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849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静压轴承和转轴,所述静压轴承支撑所述转轴,所述静压轴承的外周设有多个微孔;以及供液组件,连通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存液部位和所述静压轴承,所述存液部位具有液态制冷剂,所述供液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存液部位的液态制冷剂引向所述静压轴承,且使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微孔进入所述静压轴承与所述转轴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态制冷剂作为静压轴承与转轴之间的润滑剂,提高了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且将液态制冷剂作为润滑剂,不会使制冷循环回路中混入除制冷剂之外的其他杂质,提高压缩机的性能。提高压缩机的性能。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离心式冷水机组通常被用于各种建筑空调中,离心式冷水机组包括离心压缩机,轴承是支撑离心压缩机轴及其轴上零件做机械旋转的基础零件,按轴承润滑形式的不同,通常有油润滑轴承和无油润滑轴承两种。
[0003]油润滑轴承具有承载力大、抗振能力强的特点,但需要额外的润滑油供应系统,增加系统复杂度。且润滑油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泄漏进入到制冷系统中,与冷媒融合在一起,因此,需要设置润滑油回油系统,周期性回油。
[0004]常见的无油润滑轴承包括气悬浮轴承。气悬浮轴承把气体作为润滑剂,并利用气体的吸附性、传输性(扩散性、粘性和热传导性)和可压缩性等特点,在摩擦时,在流体动压效应、静压效应和挤压效应的作用下形成一层气膜,使之支承载荷、减少摩擦。但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和粘度低等特点,所以轴承的承载力存在一定上限,且抗冲击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制冷系统,用于缓解轴承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0007]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静压轴承和转轴,所述静压轴承支撑所述转轴,所述静压轴承的外周设有多个微孔;以及
[0008]供液组件,连通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存液部位和所述静压轴承,所述存液部位具有液态制冷剂,所述供液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存液部位的液态制冷剂引向所述静压轴承,且使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微孔进入所述静压轴承与所述转轴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蒸发器,所述存液部位包括所述蒸发器的底部,所述供液组件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静压轴承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一泵,所述第一泵设于所述第一管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调节阀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管路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存液部位包括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静压轴承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调节阀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管路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输出端和所述
第二管路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静压轴承连通。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三调节阀,所述第四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三调节阀设于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三调节阀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四管路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三调节阀,所述第四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三调节阀设于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三调节阀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四管路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三调节阀,所述第四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三调节阀设于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三调节阀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四管路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闪发器,所述存液部位包括所述闪发器的底部,所述供液组件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闪发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静压轴承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二泵,所述第二泵设于所述第五管路。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四调节阀,所述第四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五管路,所述第四调节阀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五管路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存液部位包括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静压轴承连通。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孔的直径范围为0.01mm~0.2mm。
[002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制冷循环回路中的存液部位引出液态制冷剂,且将液态制冷剂引向制冷循环回路中的压缩机内的静压轴承,采用液态制冷剂作为静压轴承与转轴之间的润滑剂,提高了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且将液态制冷剂作为润滑剂,不会使制冷循环回路中混入除制冷剂之外的其他杂质,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0028]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静压轴承的示意图;
[0029]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静压轴承、转轴和轴承座的配合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的局部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32]1‑
制冷循环回路;11

压缩机;12

蒸发器;13

冷凝器;14

闪发器;15

静压轴承;
151

微孔;152

主体部;153

端部;154

凹槽;16

转轴;17

轴承座;171

进液孔;18

储液腔;19

密封圈;110

间隙;111

第一节流阀;112

第二节流阀;
[0033]2‑
供液组件;
[0034]211

第一管路;212

第一泵;213

第一调节阀;214

第一单向阀;215

第一过滤器;
[0035]221

第二管路;222

第二调节阀;22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循环回路(1),所述制冷循环回路(1)包括压缩机(11),所述压缩机(11)包括静压轴承(15)和转轴(16),所述静压轴承(15)支撑所述转轴(16),所述静压轴承(15)的外周设有多个微孔(151);以及供液组件(2),连通所述制冷循环回路(1)的存液部位和所述静压轴承(15),所述存液部位具有液态制冷剂,所述供液组件(2)被配置为将所述存液部位的液态制冷剂引向所述静压轴承(15),且使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微孔(151)进入所述静压轴承(15)与所述转轴(16)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1)还包括蒸发器(12),所述存液部位包括所述蒸发器(12)的底部,所述供液组件(2)包括第一管路(211),所述第一管路(211)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12)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11)的输出端与所述静压轴承(15)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2)还包括第一泵(212),所述第一泵(212)设于所述第一管路(21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2)还包括第一调节阀(213),所述第一调节阀(213)设于所述第一管路(211),所述第一调节阀(213)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管路(211)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1)还包括冷凝器(13),所述存液部位包括所述冷凝器(13)的底部,所述供液组件(2)还包括第二管路(221),所述第二管路(221)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1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21)的输出端与所述静压轴承(15)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2)还包括第二调节阀(222),所述第二调节阀(222)设于所述第二管路(221),所述第二调节阀(222)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管路(221)的通断以及流通面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2)还包括第三管路(231),所述第一管路(211)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221)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三管路(231)与所述静压轴承(15)连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2)还包括第四管路(241)和第三调节阀(242),所述第四管路(24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张治平雷连冬陈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