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双面涂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179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辊式双面涂板机,属蓄电池技术领域,用于消除带式涂板机的使用缺陷。其构成中设有位于底部的机座及主驱动装置,机座上顺序安置上板、送板、膏斗、涂板、出板等部分,改进后,所述涂板部分采用辊式涂板结构,其构成中的上涂膏辊旋转支撑于膏斗部分中的膏斗内、并与该部分中的搅拌电机传动连接,下涂膏辊旋转支撑于机座上并与主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上、下涂膏辊辊面相对、相向旋转,膏斗对应上、下涂膏辊的辊缝处有出膏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极板正反两面同时涂膏,并能使辊缝恒定、涂板质量一致性好,重量、厚度偏差可大幅度减少,可通过膏斗的升降调节辊缝缝隙,适应不同规格的极板产品并精确控制辊缝缝隙。(*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极板双面涂裔设施,属蓄电池生产设施
技术背景现有的铅酸蓄电池极板生产过程中,在涂板工段采用单面涂板机或双面涂板机两种工 艺设备进行涂裔,双面涂板机实现了对极板正、反两面的同时涂膏,生产工艺有很大的提 高,但无论现是单面涂板机还是双面涂板机,在涂裔方式上均具有同一性,即涂膏均在涂 板带上完成,这种带式涂板方式的涂裔质量完全取决于涂板带的性能,涂板带因需具备良 好的吸水性和脱水性被限定为纤维织品,纤维织品具有伸缩性,带薄厚会因伸缩出现变化 且难以控制,导致涂板后的极板厚度、重量偏差较大,此外,纤维涂板带的使用寿命较短, 频繁更换涂板带也造成生产运行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带式涂板方式使用缺陷的辊式双面涂 板机。本技术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辊式双面涂板机,.构成中设有位于底部的机座1及主驱动装置2,机座上顺序安 置上板、送板、裔斗、涂板、出板各部分,其改进在于,所述涂板部分采用辊式涂板结构, 其构成中的上涂裔辊8旋转支撑于裔斗部分中的裔斗9内、并与该部分中的搅拌电机10 传动连接,下涂裔辊11旋转支撑于机座1上并与主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上、下涂裔辊 辊面相对、相向旋转,裔斗对应上、下涂裔辊的辊缝处有出膏槽33。上述辊式双面涂板机,所述上涂裔辊8旋转支撑于裔斗9匹配设置的辊腔中,所述出 裔槽33位于辊腔底部,其一侧的辊腔内壁面与上涂裔辊之间留有导裔槽、另一侧的 辊腔内壁面与上涂裔辊的辊面滑动接触。上述辊式双面涂板机,所述膏斗9的一端通过支撑轴12与机座1活动铰接、另一端 落座在托座13上,托座13固定于机座1上。上述辊式双面涂板机,所述托座13为斜面托座,所述裔斗9的对应部位为匹配的斜面。上述的辊式双面涂板机,所述膏斗9与支撑轴12之间可升降活动连接,膏斗9 一侧 有转臂16,支撑轴12位于转臂下端,膏斗上的升降杆17位于转臂上的杆孔中'升降调节 螺杆18旋转支撑于膏斗上并与转臂上端螺纹连接,所述斜面托座13为可升降托座,其内 的斜面托块15位于下支撑螺杆27和上调节螺杆28之间,斜面托块15底面上有与下支撑 螺杆27顶端匹配的凹坑。上述辊式双面涂板机,所述转臂16为两个,两转臂竖直间隔设置,所述升降杆17、 升降调节螺杆18数量相应为两个。上述辊式双面涂板机,所述降杆杆17的.上端通过上、下杆座19、 20与膏斗联接, 所述升降调节螺杆18支撑于上杆座19的螺杆孔,螺杆孔内安置有上、下压力轴承21。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涂板部分突破了传统的带式结构,以独特创新的辊式结构取代之,上、下刚性涂 膏辊可对极板正反两面同时涂膏并使辊缝保持恒定,可使涂板质量免受纤维涂板带伸縮变 化的负面影响,涂膏后的极板一致性好,重量偏差可由原来的士5克减少至士2克,厚度偏差由原来的土lmm降至土0.3mm;2. 膏斗底部有与上涂膏辊匹配的辊腔,二者之间一侧有导膏槽、另一侧滑动接触,可利用导膏槽将铅膏源源不断地导入斗底的出膏槽,并防止铅膏被上涂膏辊带走;3. 膏斗斗体采用可翻转支撑结构后,方便了查看涂膏情况,也使膏斗在涂膏段的安 置变得更为容易方便,同时,还因斜面托座可消除支撑轴、孔间的间隙,从而可确保膏斗 支撑的牢靠性、稳定性;4. 膏斗与支撑轴之间可升降活动连接、托座为升降托座后,可通过膏斗及斜面托座 的升降调节上、下涂膏辊的辊缝,可使辊缝根据不同规格极板产品灵活变动并精确控制在 所需缝隙值上,进一步提高了辊式涂膏的作业质量并使本技术能够满足多种极板产品 的涂膏使用;5. 刚性涂膏辊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无纤维涂板带使用寿命较短,频繁更换的弊 病,有利于降低生产运行成本;6. 各改进部分与现有设备的连接自然、科学,易于在现有双面涂板机上采用。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P向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附图中零部件标号分别为l-机座、2-主驱动装置、3-上板部分、4-送板部分、5-膏 斗部分、6-涂板部分、7-出板部分、8-上涂膏辊、9-膏斗、10-搅拌电机、11-下涂膏辊、 12-支撑轴、13-托座、14-底座、15-斜面托块、16-转臂、17-升降杆、18-升降调节螺杆、 19-上杆座、20-下杆座、21-压力轴承、22-搅拌翅、23-主动带轮、24-从动带轮、25-涨 紧轮、26-支撑轴座、27-下支撑螺杆、28-上调节螺杆、29-极板、30-上板电机、31-传动 轴、32-铅裔、33-出膏槽、34-电控箱、35-导膏槽。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的构成部分及布局与现有带式双面涂板机基本相同,主驱动装 置2中的电机、减速器安置于机座l下方,机座上按极板输送方向顺序安置上板、送板、 膏斗、涂板、出板3、 4、 5、 6、 7各部分,主要改进在于涂板部分,即涂板部分采用辊式 涂板结构。仍参阅图l。上板部分3中,上板电机30带动传动轴31转动,传动轴31带动拉杆机 构往复运动,由拉杆挂住待涂裔极板29的板耳将其送入后面的送板部分。仍参阅图l。送板部分4有前、后两组输送辊,前组紧邻上板部分的极板输出端、后 组紧邻膏斗及涂板部分所在的涂膏段,前、后输送辊均在主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实现上、下 输送辊的相向旋转,将极板29送入涂膏段。此乃现有技术,为简化图面,前、后输送辊 与主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没有显示出来。仍参阅图l。送板部分后面涂板和膏斗所在的涂膏段,膏斗部分5位于该段的输送通 道上方,膏斗9内有搅拌翅22,斗外壁上有与搅拌翅传动连接的搅拌电机10。仍参阅图1。涂膏段后面是输送环带式的出板部分7。输送环带两端的主动、从动带 轮23、 24旋转支撑在机座1上,底部有涨紧轮25,主动带轮23与主驱动装置2带传动连, 涂裔后的极板29由输送环带送出,进入下一工序。参阅图l、 2、 3。改进后的辊式涂板结构中,上涂膏辊8旋转支撑于膏斗9中并与搅 拌电机10带传动连接(传动连接部位处于膏斗背面,图1中没有显示出来),下涂膏辊ll 旋转支撑于机座l上,与主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上、下涂膏辊辊面相对。上涂膏辊8在 搅拌电机10驱动下逆时针旋转,铅膏在它的滚压作用对辊缝中的极板29正面涂膏,下涂 膏辊11在主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使经出膏槽33、极板29的栅栏孔漏出的铅 膏在下涂裔辊的滚压作用对极板背面进行涂膏,上、下涂膏辊相向旋转的同时,膏斗内的 搅拌翅22在搅拌电机10驱动下进行360度旋转运动,搅拌膏斗9内的铅膏32并将铅膏 向下挤压,使铅膏充满上、下涂膏辊的辊缝及极板上的栅栏孔中。参阅图3。膏斗9底部设有与上涂膏辊8匹配的辊腔,上涂膏辊8如图示逆时针旋转,导膏槽35位于铅膏导入侧,另一侧的辊腔内壁面与上涂膏辊的辊面滑动接触,形成刮铅 侧,既可将铅管裔源源不断地导入膏斗底部的出膏槽33,又可防止铅膏被上涂膏辊带走。仍参阅图l、 2、 3。本技术对膏斗的支撑结构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膏斗9一 端通过支撑轴12与机座1活动铰接,另一端底部坐落在机座1上的托座13上。膏斗9可 以支撑轴12为轴心顺时针转动翻起。支撑轴12两端位于机座1上的支撑轴座26的轴孔 中、中间段为与裔斗的活动铰接段。托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式双面涂板机,构成中有底部的机座[1]及主驱动装置[2],机座上顺序安置上板、送板、膏斗、涂板、出板各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板部分采用辊式涂板结构,其构成中的上涂膏辊[8]旋转支撑于膏斗部分中的膏斗[9]内、并与该部分中的搅拌电机[10]传动连接,下涂膏辊[11]旋转支撑于机座[1]上并与主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上、下涂膏辊辊面相对、相向旋转,膏斗对应上、下涂膏辊的辊缝处有出膏槽[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杰文胡勇张戌有聂江会陈彦行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金阳光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