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874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隔膜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池隔膜在使用时不耐穿刺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锂、引发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天然橡胶胶乳中,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锂、引发剂和硫化促进剂混合均匀之后通过喷涂的方式,制备天然橡胶和丙烯酸酯的互穿网络结构薄膜,该薄膜具有电子绝缘、离子导电的特性,因而可以用作电池隔膜,且该隔膜没有常见PP等隔膜的孔隙,加之天然橡胶力学上的强韧,所以该隔膜更加坚韧和抗穿刺,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安全性能更佳。安全性能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隔膜
,尤其涉及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隔膜是一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和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性能都与隔膜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会产生的负极锂枝晶,容易刺破隔膜导致电池正负极短路,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亟需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0.1

30份、丙烯酸锂0.1

50份、引发剂0.1

30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0.1

10份。
[0005]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

28份、丙烯酸锂1

48份、引发剂1

28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

9份。
[0006]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5份、丙烯酸锂25份、引发剂15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5份。
[0007]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4

16份、丙烯酸锂22

27份、引发剂14

16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4

6份。
[0008]优选的,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为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0009]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锂、过氧化二苯甲酰、双氧水、过氧类引发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0010]上述的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步骤2:将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引发剂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步骤3: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11]优选的,步骤3中烘干的温度为60

150℃。
[0012]本专利技术在天然橡胶胶乳中,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锂、引发剂和硫化促进剂混合均匀之后通过喷涂的方式,制备天然橡胶和丙烯酸酯的互穿网络结构薄膜,该薄膜具有电子绝缘、离子导电的特性,因而可以用作电池隔膜,且该隔膜没有常见PP等隔膜的孔隙,加
之天然橡胶力学上的强韧,所以该隔膜更加坚韧和抗穿刺,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安全性能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实施例1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30份、丙烯酸锂50份、双氧水30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 10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150℃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15]实施例2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0.1份、丙烯酸锂0.1份、双氧水0.1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 0.1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60℃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16]实施例3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份、丙烯酸锂1份、双氧水1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1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60℃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17]实施例4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28份、丙烯酸锂48份、双氧水28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 9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150℃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18]实施例5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5份、丙烯酸锂25份、双氧水15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5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105℃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19]实施例6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4份、丙烯酸锂22份、双氧水14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4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60℃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20]实施例7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6份、丙烯酸锂27份、双氧水16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6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加
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110℃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21]实施例8称取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4份、丙烯酸锂20份、双氧水10份、过硫酸钾20份、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 4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锂5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双氧水、过硫酸钾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甲胺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锂加入到橡胶胶乳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喷涂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薄膜,在100℃温度下烘干,得到抗穿刺电池隔膜。
[0022]本专利技术在天然橡胶胶乳中,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锂、引发剂和硫化促进剂混合均匀之后通过喷涂的方式,制备天然橡胶和丙烯酸酯的互穿网络结构薄膜,该薄膜具有电子绝缘、离子导电的特性,因而可以用作电池隔膜,且该隔膜没有常见PP等隔膜的孔隙,加之天然橡胶力学上的强韧,所以该隔膜更加坚韧和抗穿刺,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安全性能更佳。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0.1

30份、丙烯酸锂0.1

50份、引发剂0.1

30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0.1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

28份、丙烯酸锂1

48份、引发剂1

28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

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5份、丙烯酸锂25份、引发剂15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穿刺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天然橡胶胶乳100份、丙烯酸丁酯14

16份、丙烯酸锂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杰李剑曾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怒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