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昌专利>正文

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79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它包括有:一号电池转换器、二号电池转换器与三号电池转换器,该三号电池转换器可供置入四号电池以做为三号电池使用,二号电池转换器可供置入三号电池以做为二号电池使用,且二号电池转换器也可置入于一号电池转换器以做为一号电池使用,而该一号电池转换器可供直接置入三号电池做为一号电池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更方便,便于携带和收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将三号电池转换做为二号电池或一号电池使用,也可将四号电池转换为三号电池使用,使不同型号电池之间转换更为方便的装置。通常碱性干电池规格共包括有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和五号等五种,且其含电量与外径是依其号数的增加而递减。一般需要使用干电池的电器用品也曾针对其所需要的用电量而设计适合号数的电池室,例如供放置一号电池的电池室最大,供放置二号电池的电池室次之,依次类推,至供放置五号电池的电池室为最小。而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目前的环保团体大力鼓励民众多使用充电电池,以避免电池在废弃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然而,人们在使用充电电池时常有的情形是,倘若一号电池的电力已耗尽,但又无法临时快速充电时,虽然手中已取得其它号数的电池,却由于这些号数的电池放入一号电池室时无法与其导电元件接触而不能使用,因而觉得十分麻烦与不便,甚至二号电池或三号电池的电力耗尽时也有相同的困扰。故可能再转而购买一般的碱性电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一号电池转换器、二号电池转换器和三号电池转换器所组成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它不仅缩小体积,而且使用方便,并便于携带和收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个一号电池转换器,它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的内径约可供二号电池的直径套入;一下壳体,它是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底面设有一内围体,且该内围体的直径约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套入,该内围体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固设有一导电弹簧,该下壳体可与该上壳体的开口端可相互套合;一个二号电池转换器,它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一下壳体,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通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内径是大于上述内围体的外径,该通过的环周设有多个朝向下壳体内部且往中心方向倾斜的弹性夹片,该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开口端可相互套合;一个三号电池转换器,它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其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四号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的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一下壳体,它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下壳体的底面设有一导电弹簧,该下壳体可与该上壳体的开口端相互套合。本技术的特点在于,三号电池具有足够的电量来提供配备一号电池室的电器产生所需要的动力,因而设计可将三号电池转换二号电池或一号电池,使其可适于放置在一号电池室或二号电池室使用,也可将四号电池转换为三号电池,以适于放置在三号电池室使用。另外,本技术包括有一、二、三号电池转换器,该一、二、三号转换器分别由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组成,使三号电池可直接套入该一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后再以上壳体套合构成一号电池,而三号电池也可套入该二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后再以上壳体套合构成二号电池,另外,四号电池可套入该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后再以上壳体套合构成三号电池,从而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此外,它将三号电池置于二号电池转换器内时,是藉由夹持方式固定该三号电池,以避免三号电池晃动。由于它可将三号电池转换器置入二号电池转换器内,再将二号电池转换器置入一号电池转换器内,从而可缩小体积的收纳功能,进而便于携带和收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以组成一号电池转换器、二号电池转换器及三号电池转换器的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将三号电池置入本技术的二号电池转换器内,以做为二号电池使用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3为将图2的二号电池转换器再置入本技术一呈电池转换器,以做为一号电池使用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可直接将三号电池置入一号电池转换器内以做为一号电池使用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将四号电池置入三号电池转换器内以做为三号电池使用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将三号电池转换器置入二号电池转换器内,再将二号电池转换器置入一号电池转换器内,以达到收纳功能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在一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的洞孔设有导电帽,并使三号电池的正极柱穿入该导电帽的内孔而导电的实施例局部平面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在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的洞孔设有导电帽,并使四号电池的正极柱穿入该导电帽的内孔而导电的实施例局部平面剖视图。现在结合上述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它包括有一号电池转换器1、二号电池转换器2与三号电池转换器。其中,该一号电池转换器1更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11与一下壳体12,该上壳体11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112,且该上壳体11的内径约可供一般公知二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上壳体11的开口端周缘设有环周的凸缘111,该凸缘111的外径微大于该下壳体12的内径而可迫入组合;其下壳体12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底面设有一内围体121,且该内围体121的内径约可供一般公知三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内围体121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122,使该导电片122封闭住该下壳体12的底部,该导电片122上另以焊接方式固设有一导电弹簧123,该导电弹簧123的较佳实施例为压缩弹簧。该二号电池转换器2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21与一下壳体22;该上壳体21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212,又于该上壳体21的开口端缘设有环周的凸缘211,该凸缘211的外径微大于该下壳体22的内径可迫入组合。该下壳体22形成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体,该下壳体22的底面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外径通过的通孔222;该通孔222的内径是大于上述内围体121的外径;该通孔222的环周设有多个朝向下壳体22内部且往中心方向倾斜的弹性夹片221,而该弹性夹片221的端边内缘形成有到角斜面2211,该弹性夹片221的端边所围成的内径小于三号电池5的外径;另外,该弹性夹片221的较佳实施例是塑胶射出成型方式一体结合于下壳体22的通孔222周缘。上述的三号电池转换器3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31与一下壳体32;该上壳体31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四号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31的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又于该上壳体31的开口端形成有环周的凸缘311。该下壳体32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下壳体32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323,使该导电片323封闭住该下壳体32的底部,该导电片323上另以焊接方式固设有一导电弹簧322,该导电弹簧322的较佳实施例为压缩弹簧。藉由上述装置,当欲将三号电池4转换为二号电池时,是可将一般公知的三号电池4的下端由下往上从该二号电池转换器2的下壳体22的通孔222穿入下壳体22中,由于该些弹性夹片221的端边具有倒角斜面2211,故当三号电池4套入时可顺利地撑开,并利用该些弹性夹片221将三号电池4夹持以避免晃动,并使三号电池4的负极端略突出下壳体22的通孔222外;然后将上壳体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一号电池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11),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11)的内径约可供二号电池的直径套入;一下壳体 (12),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底面设有一内围体,且该内围体的内径约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套入,该内围体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固设有一导电弹簧(123),该下壳体(12)可与该上壳体(11)的开口端可相互套合;一二号电池转换 器,其进一步包括:一上壳体(21),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一下壳体(22),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通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内径是大于所说的内围体的 外径,该通孔的环周设有多个朝向下壳体(22)内部且往中心方向倾斜的弹性夹片,该下壳体(22)与上壳体(21)的开口端可相互套合;一三号电池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31),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四 号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31)的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一下壳体(32),它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下壳体(32)的底面设有一导电弹簧(322),该下壳体(32)可与该上壳体(31)的开口端相互套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昌刘德章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昌刘德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