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19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包括锅体及设于锅体上的锅口;所述锅体内表面设有凹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凹坑的设置,烹饪食物时,食物与锅的接触面积仅为凹坑边缘,通过减少面积的方式,提高了锅体的不粘性。提高了锅体的不粘性。提高了锅体的不粘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


[0001]本技术属于锅具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烹饪食材时,现有的食物会与锅具产生粘连,影响食物的美感,导致沾附在锅具内表面上的食物难以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包括锅体及设于锅体上的锅口;所述锅体内表面设有凹坑。
[0005]进一步地,所述凹坑深度取值范围为:0.3mm

0.6mm。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凹坑深度取值数值为:0.5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凹坑为半圆形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内表面涂有不沾涂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圆弧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端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铝合金材质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凹坑的设置,烹饪食物时,食物与锅的接触面积仅为凹坑边缘,通过减少面积的方式,提高了锅体的不粘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去掉把手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3所示,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包括锅体1及锅口3;所述锅口3设于锅体1上,该锅体1上设有把手;所述锅体1内表面设有凹坑30,该凹坑30的处理方式可采用抛丸处理,先对锅体1内表面进行抛丸,使得锅体1内表面因钢珠的冲击而形成的凹坑30,而后,在对锅体1内表面涂有不粘涂层。
[0017]具体的,所述凹坑深度取值范围为:0.3mm

0.6mm;优选的,所述凹坑深度取值数值为:0.5mm。
[0018]具体的,所述凹坑30为半圆形设置。通过凹坑30的设置,烹饪食物时,食物与锅的接触面积仅为凹坑30边缘,通过减少面积的方式,提高了锅体1的不粘性。
[0019]具体的,所述锅体1底部设有圆弧部31,所述锅体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端部32,通过
向上延伸端部32的设置,保证了再进行烹饪食物时,食物不会飞溅到锅体1外表面,对食物一个阻挡的作用。
[0020]具体的,所述锅体1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铝合金材质设置。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包括锅体(1)及设于锅体(1)上的锅口(3);所述锅体(1)内表面设有凹坑(30);所述凹坑(30)为半圆形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深度取值范围为:0.3mm

0.6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不粘性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深度取值数值为:0.5mm。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朗厨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