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222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头部、装饰部、腔体、减震组、隔板和散热板,机器人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头部,腔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组,隔板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头部的外部受到冲击时,通过减震组的弹性柱和弹簧同时进行减震,弹性柱向阻尼柱内移动进行减震,通过弹性柱增加减震组的减震效果,使得机器人主体的使用寿命更长,通过散热板采用导热层、散热层和导冷层多层设计,通过导热层使得导热绝缘性能好,通过导冷层进行制冷,通过风扇对散热板产生的冷空气进行传导,使得头部内的散热效果更好,使内部热量能够快速的挥发出去。部热量能够快速的挥发出去。部热量能够快速的挥发出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技术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制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中的一种特殊机器人,其除用于参加各种比赛外,还可用于学科教学与课外兴趣拓展,提高学生设计、编程开发、应用机器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0003]现有技术中类似的编程教育机器人,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如下的缺点机器人内部电子器件众多,在使用时难免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有机器人本身的壳体较为密封,因此不能使内部热量快速的挥发出去,造成内部温度升高,增加机器人的损毁率,目前市面上的编程教育机器人不具有减震效果,不能避震,不能及时散热,影响使用效果,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可做到减震效果好,散热效果好,美观。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头部、装饰部、腔体、减震组、隔板和散热板,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闪烁灯,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头部,所述头部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头部的上端设置有装饰部,所述装饰部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头部的后侧设置有扬声器,所述头部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组,所述减震组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柱和弹簧,所述弹性柱的一端设置有阻尼柱,所述阻尼柱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板,所述隔板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内部设置有中空柱,所述连接层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的一侧设置有导冷层,所述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马达。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按钮与马达电性连接,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和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减震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柱和阻尼柱的端部均设置有缓冲板,且缓冲板采用D3O为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弹簧的端部均与缓冲板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板分别与隔板和头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柱与阻尼柱活动连接,且弹性柱采用天然橡胶为材料制作而成。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板的前后两侧和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风扇,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胶片。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层为石墨散热片,所述导冷层为
半导体制冷片,且与马达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层、散热层和导冷层之间通过连接层连接,且连接层的表面设置有硅胶粘剂,所述中空柱为空心圆柱,且贯通导热层、散热层和导冷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在头部的外部受到冲击时,通过减震组的弹性柱和弹簧同时进行减震,通过缓冲板使得减震组的减震效果更好,且能够稳定弹簧的位置防止弹簧发生形变,弹性柱向阻尼柱内移动进行减震,通过弹性柱增加减震组的减震效果,使得机器人主体的使用寿命更长。
[0015]2.本技术通过散热板采用导热层、散热层和导冷层多层设计,通过导热层使得导热绝缘性能好,通过散热层使得超高导热性能、低热阻、重量轻和成本低的优点,通过导冷层进行制冷,通过中空腔内的中空柱的设计使得散热板内部的空气流通更好,速度更快,通过风扇对散热板产生的冷空气进行传导,使得头部内的散热效果更好,使内部热量能够快速的挥发出去。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4是减震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6是散热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机器人主体;2、头部;3、闪烁灯;4、移动轮;5、摄像头;6、装饰部;7、控制按钮;8、扬声器;9、腔体;10、减震组;1001、弹性柱;1002、弹簧;1103、阻尼柱;1004、缓冲板;11、隔板;12、散热板;1201、导热层;1202、连接层;1203、中空腔;1204、中空柱;1205、散热层;1206、导冷层;13、风扇;14、转轴;15、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6]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头部2、装饰部6、腔体9、减震组10、隔板11和散热板12,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
闪烁灯3,机器人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4,机器人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头部2,头部2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5,头部2的上端设置有装饰部6,装饰部6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7,头部2的后侧设置有扬声器8,头部2的内部设置有腔体9,腔体9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组10,减震组10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柱1001和弹簧1002,弹性柱1001的一端设置有阻尼柱1003,阻尼柱100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板1004,隔板1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板12,散热板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层1201,导热层120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层1202,连接层1202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1203,中空腔1203的内部设置有中空柱1204,连接层1202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层1205,散热层1205的一侧设置有导冷层1206,散热板12的一侧设置有风扇13,风扇13的一侧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的一端设置有马达15。
[0029]进一步的,控制按钮7与马达15电性连接,隔板11的左右两侧和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减震组10,通过控制按钮7控制马达15的启用。
[0030]弹性柱1001和阻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与散热效果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头部(2)、装饰部(6)、腔体(9)、减震组(10)、隔板(11)和散热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闪烁灯(3),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4),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头部(2),所述头部(2)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5),所述头部(2)的上端设置有装饰部(6),所述装饰部(6)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7),所述头部(2)的后侧设置有扬声器(8),所述头部(2)的内部设置有腔体(9),所述腔体(9)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组(10),所述减震组(10)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柱(1001)和弹簧(1002),所述弹性柱(1001)的一端设置有阻尼柱(1003),所述阻尼柱(100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板(1004),所述隔板(1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板(12),所述散热板(12)的内部设置有导热层(1201),所述导热层(120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层(1202),所述连接层(1202)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1203),所述中空腔(1203)的内部设置有中空柱(1204),所述连接层(1202)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层(1205),所述散热层(1205)的一侧设置有导冷层(1206),所述散热板(12)的一侧设置有风扇(13),所述风扇(13)的一侧设置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一端设置有马达(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毓季长清尚奎江李佳美袁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