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内轮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164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用内轮成型模具,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中部连接有定模板,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四周拐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动模板,所述定模板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模腔,所述定模板内部开设有与模腔相通的推料腔,在开模时,固定柱将脱离推料板,推料板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取出产品,设置的固定柱不仅可下压推料板,同时便于生产出内轮中部的通孔。同时便于生产出内轮中部的通孔。同时便于生产出内轮中部的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用内轮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医疗用内轮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内轮就是一些设备以及电器等用到的轮子,有些模具为塑料的,一般是通过注塑加工而成,而定模和动模是注塑模具中必不可少的部件。
[0003]目前医疗用的内轮注塑过程是:首先使动模运动至与定模紧密贴合,之后通过将塑料热熔并将热熔后的塑料注入动模和定模围成的腔体内部,待工件冷却成型之后使动模与定模分离,并将工件取出即完成,但是目前内轮在取出之前与定模的内壁存在一定的粘连,如果一旦强行将内轮取出则会导致内轮变形,不利于内轮的取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疗用内轮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内轮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用内轮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定模板(5),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四周拐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的上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3),所述气缸(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9),所述升降板(29)的底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动模板(26),所述定模板(5)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模腔(6),所述定模板(5)内部开设有与模腔(6)相通的推料腔(28),所述推料腔(2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5),所述移动板(2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推料板(24),所述定模板(5)的内部并位于推料腔(28)的左右侧均开设有调节腔(4),所述调节腔(4)的内底端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所述移动板(25)的底端面左右侧均铰接有第一连接杆(22),所述调节腔(4)与推料腔(28)之间滑动穿设有第二连接杆(21),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2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固定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推料腔(28)与模腔(6)之间开设有密封槽(30),所述推料腔(28)位于模腔(6)的正下方,所述动模板(26)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扣板(16),所述模腔(6)的上端开设有相通的扣槽(18),所述扣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学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旭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