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40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其包括:一盒体(3)、一顶盖(4)和一对提把(5),所述顶盖(4)覆盖在上述盒体(3)上形成蓄电池盒,所述顶盖(4)的四周边形成阶梯状的上阶梯(40)和下阶梯(41),在所述上阶梯(40)相对的侧边,垂直于侧边相对设置两对枢轴(43),每对枢轴(43)具有各自相同的轴心;上述提把(5)的提握位置段的长度与上述上阶梯未设置枢轴侧边的长度等,上述提把(5)具有平行的两臂,垂直连接在上述提握位置段上共同形成U字形,上述提把(5)两端分别设置有枢接孔(500),所述同一提把(5)上的两个枢接孔(500)具有相同的中心线,该中心线到上述提把(5)提握位置段的距离与上述枢轴(43)轴心到邻近的未设置枢轴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提把(5)分别通过所述枢接孔(500)枢接在相对应的枢轴(43)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更具体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不影响蓄电池固定和美观的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机车及一些具机动性而无法固定连接电源的机械设备上一般都会配备有可提供适当电力电量的蓄电池,且通常采用内置有金属板及电瓶液的蓄电池,整个蓄电池的重量较大,又无适当的提握装置,为使用者在组装、拆卸及搬运过程中带来相当大的不方便。为克服上述问题,产业内相关专业人士提出蓄电池上设置可供提握的提把。其中,如图1、图2所示,为市面上已公开的手提蓄电池的改良结构,其公开了一种具有提把的蓄电池结构,其主要方案是在蓄电池1顶盖10的上方适当位置处对应地凸设有四组固定墙11,该固定墙11上开设有固定孔110,将提把12的两端制成固定环120置入固定墙11内,并使固定环120中心与固定孔110相对应,然后再利用末端具有固定块130并在该固定块130中央开设有间隙槽131的固定栓13插入上述固定孔120与固定环120内,使固定栓13在穿入后利用其固定块130的弹性扩张而将提把12定位;使用者便可握住两个提把而便利地将整个蓄电池提起,相对以前蓄电池的搬动方便了许多。然而,当实际使用时我们发现虽然上述提把12的设置确实可以便于提握,但该提把12的存在却同时也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便,即,为了便于设置提把12,而在蓄电池的顶盖10上凸设有四组固定墙11,因此不论提把12摆动的位置在何处,这些固定墙11结构是固定的,且永远是凸出于顶盖10之外;当不使用提把12时,即使将两个提把12分别往两侧放置而靠在顶盖10上,提把12仍然凸出于顶盖10,这种凸出于顶盖10的结构将有可能会形成妨碍,造成蓄电池无法置入预定的空间内,特别是一些机车、汽车或相关机械设备中原本设计时只提供了一定大小的蓄电池置入空间;另外上述的提把还会造成固定蓄电池的不便,许多固定蓄电池的固定结构是利用固定片或固定枢横设在顶盖上或将是整个蓄电池枢设住,因此上述顶盖上凸出设置了固定墙11及提把12,将不利于固定片或固定枢的的安装,则必然影响蓄电池的固定;整体来说固定墙11及提把12同时还影响了蓄电池的美观。上述这些缺陷需要新的提把结构的蓄电池进行克服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拔起、不影响蓄电池的固定与美观的改良的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其包括一盒体、一顶盖和一对提把,所述顶盖覆盖在上述盒体上形成蓄电池盒;所述顶盖的四周边形成阶梯状的上阶梯和下阶梯,在所述上阶梯相对的侧边,垂直于侧边相对设置两对枢轴,每对枢轴具有各自相同的轴心;上述提把的提握位置段的长度与上述上阶梯未设置枢轴侧边的长度等,上述提把具有平行的两臂,垂直连接在上述提握位置段上共同形成U字形,上述提把两端分别设置有枢接孔,所述同一提把上的两个枢接孔具有相同的中心线,该中心线到上述提把提握位置段的距离与上述枢轴轴心到邻近的未设置枢轴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提把分别通过所述枢接孔枢接在相对应的枢轴上。在所述下阶梯的上表面上设置凸条,所述凸条的高度小于上阶梯侧边的高度。所述枢轴和所述枢接孔为相对应的中段窄、两端宽的形状。所述提把水平放置时,所述提把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提把水平放置时各边的宽度与相对应的所述下阶梯上表面的宽度相等,所述凸条的宽度小于相应的所述下阶梯上表面的宽度,且所述凸条贴靠上述上阶梯侧边设置。在所述未设置枢轴的侧边的所述凸条上形成有小于该侧边长度的拨口。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当提把不使用时可旋置于该预留空间中,使该提把及枢接结构皆不凸出于顶盖外。所述拔口可配合提把设置的凹槽,便于使用者手指伸入轻易地拔起提把。所述枢轴与枢接孔制作成中段收缩两端较宽大的状态,使用者只须稍施一轴向力便可将提把的枢接顶盖上或从顶盖上卸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具提手结构蓄电池的立体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具提手结构蓄电池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状态的实施例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如图3、图4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包括一个盒体3,一个顶盖4,在顶盖4上设有两个提把5,该顶盖4的四周边为阶梯状,具有上阶梯40与下阶梯41,在所述上阶梯40相对的侧边,垂直于侧边相对设置两对枢轴43,每对枢轴具有各自相同的轴心;上述提把5的提握位置段的长度与上述上阶梯40未设置枢轴侧边的长度等,上述提把5具有平行的两臂,垂直连接在上述提握位置段上共同形成U字形,上述提把5两端分别设置枢接部50,枢接部50上设有枢接孔500,所述同一提把5上的两个枢接孔500具有相同的中心线,该中心线到上述提把5提握位置段的距离与上述枢轴43轴心到邻近的未设置枢轴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提把5分别通过所述枢接孔500枢接在相对应的枢轴43上。在下阶梯41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凸条42,该凸条42的宽度不大于下阶梯41上平面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凸条42的宽度为小于下阶梯41及提把5把体的宽度;该凸条42的高度小于上阶梯40侧边的高度,从而使其上方形成有一可容置提把5把体的预留容置空间;另,在凸条42的与提把5提手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有拔口420;该拔口420的宽度小于所处的上阶梯侧面的长度;此外,在顶盖4相对两侧的上阶梯40侧面处垂直凸设有相对应的枢轴43,该枢轴43的形状为中段呈收缩而两端较宽。上述枢接孔500的内部为配合的形状而成型为中段孔径较小而两端孔径较大的形态,该提把5通过枢接孔500枢接在顶盖4的枢轴43上;另,上述提把5的把体外侧设有凹槽51,当提把水平放置时,该凹槽51位于提把下侧面。如图3、图4所示,枢轴43及枢接孔500的形状是相互配合地制作成中段呈收缩状的形态,使用者只须将提把5以其枢接孔500对应于枢接后稍施一轴向力将该提把5的枢接部50压入及定位在枢轴43上并可自由地转动,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合,且欲拆卸时也只须反向施一向外侧的轴向力于提把5的枢接部50上,即可将提把5脱离枢轴43从顶盖4分离。再者,由于提把5与顶盖4的枢接位置是位在顶盖4两侧的上阶梯40侧边处,而非在顶盖4的顶面上,因此,提把5在不使用时可其向整个蓄电池的两外侧旋置,使其贴靠在凸条42上并容置在凸条42上方的预定容置空间,该提把5的把体不但不会凸出于上阶梯40的顶面(该顶面即是顶盖4的顶面),且也不会凸出于下阶梯41的侧边外(该侧边同时也是顶盖4的侧边),而得以保持顶盖4的顶面及其侧边平面的平整性,如此一方面该蓄电池可无妨碍地置入机械设备中原本预定的容置空间内,不会阻碍蓄电池的固定,另一方面则以该提把5的结构可“隐藏”在顶盖4侧边,不会破坏顶盖4的整齐和美观。而且,当提把5靠合在凸条42上时,本技术更提供了三个结构特征以便利于使用者可轻易地拨起该提把5以供握持;其一是在凸条42对应于使用者握持处开设有拔口420,提供使用者可将其手指伸入而向上拨起提把5;其二是在提把5的把体外侧沿着把体的形状制作有凹槽51,当使用者用其手指伸入拔口420内,欲向上拨起提把5时,可顺势利用该凹槽51而可更快速且便利地拔起提把5;其三是在由于凸条42的宽度为可小于下阶梯41的宽度,使提把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提把结构的蓄电池,其包括:一盒体(3)、一顶盖(4)和一对提把(5),所述顶盖(4)覆盖在上述盒体(3)上形成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的四周边形成阶梯状的上阶梯(40)和下阶梯(41),在所述上阶梯(40)相对的侧边,垂直于侧边相对设置两对枢轴(43),每对枢轴(43)具有各自相同的轴心;上述提把(5)的提握位置段的长度与上述上阶梯(40)未设置枢轴(43)侧边的长度等,上述提把(5)具有平行的两臂,垂直连接在上述提握位置段上共同形成U字形,上述提把(5)两端分别设置有枢接孔(500),所述同一提把(5)上的两个枢接孔(500)具有相同的中心线,该中心线到上述提把(5)提握位置段的距离与上述枢轴(43)轴心到邻近的未设置枢轴(43)侧边的距离相等,所述提把(5)分别通过所述枢接孔(500)枢接在相对应的枢轴(4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裕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日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