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13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板结构、顶板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底板结构和所述顶板结构之间,所述顶板结构通过顶板后浇筑带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所述顶板结构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撑结构与所述地板结构连接,所述顶板后浇筑带的位置靠近一侧的支撑结构,在离支撑结构较远的顶板结构与地板结构之间设置悬挑梁临时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在顶板后浇筑带较长的悬挑梁下临时支撑柱支撑的新型支撑方式,并在较长的地下室顶板下端面设置地下室顶板次梁,既然增加了强度、减少施工量,又能达到提早拆除钢管扣件脚手架及模板的目的,提高了施工材料周转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民用建筑中,层主体与扩大地下室部分、高层主体与裙房,由于荷载悬殊易导致主楼与地下室扩大部分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均匀沉降。工程实践中常采取设置沉降后浇带的方式来解决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降后浇带封闭前,后浇带两侧结构呈悬挑状态,需设置临时支撑。与抵消混凝土自身收缩的伸缩后浇带不同,沉降后浇带需等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沉降趋于稳定后才能封闭,延续时间较长。因此,后浇带临时支撑系统的保留时间也很长。
[0003]传统的钢管扣件式后浇带支撑体系,是在两侧结构模板支撑拆除时保留后浇带下局部支撑体系,待后浇带封闭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予以拆除。此方法长时间占用大量的钢管及模板材料,影响模板及支撑材料周转,经济性较差。由于长时间自然环境的影响或管理疏忽,易造成传统钢管扣件支撑体系发生锈蚀、腐烂、变形甚至人为破坏等情况,极大影响其支撑效果及安全性。同时,由于主体结构与裙房或地下室沉降差通常较大,极易造成模板支撑体系变形,影响其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6]本技术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板结构、顶板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地板结构和所述顶板结构之间,所述顶板结构通过顶板后浇筑带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所述顶板结构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撑结构与所述地板结构连接,所述顶板后浇筑带的位置靠近一侧的支撑结构,在离支撑结构较远的顶板结构与地板结构之间设置悬挑梁临时支撑柱。
[0007]进一步,所述顶板结构由一侧地下室顶板和另一侧地下室顶板组成,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之间设置所述顶板后浇筑带,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设置所述顶板后浇筑带的一端远离所述支撑结构,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靠近所述顶板后浇筑带的位置与所述地板结构之间设置所述悬挑梁临时支撑柱。
[0008]进一步,所述地板结构由一侧独立地板和另一侧独立地板组成,所述一侧独立地板和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之间设置有地板后浇筑带,所述地板后浇筑带位于所述地板结构的中部,将所述地板结构分为所述一侧独立地板和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所述悬挑梁临时支撑柱设置于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与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的上端之间,所述一侧独立地板与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之间设置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和所述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结构。
[0009]具体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侧支撑柱基桩、另一侧支撑柱基桩、一侧主梁支撑
柱、另一侧主梁支撑柱,所述一侧支撑柱基桩和所述另一侧支撑柱基桩分别设置于所述一侧独立地板和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的下端,所述一侧主梁支撑柱和所述另一侧主梁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一侧独立地板和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上端,并位于所述一侧支撑柱基桩和所述另一侧支撑柱基桩的上方,所述一侧主梁支撑柱和所述另一侧主梁支撑柱的上端固定于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和所述另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
[0010]优选的,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设置有一侧顶板主梁,所述一侧主梁支撑柱的上端通过所述一侧顶板主梁与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另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设置有另一侧顶板主梁,所述另一侧主梁支撑柱的上端通过所述另一侧顶板主梁与所述另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2]作为改进,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面设置有顶板支撑次梁。
[0013]本技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一侧支撑柱基桩和另一侧支撑柱基桩铺设钢筋浇筑施工构成,再将一侧独立地板和另一侧独立地板铺设钢筋后混凝土浇筑施工,一侧独立地板和另一侧独立地板之间留出地板后浇筑带的位置不施工;
[0015]S2:在一侧独立地板和另一侧独立地板上将用于搭建一侧主梁支撑柱和另一侧主梁支撑柱的筋竖焊接;
[0016]S3:再将一侧主梁支撑柱和另一侧主梁支撑柱的上端焊接浇筑一侧地下室顶板、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一侧顶板主梁、另一侧顶板主梁、顶板支撑次梁的钢筋;
[0017]S4:将一侧主梁支撑柱和另一侧主梁支撑柱的外围、一侧地下室顶板和另一侧地下室顶板的下端面、一侧顶板主梁和另一侧顶板主梁的侧面、顶板支撑次梁的下端面及侧面安装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一侧地下室顶板和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之间预留顶板后浇筑带的位置不施工;
[0018]S5:凝固后拆除模板,待塔楼现浇混凝土结构完成后进行顶板后浇筑带和地板后浇筑带的施工。
[0019]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对于宽度较宽的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或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下端面设置所述顶板支撑次梁,在对于宽度较窄的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或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下端面不设置所述顶板支撑次梁。
[0020]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对于宽度较宽的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或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下端面设置悬挑梁临时支撑柱,在对于宽度较窄的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或另一侧地下室顶板下端面不设置所述悬挑梁临时支撑柱。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是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了在顶板后浇筑带较长的悬挑梁下临时支撑柱支撑的新型支撑方式,并在较长的地下室顶板下端面设置地下室顶板次梁,既然增加了强度、减少施工量,又能达到提早拆除钢管扣件脚手架及模板的目的,提高了施工材料周转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一侧独立地板1、另一侧独立地板2、一侧支撑柱基桩3、另一侧支撑柱基桩4、
一侧主梁支撑柱5、另一侧主梁支撑柱6、一侧地下室顶板7、另一侧地下室顶板8、一侧顶板主梁9、另一侧顶板主梁10、顶板后浇筑带11、地板后浇筑带12、顶板支撑次梁13、悬挑梁临时支撑柱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板结构、顶板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地板结构和所述顶板结构之间,所述顶板结构通过顶板后浇筑带11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所述顶板结构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撑结构与所述地板结构连接,所述顶板后浇筑带11的位置靠近一侧的支撑结构,在离支撑结构较远的顶板结构与地板结构之间设置悬挑梁临时支撑柱14。
[0027]进一步,所述顶板结构由一侧地下室顶板7和另一侧地下室顶板8组成,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7和所述另一侧地下室顶板8之间设置所述顶板后浇筑带 11,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7设置所述顶板后浇筑带11的一端远离所述支撑结构,所述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包括地板结构、顶板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地板结构和所述顶板结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结构通过顶板后浇筑带(11)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所述顶板结构的下端分别通过支撑结构与所述地板结构连接,所述顶板后浇筑带(11)的位置靠近一侧的支撑结构,在离支撑结构较远的顶板结构与地板结构之间设置悬挑梁临时支撑柱(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结构由一侧地下室顶板(7)和另一侧地下室顶板(8)组成,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7)和所述另一侧地下室顶板(8)之间设置所述顶板后浇筑带(11),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7)设置所述顶板后浇筑带(11)的一端远离所述支撑结构,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7)的下端靠近所述顶板后浇筑带(11)的位置与所述地板结构之间设置所述悬挑梁临时支撑柱(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高效施工的地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结构由一侧独立地板(1)和另一侧独立地板(2)组成,所述一侧独立地板(1)和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2)之间设置有地板后浇筑带(12),所述地板后浇筑带(12)位于所述地板结构的中部,将所述地板结构分为所述一侧独立地板(1)和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2),所述悬挑梁临时支撑柱(14)设置于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7)的下端与所述另一侧独立地板(2)的上端之间,所述一侧独立地板(1)与所述一侧地下室顶板(7)之间设置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陈波杨宇马亮王兰敏程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