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误保护解除电路的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93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误保护解除电路的电池组,含有安装于上、下壳体中的单体蓄电池组,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装有电池智能管理芯片及由场效应管、电阻组成的外围电路,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5~8脚分别通过电阻R4、R3、R2、R1和9脚连接电池组中各单体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单体蓄电池组负极经电阻Rs连接MAX1666的10~12脚并接电池组负极,MAX1666的2和4脚分别接场效应管Q1、Q2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Q2的源极相连并和MAX1666的1脚连接,同时MAX1666的1脚通过电阻R5连接到Q2的漏极和单体蓄电池组的正极,Q1的源极接电池组正极,其特征是:在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电压输出脚1和MAX1666的接地脚10~12之间接有误保护解除电路。(*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误保护解除电路的电池组。二.技术背景目前的高档摄象机或其它设备的电池组,都装有电池智能管理芯片,在电池组电量不足时,电池组会自动终止供电,进行自保护,以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保证摄象机性能和拍摄质量。但在拍摄现场有强电磁干扰的场合,如附近有机场、雷达站等,摄象机锂电池组内的智能管理芯片有可能产生错误判断,启动电池组自保护,导致电池组不能供电,这种现象称为锂电池组误保护;还有在低温(冰点以下温度)的拍摄环境中,由于锂电池组自身的电化学特性,也会使电池管理芯片产生自保护,终止向摄象机供电。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现场拍摄工作,对现场新闻记者的影响尤其重大。目前对锂电池组误保护导致的不能正常供电情况,即锂电池组误保护现象,各电池制造厂商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只能终止拍摄工作,把电池组带离现场,在充电器上充电进行解除。但在野外的拍摄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电池组一旦出现自保护,无法通过充电方式加以解除,拍摄工作将无法进行,势必影响拍摄工作的进度和工作效率,这些情况对摄象机等设备供电电源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三.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电池组存在误保护,在某种情况下暂时无法解除的问题,设计制造出带有误保护解除电路的电池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误保护解除电路的电池组,含有安装于上、下壳体中的单体蓄电池组,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装有电池智能管理芯片及由场效应管、电阻组成的外围电路,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5~8脚分别通过电阻R4、R3、R2、R1和9脚连接各单体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单体蓄电池组负极经电阻Rs连接MAX1666的10~12脚并连接电池组负极,MAX1666的2和4脚分别接场效应管Q1、Q2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Q2的源极相连并和MAX1666的1脚连接,同时MAX1666的1脚通过电阻R5连接到Q2的漏极和单体蓄电池组的正极,Q1的源极接电池组正极,在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电压输出脚1和MAX1666的接地脚10~12之间接有误保护解除电路。所述的误保护解除电路可为由按纽开关、蓄能元件或附加外接电源组成的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可为由电阻、电容组成的简单充放电电路。所述的误保护解除电路由串联的电阻R6、电容C1和电阻R7及连接于场效应管Q2漏极和电容C1负极之间的按钮开关S1组成,R6的另一端接MAX1666的1脚,R7的另一端和MAX1666的接地脚10~12连接。单体蓄电池组可为锂离子电池组,或为镍氢蓄电池组,或为镍镉蓄电池组。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电池组误保护解除办法仅在原来的电路基础上加装电阻、电容和按键等组成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并且性能可靠,方便实用。2.本技术误保护解除的实现,无需改变原来的电池组结构和体积,几乎不会增加电池组重量,非常适合新闻记者、摄影工作者单人单机的工作状况。3.当电池组发生误保护后,按原来的进行充电办法解除,比较麻烦,现在只要按下按纽,立即解除电池组误保护,为使用者大大节约时间。4.解决了长期困扰工作人员在野外作业、现场根本不具备充电条件,无法解除电池组误保护的问题。恢复摄象机正常工作,几乎不会影响正常的现场拍摄,方便使用,及时迅速,效果明显。四.附图说明图1带有误保护解除电路的电池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2电池组外壳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图中电池组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5~8脚分别通过电阻R4、R3、R2、R1和9脚连接各串联单体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单体蓄电池组负极经电阻Rs连接MAX1666的10~12脚,10~12脚同时和电池组的负极连接,MAX1666的2和4脚分别接场效应管Q1、Q2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Q2的源极相连并和MAX1666的1脚连接,同时1脚通过电阻R5连接到Q2的漏极和单体蓄电池组的正极,Q1的源极接电池组正极。在电池组或各单体蓄电池电压低、电量不足情况下,电池管理系统作用使电池组自保护,中断供电,此时只能给电池组充电以补充电量。但在遭遇外界强电磁场干扰或工作温度长时间在冰点以下时,电池组受辐射影响或自身的电化学反应也会使智能管理系统启动自保护,即误保护,而解除误保护正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图中虚线标注的方框就是误保护解除电路在电池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1脚和电池组负极之间连接有串联连接的电阻R6、电容C1和电阻R7,在单体蓄电池组正极和电容C1的负极连接有按钮开关S1,R6的另一端接MAX1666的1脚,R7的另一端和电池组负极连接。充电解除误保护的工作机理是这样的正常工作状态下,MAX1666的2、4脚输出为低电压,场效应管Q1、Q2处于导通状态,电池组正常对摄象机或其它设备供电;误保护状态下,MAX1666的2、4脚输出为高电压,场效应管Q1、Q2处于截止状态,电流不能流通,电池组不能正常供电。充电时电流由PK+进入,经过Q1的漏极到达MAX1666的1脚,再经过电阻R5到达单体蓄电池组的正端,同时到达MAX1666的5脚,这样就在R5上产生一个压降,当芯片检测到1脚的电压高出5脚的电压超过一定电压,并且持续时间大于一定时间,即通过内部电路使2、4脚输出电压变低,接近PK-,从而使场效应管Q1、Q2导通,恢复供电,消除误保护。本技术电池组的误保护正是模拟这个充电过程来实现的电容C1正端通过电阻R6接MAX1666的1脚,负端通过电阻R7接MAX1666的10~12脚,即PK-端,电容C1上的压降为MAX1666的1脚输出的供电电压VCC,当按下按钮S1后,电容C1的负端和单体蓄电池组的正端连接,电容C1正端电压升高,电流通过电阻R6到达MAX1666的1脚,再经过电阻R5到达MAX1666的5脚,这样在R5上产生的压降超过一定电压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MAX1666即通过内部电路使2、4脚输出电压变低,使场效应管Q1、Q2导通恢复对设备供电,从而消除误保护。在图2中,1为电池组上壳体,2为电池组电路板,3为电池组下壳体,上、下壳体1和3之间通过卡接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单体蓄电池组为索尼锂离子电池组。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误保护解除电路的电池组,含有安装于上、下壳体中的单体蓄电池组,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装有电池智能管理芯片及由场效应管、电阻组成的外围电路,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5~8脚分别通过电阻R4、R3、R2、R1和9脚连接电池组中各单体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单体蓄电池组负极经电阻Rs连接MAX1666的10~12脚并接电池组负极,MAX1666的2和4脚分别接场效应管Q1、Q2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Q2的源极相连并和MAX1666的1脚连接,同时MAX1666的1脚通过电阻R5连接到Q2的漏极和单体蓄电池组的正极,Q1的源极接电池组正极,其特征是在智能管理芯片MAX1666的电压输出脚1和MAX1666的接地脚10~12之间接有误保护解除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是误保护解除电路可为由按钮开关、蓄能元件或附加外接电源组成的充放电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是充放电电路可为由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珂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