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插入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61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SB插入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模块,USB母座,电源模块,以及协议模块;检测模块包括MCU模块、电阻R1、电阻R3、电容C1、稳压二极管Z1和二极管D3;3.3V电压端经电阻R1、电容C1连接电线接地端GND;MCU模块的GPIO1引脚经电阻R3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电线接地端GND;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容C1的公共端,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USB母座的机壳;MCU模块的GPIO2引脚分别连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USB母座分别连接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之间通讯连接。在没有USB设备接入时,控制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不使能,减小了功耗。减小了功耗。减小了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插入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USB插入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USB母座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连接插座,广泛应用于充电或数据交换等场景,常见USB

typeA和USB

typeC的形状如图1a、1b所示。USB母座是便携式电源等户外产品必备的端口,利用该USB母座给外接USB设备充电的原理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通过功率线连接USB母座,电源模块通讯连接协议模块,协议模块通讯连接USB母座。其中,电源模块可以采用DC/DC模块,也可以采用AC/DC模块,常见的DC/DC芯片有SC8103,SC8815,TPS56339,BQ25731等;协议模块用于和负载通讯,并确定负载需要哪一种电压和功率进行充电,常见的芯片有sc2001,cyp3171,FP6601Q等,常见的协议方式有BC1.2,QC2.0,QC3.0,Dash,WARP等。
[0003]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功耗,便携式设备在未使用时是不会启动电源模块的,直至有USB母座插入,常用的控制方法有:
[0004]1、使用按键功能:待USB母座插入便携式设备后,按一下设备上的电源按键,即可启动电源模块。但是,此法需要人为操作,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0005]2、使用的电源芯片或者协议芯片自带插入检测功能。但是,此法需要给电源芯片或者协议芯片进行供电,且协议芯片一直耗能,增大了能源的损耗。
[0006]故而亟待设计出一种新的USB插入检测电路,检测到USB母座插入设备后再启动电源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USB插入检测电路,通过在USB母座接口处增加检测电路,以实现检测到变化后,由单片机控制USB电源进行工作的目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USB插入检测电路,包括检测模块,USB母座,电源模块,以及协议模块;
[0009]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MCU模块、电阻R1、电阻R3、电容C1、稳压二极管Z1和二极管D3;3.3V电压端经电阻R1、电容C1连接电线接地端GND;MCU模块的GPIO1引脚经电阻R3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电线接地端GND;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容C1的公共端,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USB母座的机壳;
[0010]所述的MCU模块的GPIO2引脚分别连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
[0011]所述的USB母座分别连接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
[0012]所述的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之间通讯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的MCU模块的GPIO2引脚分别连接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的CS引脚。
[0014]进一步,还包括场效应晶体管Q1;所述的MCU模块的GPIO2引脚连接场效应晶体管Q1的栅极G,场效应晶体管Q1的源极S分别连接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的供电口,场效应晶体
管Q1的漏极D连接V1电压端。即MCU模块通过MOS管来控制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所用的两个芯片的供电。
[0015]更进一步,所述的USB母座的GND引脚和VCC引脚分别连接电源模块的GND引脚和VCC引脚;USB母座的D+引脚和D

引脚分别连接协议模块的D+引脚和D

引脚。
[0016]更进一步,所述的电源模块的SCL引脚和SDA引脚分别连接协议模块的SCL引脚和SDA引脚。
[0017]综上,本技术实现了整个系统超低待机功耗,有效节约电能、延长电池组的寿命和电路的寿命,并且提高了整个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
[0019]1、省去了按键操作,而且电路简单,使用更加方便;
[0020]2、在没有USB设备接入时,控制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不使能,减小了功耗,达到了省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a为现有技术中USB

typeA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b为现有技术中USB

typeC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现有技术中USB母座给外接USB设备充电的原理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如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检测模块、USB母座、电源模块以及协议模块。
[0029]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MCU模块、电阻R1、电阻R3、电容C1、稳压二极管Z1和二极管D3。其中,3.3V电压端经电阻R1、电容C1连接电线接地端GND;MCU模块的GPIO1引脚经电阻R3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电线接地端GND;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容C1的公共端,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USB母座的机壳。
[0030]并且,3.3V电压端由装有USB电源设备的系统提供,MCU模块也是由USB电源设备的系统提供。
[0031]所述的USB母座的GND引脚和VCC引脚分别连接电源模块的GND引脚和VCC引脚;USB母座的D+引脚和D

引脚分别连接协议模块的D+引脚和D

引脚。
[0032]所述的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之间采用通讯连接,电源模块的SCL引脚和SDA引脚分别连接协议模块的SCL引脚和SDA引脚。
[0033]所述的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的CS引脚(即使能脚)分别连接MCU模块的GPIO2引脚。
[0034]并且,VCC引脚是用于给外接USB设备充电的线路,电源模块给USB接入设备充电。D
+,D

引脚适用于USB设备通讯使用,SCL和SDA引脚为IIC通讯口,用于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之间的通讯。
[0035]上述电路中各元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0036]电源模块负责为接入的设备进行匹配方式的充电,采用手机充电器的常用电源芯片,如:SC8815,SC8812等。
[0037]协议模块负责识别接入设备需要何种充电方式,并通知电源模块进行相应输出,采用常见的、可用于USB充电的芯片均可,如:SC2001,CYPD3171等。
[0038]MCU采用常用的单片机芯片,如:89C52,STM32,STM8等。MCU模块的GPIO1引脚连接R3电阻,负责检测电压,然后去启停电源模块或者协议模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插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USB母座,电源模块,以及协议模块;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MCU模块、电阻R1、电阻R3、电容C1、稳压二极管Z1和二极管D3;3.3V电压端经电阻R1、电容C1连接电线接地端GND;MCU模块的GPIO1引脚经电阻R3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电线接地端GND;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容C1的公共端,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USB母座的机壳;所述的MCU模块的GPIO2引脚分别连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所述的USB母座分别连接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之间通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CU模块的GPIO2引脚分别连接电源模块和协议模块的CS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小明杨进魏志成谭亮吴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