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61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塔主体,蓄水塔主体上表面中部位置贯穿开设有贯穿调节孔,蓄水塔主体内壁位于贯穿调节孔两侧位置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无负压活塞,两个无负压活塞靠近贯穿调节孔一侧位置设置有无负压调节结构,两个所述无负压活塞远离贯穿调节孔一侧位置设置有环形设置的密封槽,且密封槽位置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环形密封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无负压活塞,通过在排水时无负压活塞进行挤压蓄水塔主体内的水,即使蓄水塔主体内的水量减少时,也不会形成空心负压腔体,使得蓄水塔主体内的气压稳定,避免出现负压造成水塔损坏,同时无负压活塞来回移动避免水垢残留在蓄水塔主体的内壁上。蓄水塔主体的内壁上。蓄水塔主体的内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负压给水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给水装置大多是将水源供给到生活生产,其主要是为水塔结构,在现有技术中水塔以薄铁皮材料或混凝土铸造为主,为了保证水质,水塔密封性较好,当水塔内的水贯满后,在进行供水使用时随着水塔内的水量减少时会在水塔内形成负压空间,容易造成水塔发生形变,同时可能造成管路组件的橡胶接头出现吸瘪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技术中给水的水塔容易造成水塔内产生负压,造成水塔变形或管路组件的橡胶接头出现吸瘪的现象。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塔主体,所述蓄水塔主体上表面中部位置贯穿开设有贯穿调节孔,所述蓄水塔主体内壁位于贯穿调节孔两侧位置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无负压活塞,两个所述无负压活塞靠近贯穿调节孔一侧位置设置有无负压调节结构。
[000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贯穿调节孔方便实现电动杆贯穿,使得电动缸实现对无负压活塞进行调节。
[0006]两个所述无负压活塞远离贯穿调节孔一侧位置设置有环形设置的密封槽,且密封槽位置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环形密封袋,且密封槽位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袋远离无负压活塞一端与蓄水塔主体远离贯穿调节孔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槽可以实现对环形密封袋进行固定密封,避免无负压活塞位置漏水。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塔主体内顶壁和内底壁位于贯穿调节孔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于长条形设置的限位挡块。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塔主体两侧中部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加水集合管道,所述加水集合管道位置通过管道与水源连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负压调节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连接块,两个所述转动连接块与对应的无负压活塞靠近贯穿调节孔一侧中部位置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转动连接块位置均转动连接有抵紧调节杆。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塔主体上表面位于贯穿调节孔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伸缩端朝下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座。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抵紧调节杆远离转动连接块一端与转动座转动连接。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塔主体下表面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
设置的侧边支撑板,所述蓄水塔主体下表面靠近侧边支撑板一侧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排水集合管道,且排水集合管道通过管道与用水结构管道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无负压活塞,通过在排水时无负压活塞进行挤压蓄水塔主体内的水,即使蓄水塔主体内的水量减少时,也不会形成空心负压腔体,使得蓄水塔主体内的气压稳定,避免出现负压造成水塔损坏,同时无负压活塞来回移动避免水垢残留在蓄水塔主体的内壁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的无负压活塞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蓄水塔主体;2、固定支撑架;3、电动缸;4、贯穿调节孔;5、加水集合管道;6、侧边支撑板;7、排水集合管道;8、限位挡块;9、无负压活塞;10、转动连接块;11、抵紧调节杆;12、转动座;1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塔主体1,蓄水塔主体1下表面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边支撑板6,蓄水塔主体1下表面靠近侧边支撑板6一侧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排水集合管道7,且排水集合管道7通过管道与用水结构管道连接。
[0023]蓄水塔主体1上表面位于贯穿调节孔4两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架2,固定支撑架2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缸3,电动缸3伸缩端朝下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2,蓄水塔主体1两侧中部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加水集合管道5。
[0024]加水集合管道5位置通过管道与水源连接,蓄水塔主体1内顶壁和内底壁位于贯穿调节孔4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于长条形设置的限位挡块8,蓄水塔主体1上表面中部位置贯穿开设有贯穿调节孔4,蓄水塔主体1内壁位于贯穿调节孔4两侧位置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无负压活塞9。
[0025]两个无负压活塞9靠近贯穿调节孔4一侧位置设置有无负压调节结构,无负压调节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连接块10,两个转动连接块10位置均转动连接有抵紧调节杆11。
[0026]两个抵紧调节杆11远离转动连接块10一端与转动座12转动连接,两个转动连接块10与对应的无负压活塞9靠近贯穿调节孔4一侧中部位置固定连接。
[0027]两个无负压活塞9远离贯穿调节孔4一侧位置设置有环形设置的密封槽,且密封槽位置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环形密封袋,且密封槽位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3,环形密封袋远离无负压活塞9一端与蓄水塔主体1远离贯穿调节孔4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28]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要用水时启动电动杆3,使得电动缸3的伸缩端缓慢往下压,使得无负压活塞9移动将水挤出,可以提高排水压力,同时排水时在蓄水塔主体1内不会形成负压空腔,保证蓄水塔主体1内水压稳定,在灌水时通过电动缸3缓慢往贯穿调节孔4一侧移动无负压活塞9。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蓄水塔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塔主体(1)上表面中部位置贯穿开设有贯穿调节孔(4),所述蓄水塔主体(1)内壁位于贯穿调节孔(4)两侧位置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无负压活塞(9),两个所述无负压活塞(9)靠近贯穿调节孔(4)一侧位置设置有无负压调节结构;两个所述无负压活塞(9)远离贯穿调节孔(4)一侧位置设置有环形设置的密封槽,且密封槽位置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环形密封袋,且密封槽位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3),所述环形密封袋远离无负压活塞(9)一端与蓄水塔主体(1)远离贯穿调节孔(4)一侧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塔主体(1)内顶壁和内底壁位于贯穿调节孔(4)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于长条形设置的限位挡块(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塔主体(1)两侧中部位置贯穿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加水集合管道(5),所述加水集合管道(5)位置通过管道与水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垢无负压给水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言芳王昌花俞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