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国清专利>正文

防盗蓄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78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防盗电池的装置,由蓄电池本体以及电流控制器、遥控器、报警器组合而成,电流控制器设有导电体以及控制继电器开关的电流比较器以及电动锁,蓄电池本体外壳设有可固定锁合电流控制器的凹槽,本体内设一腔体,腔体内设有正负极触接座。蓄电池腔体内的正负极电源,经控制器的导电体与正负极触接座触接,将电流导入设在壳体外的电流控制器,正极电流流入受电流比较器控制开关的继电器,无异常时继电器闭合导电正常输出电流。如在防盗设定状态下,使用电流量超过防盗设定的电流量,继电器立即断开电源并触发报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项装置合而为一体,以遥控器控制,电路全在机壳体内流通无外露,不易破坏可实际达到防盗效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以及一种蓄电池防盗装置,特别是一种控制蓄电池电流输出 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蓄电池只有电源电流供应的功能,虽然有些汽车防盗器在蓄电池外部 线路上装置断电器,作为控制蓄电池电源的装置,以及装置报警器,作为报警 功能,但因控制线路暴露在外面,窃贼很容易以剪线、跳线、接线方式破解, 实质防盗功能不佳。也有一种直接将断电器装置在蓄电池封闭的腔体内,这种 作法一旦断电器或其他电子零组件故障,整个蓄电池都将失去功能而且无法修 复,造成汽车无法行驶,驾驶人极度困扰的状况,又蓄电池有老旧淘汰的时候, 设在蓄电池密封腔体内的控制装置无法取出重复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蓄电池防盗功能不足,以及用户因故障造成的困扰,本实用 新型提供一种防盗蓄电池的装置,防盗控制线路不外露,安装、取出容易,控 制装置也能重复使用。达到快速、安全、经济、不易破坏具有实质防盗效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蓄电池的装置,是由蓄电池本体以及电流控制器、遥控器、报警 器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电流控制器机壳上设有正负极电流输出输入导电体,机壳内装置有遥控接收器,电动锁,电流比较器;蓄电池本体外壳设一可密合锁固电流控制器的凹槽,蓄电池本体内设置一隔绝电解液的腔体,腔体内设有 可供控制器触接导电的正负极电源触接座体,所述的触接座体的电源触接点与 电流控制器的电流输入导电体电连接,装置在蓄电池壳体上的控制器电路与电 流比较器的控制开关的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的继电器的电流输出电路与壳体外 可受控制的正极端子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1. 当遥控器设定防盗状态时,电流控制器内置的电动锁作动,锁杆插入凹槽 内的锁孔,使其锁合固定,电流控制器与蓄电池本体完全密合固定,无法上下 左右前后退出。当电流控制器防盗设定解除时,则电动锁杆退出锁孔,即可轻 易将控制器由后退取。本技术安装退取简便,更换电瓶时,控制器还可重 复使用的效用。2. 装置控制器在蓄电池凹槽时,控制器的导电体插入电源孔,触接导入蓄电 池腔体内正负极电源进入电流控制器电路上,不仅可供控制器驱动所需正负电 源,所有控制电流电路均通过导电体,在蓄电池腔体内与控制器壳体内流动, 无控制线路因外露遭破坏的效用。3. 蓄电池设置腔体,可使未受控的正负极电源、导线在腔体内配置,并设置 正负极输出输入触接座。设在壳体外的电流控制器通过蓄电池腔体内电源触接 座与电流控制器的导电体触接,达到所有电源电流都在电流控制器壳体内与蓄 电池腔体内流动,使控制线路无外露遭破坏的效用。4. 蓄电池腔体内设置正负极端子固定座,可使显露在壳体外的正负极端子旋 锁固定以及导电的效用。5. 继电器并联电流比较器,由电流比较器控制继电器开关,欲受控的正极电 流,经电流比较器侦测有无异常电流,在平常解除防盗状态下,继电器闭合电 流正常流通。在设定防盗状态下,如电流超过控制器设定可使用的小电流量时, 继电器立即断开电源。如发动汽车引擎所需大电流,经电流比较器侦测有异常 时,继电器立即断开电源,使汽车引擎无电启动,并触发报警器发出高分贝音 响,达到有效的防盗作用。6. 小型高功率的报警器旋锁在电流控制器外壳,其触发警"J艮的线路直接申入 控制器壳内与触发电路连接,报警器电线不外露,不怕被剪线破坏报警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装置组合立体分解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电流控制器的第一个电路示意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电流控制器的第二个电路示意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蓄电池本体的第一个电路示意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蓄电池本体的第二个电路示意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蓄电池本体与电流控制器组合的第一个电路示意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蓄电池本体与电流控制器组合的第二个电路示意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电流控制器的电动锁与蓄电池凹槽锁孔锁合示意图IO是本技术实施例电流控制器与蓄电池插置密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流控制器;2蓄电池本体;2A蓄电池壳体上盖;2B蓄 电池腔体;3遥控器;4报警器;5控制器固定插片;6正极输入导电体;7正极 输出导电体;8负极输入导电体;9继电器;10电动锁;11电动锁锁杆;12遥 控接收器;13报警器固定座;14电流比较器;15蓄电池凹槽;16正极端子插 孔;17负极端子插孔;18正极电源输入孔;19正极电源输出孔;20负极电源 输入孔;21凹槽锁孔;22正极电板珊头;23负极电板珊头;24负极端子固定 座;25正才及端子固定座;26正极端子;27负极端子;28电源触接座;29正极 输入触接点;30正极输出触接点;31负极输入触接点;32固定沟槽。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技术是由电流控制器l蓄电池本体2遥控器3 报警器4组合而成,其中电流控制器l机壳两侧设有固定插片5,机壳设有正极 输入导电体6正极输出导电体7负极输入导电体8,机壳内设有继电器9电动锁 IO摇控接收器12电流比较器14报警器固定座13。其中蓄电池本体2上盖2A 设有正极端子26,负极端子27,以及设有欲插置控制器的凹槽15,凹槽两侧设 有固定沟槽32,锁孔21,以及电源孔18, 19, 20。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蓄电池本体2设有腔体2B,在腔体2B电解液槽隔 绝板上设置一电源触接座28,并与壳体上盖2A设置凹槽15的电源孔18.19.20 对应贴合。另设置一正极端子固定座25以及一负极端子固定座24,供壳体外正 极端子26以及负极端子27插入端子插孔16.17,及其旋锁固定以及导电。实际组装时,见图1、图9、图10,当电流控制器l插置入蓄电池本体2壳 上盖2A的凹槽15时,电流控制器1两侧固定插片5,插入凹槽15的两侧固定 沟槽32,控制器1的导电体6.7.8.穿过电源孔18.19.20,插入腔体内2B的电源触接座28导通电源。当遥控器3设定防盗时,控制器内置电动锁IO作动,其 锁杆11插入凹槽15—侧的锁孔21,如此电流控制器1与蓄电池本体2已密合 锁固,无法自上下左右前后取出。又报警器4一端直接置入电流控制器l机壳 内与报警器固定座13锁合并接电,使报警器4电线不外露,不会因被剪线而失 去报警功能。如解除防盗设定,电动锁IO锁杆11退出凹槽15,电流控制器l 即可由后退出。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设置上,因应正极端子26是设置在蓄电池2的 上盖,或设置在电流控制器1的机壳上,有二种电路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例正极端子26是设置在蓄电池2的上盖。请见图3、图5、 图7电路示意图,在蓄电池2腔体2B内负极电珊板头23设置二条导线, 一条 导线与电源触接座28的负极输出触接点31连接,以供控制器1输入所需负极 电源自用,另一条导线与负极端子固定座24连接,经壳体外的负极端子27及 其旋锁固定导电,使不受控的负极电流直接输出。设在腔体内2B的正极端子固 定座25设一导线与电源触接插座28的正极输出触接点30连接。腔体内2B正 极板珊头22,设一导线与电源触接座28的正极输入触接点29连接。受控的正 极电流是这样流通,电流由腔体内2B的正极板珊头22 ,经导线流入电源触接 插座28座体中的正极输入触接点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盗蓄电池的装置,是由蓄电池本体以及电流控制器、遥控器、报警器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电流控制器机壳上设有正负极电流输出输入导电体,机壳内装置有遥控接收器,电动锁,电流比较器;蓄电池本体外壳设一可密合锁固电流控制器的凹槽,蓄电池本体内设置一隔绝电解液的腔体,腔体内设有可供控制器触接导电的正负极电源触接座体,所述的触接座体的电源触接点与电流控制器的电流输入导电体电连接,装置在蓄电池壳体上的控制器电路与电流比较器的控制开关的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的继电器的电流输出电路与壳体外可受控制的正极端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吕国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