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68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包括外壳、W状杂物收集组件、位于W状杂物收集组件上方且与位于外壳的流道壁内的上侧杂物抓取组件、位于W状杂物收集组件下方且与位于外壳的流道壁内的下侧杂物抓取组件、位于外壳的外壁上且用于避免下侧杂物抓取组件的污水泄露的污水回流组件、齿轮型叶轮破碎器、靠近杂物出口处设置的杂物分离组件以及靠近流道出口设置的叶轮,W状杂物收集组件、齿轮型叶轮破碎器、杂物分离组件和叶轮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流道内设置有可改变水流方向的延伸口,该延伸口水平方向超过杂物出口且与杂物出口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污水泵在污水排放过程中实现破碎塑料袋、绳索等杂物,且对其与污水进行分离。污水进行分离。污水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泵,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

技术介绍

[0002]污水泵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污水排放等领域使用广泛。但污水泵在输送污水过程中经常被污水中所夹杂的塑料袋、绳索等杂物缠绕住旋转轴,严重时导致旋转轴停转,从而影响排放,同时污水中的颗粒物撞击叶片导致叶片磨损严重,颗粒在污水排放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流道堵塞。
[0003]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该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在污水排放过程中实现破碎塑料袋、绳索等杂物,且对其与污水进行分离,同时对于污水中颗粒物进行破碎去除处理,减少其缠绕旋转轴的概率、对于叶轮的撞击以及对于流道的堵塞,工作效率高,损失能耗小。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包括具有流道入口、流道出口和杂物出口且形成流道的外壳、位于流道内靠近流道入口处的W状杂物收集组件、位于W状杂物收集组件上方且与位于外壳的流道壁内的上侧杂物抓取组件、位于W状杂物收集组件下方且与位于外壳的流道壁内的下侧杂物抓取组件、位于外壳的外壁上且用于避免下侧杂物抓取组件的污水泄露的污水回流组件、齿轮型叶轮破碎器、靠近杂物出口处设置的杂物分离组件以及靠近流道出口设置的叶轮,其中W状杂物收集组件、齿轮型叶轮破碎器、杂物分离组件和叶轮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流道内设置有可改变水流方向的延伸口,该延伸口水平方向超过杂物出口且与杂物出口错位设置
[0006]其中,所述W状杂物收集组件包括与流道同轴设置的第一中心杆、均布于第一中心杆四周的V状第一固定轴、均布于第一固定轴上的纤维条以及与第一中心杆同轴设置用于外接电机驱动第一中心杆转动的第一驱动轴。
[0007]优选的,所述上侧杂物抓取组件和下侧杂物抓取组件均包括与外壳流道壁相适配且可转动的第二中心杆、均布于第二中心杆四周的V状第二固定轴、均布于第二固定轴上且可伸缩的抓取刺以及与第二中心杆同轴设置用于外接电机驱动第二中心杆转动的第二驱动轴;其中V状第二固定轴与V状第一固定轴穿插并交替设置。
[0008]再者,所述抓取刺通过伸缩组件均布于第二固定轴上,其中伸缩组件包括位于第二固定轴内的固定杆和一端与固定杆相连、另一端与抓取刺相连的伸缩臂。
[0009]进一步,所述污水回流组件包括具有U形流道的回流外壳、位于U形流道入口处且位于下侧杂物抓取组件下方的至少二级的筛分器以及位于U型流道出口处的回流叶轮,其中回流叶轮的中心轴处连接有用于外接电机驱动回流叶轮转动的第三驱动轴。
[0010]再者,所述齿轮型叶轮破碎器包括均布有破碎叶片和齿轮状尖刺的叶轮本体、与
叶轮本体中心轴相连接用于外接电机驱动叶轮本体转动的第四驱动轴,其中破碎叶片和齿轮状尖刺交替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齿轮型叶轮破碎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嵌于流道壁内的传动壁刺组件,该传动壁刺组件包括外接电机的主动轮、从动轮、绕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动带以及均布于传动带上的爪刺,其中爪刺的尖刺方向与齿轮型破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
[0012]再者,所述杂物分离组件包括转动轴、均布于转动轴上的可活动的分离组件以及与转动轴相连接用于外接电机驱动转动轴旋转的第五驱动轴,其中分离组件包括与转动轴固连的底板、通过第一转轴与底板铰接的侧板以及通过第二转轴与侧板铰接的盖板。
[00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采用上侧杂物抓取组件、下侧杂物抓取组件和W状杂物收集组件联合作用,在有限空间内增强其对于塑料袋、绳索等杂物的抓取能力;
[0015](2)本技术采用W状结构,增强杂物收集能力,减轻重量,同时上侧杂物抓取组件和下侧杂物抓取组件转至上流道壁外时,抓取刺缩回,杂物掉落,从而实现污水中杂物的分离回收,减少杂物对于旋转轴的缠绕以及流道堵塞;
[0016](3)、本技术采用齿轮型叶轮破碎器与传动壁刺组件联合作用,通过离心力作用,颗粒以及残留塑料袋、绳索等杂物先进行内层齿轮状尖刺破碎,再进行外层破碎叶片破碎,同时爪刺反方向安装且反方向传动,大大增强外层破碎叶片与传动爪刺之间的破碎能力;
[0017](4)、本技术采用杂物分离组件,当污水流经杂物分离组件,第五驱动轴外接电机,带动转动轴呈顺时针旋转,污水中的破碎颗粒以及其他杂物将会被盖板、侧板以及底板组成的腔室收取,当腔室转至杂物出口上方时,第二转轴开始顺时针转动,盖板转动,杂物从腔室内掉落,此过程将污水中破碎的颗粒物以及残留塑料袋、绳索等杂物的进行分离,减少其对于叶轮的碰撞以及对于流道的堵塞,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污水回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抓取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杂物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包括外壳1、W状杂物收集组件2、上侧杂物抓取组件3、下侧杂物抓取组件4、污水回流组件5、齿轮型叶轮破碎器6、杂物分离组件7、叶轮8和传动壁刺组件9。
[0024]外壳1具有流道入口101、流道出口102、杂物出口103和延伸口104,外壳1内壁形成流道,流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流道和S流道,其中延伸口位于水平流道的末端,用于改变水流方向;其中杂物出口103位于S流道的下方,且杂物出口103的开口朝下;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口104超过杂物出口103,且与杂物出口103错位设置,延伸口104用于导向水流方向,避
免水流下落过程中从杂物出口流出,造成泄露。
[0025]W状杂物收集组件2位于流道内靠近流道入口处,W状杂物收集组件2包括第一中心杆201、V状第一固定轴202、纤维条203和第一驱动轴204,第一中心杆201与流道中心轴线同轴设置,V状第一固定轴202均布于第一中心杆201四周,且分布至少3列,每一列设置2个对称布置的V状第一固定轴202;其中每一层的V状第一固定轴与第一中心杆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夹角不同时可依次选择45
°
、53
°
和60
°
,其中夹角逐层增加,可更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杂物;第一中心杆201四周的V状第一固定轴202构成W形状结构;纤维条203均布于V状第一固定轴202上,第一驱动轴204与第一中心杆201同轴设置,第一驱动轴204用于外接电机驱动第一中心杆转动;当第一中心杆转动时,旋转方向从左往右看为逆时针,带动V状第一固定轴绕第一中心杆转动,纤维条在旋转过程中会抓取污水中所夹杂的塑料袋、绳索等杂物。
[0026]上侧杂物抓取组件3位于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流道入口(101)、流道出口(102)和杂物出口(103)且形成流道的外壳(1)、位于流道内靠近流道入口处的W状杂物收集组件(2)、位于W状杂物收集组件上方且与位于外壳的流道壁内的上侧杂物抓取组件(3)、位于W状杂物收集组件下方且与位于外壳的流道壁内的下侧杂物抓取组件(4)、位于外壳的外壁上且用于避免下侧杂物抓取组件的污水泄露的污水回流组件(5)、齿轮型叶轮破碎器(6)、靠近杂物出口处设置的杂物分离组件(7)以及靠近流道出口设置的叶轮(8),其中W状杂物收集组件、齿轮型叶轮破碎器、杂物分离组件和叶轮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流道内设置有可改变水流方向的延伸口(104),该延伸口(104)水平方向超过杂物出口(103)且与杂物出口(103)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W状杂物收集组件(2)包括与流道同轴设置的第一中心杆(201)、均布于第一中心杆四周的V状第一固定轴(202)、均布于第一固定轴上的纤维条(203)以及与第一中心杆同轴设置用于外接电机驱动第一中心杆转动的第一驱动轴(2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杂物抓取组件(3)和下侧杂物抓取组件(4)均包括与外壳流道壁相适配且可转动的第二中心杆(301)、均布于第二中心杆四周的V状第二固定轴(302)、均布于第二固定轴上且可伸缩的抓取刺(303)以及与第二中心杆同轴设置用于外接电机驱动第二中心杆转动的第二驱动轴(304);其中V状第二固定轴(302)与V状第一固定轴(202)穿插并交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杂物分离的污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刺(303)通过伸缩组件均布于V状第二固定轴(302)上,其中伸缩组件包括位于V状第二固定轴内的固定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言芳孙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