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79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涉及车辆载重测量领域。该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第一车身本体、第一板簧、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一处理单元,第一板簧安装于第一车身本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安装于第一板簧的两端,第一传感器用于输出第一板簧一端的第一数据,第二传感器用于输出第一板簧另一端的第二数据,第一处理单元安装于第一车身本体,第一处理单元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通信,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计算出第一板簧的形变量,进而可以仅通过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对比,再经过第一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一板簧的形变量,使得更加准确测量出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载重。装置的载重。装置的载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载重测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流运输的快速发展,对称重装置(例如货运车辆)实时测量、流向管控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货运车辆的载重实时测量、流向管控的需求,针对不同车型在复杂路况下能实现载重值的准确测量变得越来越多。
[0003]在现有的称重装置中,采用在车体上安装一个传感器(即传感器A),在板簧上安装另一个传感器(即传感器B),板簧的形变通过传感器A相对于板簧的传感器B的角度变化来反应载重量的变化,这种方案在单轴挂车上影响较小,但在两轴挂车或者多轴挂车上,由于地面不平或者斜坡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就无法准确测量称重装置的载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能够更加准确测量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载重。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包括:
[0007]第一车身本体;
[0008]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安装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
[0009]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板簧的两端,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板簧一端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板簧另一端的第二数据;
[0010]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通信,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计算出所述第一板簧的形变量。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板簧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关于所述第一板簧两端的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簧的两端。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包括第一车头和第一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一车头连接,所述第一板簧安装于所述第一车架上。
[0014]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
[0015]第二车身本体;
[0016]第二板簧及第三板簧,所述第二板簧和所述第三板簧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车身本体上;
[0017]驱动桥壳,所述驱动桥壳安装于第二车身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板簧和所述第
三板簧之间;
[0018]第三传感器及第四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板簧上,所述第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驱动桥壳上,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板簧的第三数据,所述第四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驱动桥壳的第四数据;
[0019]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三传感器及所述第四传感器均通信,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数据和所述第四数据计算出所述第二板簧的形变量。
[0020]可选地,所述第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驱动桥壳靠近所述第三传感器的一端。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三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板簧的一端。
[0022]可选地,所述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还包括第五传感器,所述第五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三板簧上,所述第五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三板簧的第五数据。
[002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
[0024]第三车身本体;
[0025]第四板簧及第五板簧,所述第四板簧和所述第五板簧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三车身本体上;
[0026]第六传感器及第七传感器,所述第六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四板簧上,所述第七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五板簧上,所述第六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第四板簧的第六数据,所述第七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五板簧的第七数据;
[0027]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三车身本体,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与所述第六传感器及所述第七传感器均通信,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六数据和所述第七数据计算出所述第四板簧及所述第五板簧的总形变量。
[0028]可选地,所述第六传感器和所述第七传感器呈对角安装于所述第四板簧及第五板簧上。
[0029]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3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包括:第一车身本体、第一板簧、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一处理单元,第一板簧安装于第一车身本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安装于第一板簧的两端,第一传感器用于输出第一板簧一端的第一数据,第二传感器用于输出第一板簧另一端的第二数据;第一处理单元安装于第一车身本体,第一处理单元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通信,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计算出第一板簧的形变量,由于第一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形变量及外界因素变量,第二数据可以包括第二形变量及外界因素变量,进而可以仅通过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对比,消除外界因素变量的影响,经过第一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一板簧的总的形变量,使得更加准确测量出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载重。
[0031]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第二车身本体、第二板簧、第三板簧、驱动桥壳、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及第二处理单元,第二板簧和第三板簧对称安装于第二车身本体上;驱动桥壳安装于第二车身本体上,且位于第二板簧和第三板簧之间;第三传感器安装于第二板簧上,第四传感器安装于驱动桥壳上,第三传感器用于输出第二板簧的第三数据,第四传感器用于输出驱动桥壳的第四数据;第二处理单元安装于第二车身本体,第二处理单元与第三传感器及第四传感器均通信,第二处理单元用于
通过第三数据和第四数据计算出所述第二板簧的形变量。由于第三数据可以包括第三形变量及外界因素变量,第四数据可以包括外界因素变量,进而可以仅通过第三数据和第四数据的对比,消除外界因素变量的影响,经过第二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二板簧的总的形变量,使得更加准确测量出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载重。
[003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第三车身本体、第四板簧、第五板簧及第六传感器、第七传感器及第三处理单元;第四板簧和第五板簧对称安装于车身本体上;第六传感器安装于第四板簧上,第七传感器安装于第五板簧上,第六传感器用于输出第四板簧的第六数据,第七传感器用于输出第五板簧的第七数据;第三处理单元安装于第三车身本体,第三处理单元与第六传感器及第七传感器均通信,第三处理单元用于通过第六数据和第七数据计算出第四板簧及第五板簧的总形变量。由于第六数据可以包括第六形变量及外界因素变量,第七数据可以包括第七形变量和外界因素变量,进而可以仅通过第六数据和第七数据的对比,消除外界因素变量的影响,经过第三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四板簧及第五板簧总的形变量,使得更加准确测量出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的载重。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身本体(10);第一板簧(13),所述第一板簧(13)安装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10);第一传感器(14)及第二传感器(15),所述第一传感器(14)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5)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板簧(13)的两端,所述第一传感器(14)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板簧(13)一端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传感器(15)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板簧(13)另一端的第二数据;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10),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一传感器(14)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5)均通信,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计算出所述第一板簧(13)的形变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14)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5)安装于所述第一板簧(13)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传感器(14)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5)位于同一中心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14)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5)关于所述第一板簧(13)两端的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簧(13)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10)包括第一车头(11)和第一车架(12),所述第一车架(12)和所述第一车头(11)连接,所述第一板簧(13)安装于所述第一车架(12)上。5.一种基于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车身本体(20);第二板簧(24)及第三板簧(25),所述第二板簧(24)和所述第三板簧(25)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车身本体(20)上;驱动桥壳(23),所述驱动桥壳(23)安装于第二车身本体(2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板簧(24)和所述第三板簧(25)之间;第三传感器(26)及第四传感器(27),所述第三传感器(26)安装于所述第二板簧(24)上,所述第四传感器(27)安装于所述驱动桥壳(23)上,所述第三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魏晋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七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