是地板面板上的站立乘车区域覆盖有地板面板结构。由此,当在站立乘车区域中发生下陷变形时,只将地板
面板结构从车厢的地板替换,并且因此,提高了地板面板上的站立乘车区域的维护性能。此外,在组成地板面板结构的面板部段彼此独立地放置在车厢地板上的情况下,当在站立乘车区域中发生下陷变形时,只替换变形的面板部段。因此,提高了地板面板上的站立乘车区域的维护性能。
[0010]此外,在上述构造中,所述斜坡装置可以包括斜坡板和一对导轨。所述斜坡板可以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向外拉出。所述导轨可以构造为引导所述斜坡板,所述导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设置。所述导轨可以与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并排布置并且固定至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除了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以外,所述面板部段还可以由所述导轨支撑。
[0011]在上述构造中,由于除了成对的地板横梁以外件部段还由导轨支撑,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面板部段的下陷变形。
[0012]此外,在上述构造中,所述面板部段可以各具有矩形管状形状,其中垂直于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所述面板部段中的放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面板部段的上壁可以朝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向下倾斜。放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的所述面板部段可以形成为使得所述上壁的高度低于所述面板部段中的放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面板部段的上壁的高度。放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的所述面板部段的壁厚度可以比放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内侧的所述面板部段的壁厚度厚。
[0013]通过上述构造,随着面板部段的高度减小,通过壁厚度的增加补偿了刚度的减小。
[0014]此外,本说明书描述的车辆底部结构为如下的车辆底部结构:其具有设置为车厢中的区域并且用作从出入口至乘客座椅的通道的通道区域。所述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多个地板横梁、斜坡装置以及地板面板结构。所述地板横梁为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延伸方式设置在车辆底部部分中的框架构件,并且所述地板横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布置。所述斜坡装置设置在所述地板横梁中的成对的地板横梁之间,并且所述斜坡装置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下方。所述地板面板结构用作所述通道区域中的地板材料,并且所述地板面板结构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使得所述地板面板结构放置在所述斜坡装置上方。所述地板面板结构包括多个面板部段,所述多个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便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并且所述多个面板部段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比所述通道区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短。所述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在所述通道区域中。
[0015]通过本说明书描述的车辆底部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提高地板面板的站立乘车区域的维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方面的重要性,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7]图1为图示出具有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底部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示出车辆的车门被打开并且斜坡板被从车辆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3为图示出车厢中的站立乘车区域的视图;
[0020]图4为沿着图3中的端表面A

A剖切的剖面图;
[0021]图5为沿着图3中的端表面B

B剖切的剖面图;
[0022]图6为图示出地板面板结构的立体图;
[0023]图7为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底部结构的组装过程的视图(1/3);
[0024]图8为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底部结构的组装过程的视图(2/3);
[0025]图9为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底部结构的组装过程的视图(3/3);以及
[0026]图10为图示出替换面板部段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图示出具有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底部结构的车辆10。注意到的是,在图1至图10中,沿着由附图标记“前”(FR)指示的轴线图示出车辆前后方向,沿着由附图标记“右”(RW)指示的轴线图示出车辆宽度方向,而沿由附图标记“上”(UP)指示的轴线图示出竖直方向。沿着前后方向轴线FR,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为正方向。沿着宽度方向轴线RW,右侧为正方向。此外,沿着高度轴线UP,上侧为正方向。这三个轴线彼此垂直。
[0028]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其具有站立乘车区域,所述站立乘车区域设置为车厢内区域,出入口设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的侧面,所述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多个地板横梁,其作为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延伸方式设置在车辆底部部分中的框架构件,所述地板横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布置;斜坡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地板横梁中的成对的地板横梁之间,所述斜坡装置设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下方;以及地板面板结构,其用作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的地板材料,所述地板面板结构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使得所述地板面板结构放置在所述斜坡装置上方,其中:所述地板面板结构包括多个面板部段,所述多个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便跨过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而设置,所述多个面板部段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比所述站立乘车区域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长度短;并且所述面板部段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在所述站立乘车区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结构,其中:所述斜坡装置包括:斜坡板,其能够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向外拉出,以及一对导轨,其构造为引导所述斜坡板,所述导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具有间隔地设置;所述导轨与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并排布置,并且固定至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并且除了所述成对的地板横梁以外,所述面板部段还由所述导轨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底部结构,其中:所述面板部段各具有矩形管状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竹和树竹田英生松尾康秀各务绫加村田宗志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