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48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7
本公开提出一种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移动,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单元。前述活动部活动地连接前述第一固定部以及前述第二固定部,用以承载前述光学元件,其中前述光学元件具有一光轴。前述驱动单元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于前述第一固定部以及前述第二固定部沿前述光轴方向运动。部沿前述光轴方向运动。部沿前述光轴方向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机构。更具体地来说,本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承载光学元件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0003]在一些电子装置中,为了使镜头的焦距可调整,因此配置了镜头驱动模块来移动镜头。然而,镜头驱动模块往往因为内部零件的组装偏差而导致镜头倾斜或是驱动力不足。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5]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移动,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单元。前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前述第一固定部,前述活动部活动地连接前述第一固定部以及前述第二固定部,用以承载前述光学元件,其中前述光学元件具有一光轴。前述驱动单元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于前述第一固定部以及前述第二固定部沿前述光轴方向运动。
[000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单元包括一线圈,一外磁性组件以及一内磁性组件,前述线圈设置于前述活动部上,前述外磁性组件设置于前述第一固定部上,前述内磁性组件设置于前述第二固定部上,其中当沿着前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前述线圈位于前述外磁性组件与前述内磁性组件之间。
[0007]于一实施例中,当一电流施加于前述线圈时,前述线圈和前述外磁性组件产生一第一电磁推力,前述线圈和前述内磁性组件产生一第二电磁推力,其中前述第一电磁推力与前述第二电磁推力的方向相同。
[000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电磁推力大于前述第二电磁推力。
[000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外磁性组件包括一第一外磁铁以及一第二外磁铁,且前述内磁性组件包括一第一内磁铁以及一第二内磁铁,其中前述第一外磁铁、前述第二外磁铁、前述第一内磁铁以及前述第二内磁铁沿着垂直于前述光轴的一第一方向上排列,且前述第一外磁铁以及前述第二外磁铁沿着前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前述第一内磁铁以及前述第二内磁铁在前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001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外磁铁以及前述第二外磁铁在前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前述第一内磁铁以及前述第二内磁铁在前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
[001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外磁性组件还包括一第三外磁铁以及一第四外磁铁,且前述内磁性组件还包括一第三内磁铁以及一第四内磁铁,其中前述第三外磁铁、前述第四外磁
铁、前述第三内磁铁以及前述第四内磁铁在垂直于前述光轴的一第二方向上排列,且前述第三外磁铁以及前述第四外磁铁在前述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前述第三内磁铁以及前述第四内磁铁在前述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其中前述第二方向与前述第一方向不平行。
[001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三外磁铁以及前述第四外磁铁在前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前述第三内磁铁以及前述第四内磁铁在前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
[001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固定部形成有朝前述光轴方向延伸的一凸台,且前述活动部形成有一凹陷结构,其中前述凸台伸入前述凹陷结构内。
[001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内磁性组件设置于前述凸台上。
[0015]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凸台形成有多个凹槽,且前述内磁性组件设置于前述些凹槽内。
[001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固定部还形成有多个止动元件,从前述凸台的一顶面沿前述光轴方向凸出,且前述顶面朝向前述凹陷结构的一表面,其中当前述活动部相对于前述第二固定部移动到一极限位置时,前述表面接触前述些止动元件,以限制前述活动部于前述极限位置。
[001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顶面呈矩形,且前述些止动元件分别位于前述顶面的四个角落。
[001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还形成有一挡墙以及一沟槽,前述挡墙朝前述光轴方向伸入前述凹陷结构内,且前述沟槽位于前述挡墙以及前述凸台之间。
[001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挡墙以及前述沟槽呈环状,且前述沟槽环绕前述挡墙。
[002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上簧片、一第一下簧片以及一第二下簧片。前述上簧片具有一外框以及一内框,其中前述外框连接前述第一固定部,且前述内框连接前述活动部。前述第一下簧片连接前述第二固定部以及前述活动部。前述第二下簧片连接前述第二固定部以及前述活动部,其中前述第一、第二下簧片位于前述凸台的相反侧。
[002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线圈通过前述第一、第二下簧片而与一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0022]于一实施例中,第一下簧片具有朝前述光轴方向延伸的一第一电性接脚,且第二下簧片具有朝前述光轴方向延伸的一第二电性接脚,其中前述第一、第二电性接脚显露于前述底座的一侧,用以电性连接前述外部电路。
[002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外框具有一矩形结构,前述内框具有一圆形结构,且前述上簧片还具有两个连接部,连接前述内框以及前述外框,其中前述些连接部邻近前述外框的一侧边的中央位置。
[002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位置感测元件,用以感测前述活动部相对于前述第一固定部及前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变化。
[0025]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承载件受到电磁驱动力作用而相对于底座沿Z轴方向上升到一极限位置时,凸台的顶面上的止动元件会接触凹陷结构的表面,借以限制承载件于前述极限位置,从而能够防止承载件和底座的边缘产生激烈碰撞而损坏。
附图说明
[0026]图1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0027]图2表示一光学元件设置于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中的爆炸图。
[0028]图3表示光学元件设置于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中的另一视角爆炸图。
[0029]图4表示光学元件与驱动机构组合后的立体图。
[0030]图5表示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0031]图6表示驱动机构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0032]图7表示上簧片与壳体结合后的示意图。
[0033]图8表示外磁性组件、内磁性组件以及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4]图9表示外磁性组件以及内磁性组件的立体图。
[0035]附图标记如下:
[0036]100:驱动机构
[0037]B:底座(第二固定部)
[0038]B0:凸台
[0039]B1:凹槽
[0040]B2:挡墙
[0041]B3:沟槽
[0042]BP:止动元件
[0043]BS1:第一下簧片
[0044]BS2:第二下簧片
[0045]C:线圈
[0046]FS:上簧片
[0047]FS0:内框
[0048]FS1:连接部
[0049]FS2:外框
[0050]H:壳体(第一固定部)
[0051]H1:开孔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连接该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活动地连接该第一固定部以及该第二固定部,用以承载该光学元件,其中该光学元件具有一光轴;以及一驱动单元,驱使该活动部相对于该第一固定部以及该第二固定部沿该光轴方向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包括:一线圈,设置于该活动部上;一外磁性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部上;以及一内磁性组件,设置于该第二固定部上,其中当沿着该光轴方向观察时,该线圈位于该外磁性组件与该内磁性组件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当一电流施加于该线圈时,该线圈和该外磁性组件产生一第一电磁推力,该线圈和该内磁性组件产生一第二电磁推力,其中该第一电磁推力与该第二电磁推力的方向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磁推力大于该第二电磁推力。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外磁性组件包括一第一外磁铁以及一第二外磁铁,且该内磁性组件包括一第一内磁铁以及一第二内磁铁,其中该第一外磁铁、该第二外磁铁、该第一内磁铁以及该第二内磁铁沿着垂直于该光轴的一第一方向上排列,且该第一外磁铁以及该第二外磁铁沿着该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该第一内磁铁以及该第二内磁铁在该第一方向上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磁铁以及该第二外磁铁在该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该第一内磁铁以及该第二内磁铁在该光轴方向上的高度。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外磁性组件还包括一第三外磁铁以及一第四外磁铁,且该内磁性组件还包括一第三内磁铁以及一第四内磁铁,其中该第三外磁铁、该第四外磁铁、该第三内磁铁以及该第四内磁铁在垂直于该光轴的一第二方向上排列,且该第三外磁铁以及该第四外磁铁在该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该第三内磁铁以及该第四内磁铁在该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不平行。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外磁铁以及该第四外磁铁在该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该第三内磁铁以及该第四内磁铁在该光轴方向上的高度。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仪杰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