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结构,尤其指一种电池组的正、负极端与内部的正负极极板之间是采用紧压方式接触,且数个导电体亦采用紧压方式连接各电极端,以串联方式连结各单体电池,以增加接触面积、减低电阻、增加放电效果,同时能降低放电后电池组的温度,且组装过程完全不需焊接,同时易于组装。目前一般电池组的组装,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主要是将复数个圆筒状的电池10,依据电极端的方向交错排列在一起,并利用数个导电片11将各电池10以焊接方式连接,并采用串联方式,以形成一电池组,然而此种结构在使用上具有下列几项缺点1.焊接点众多,不良率高常用电池组会有诸多焊接点,例如正极端12与导体11之间、导体11与负极端13之间,若包括电池内部的焊接点,数量将更多,然而若有一处焊接点的品质不良,将影响整个电池组的放电效果,再者焊点的品质并不容易控制。2.接触面积小、电阻大,电能于焊点处耗损增大由电阻R=ρ(L/A)及电能损失P=I2×R,得知电能损失与电阻成正比,且因焊接点的截面积小,所产生的电阻大,当电池组应用于大电流放电时,焊点缺陷将造成能量损失及温度升高现象,缩短电池组的寿命,又因为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结构,其特征是在一壳体处设有复数个贯穿的容置孔,每一个容置孔内皆设由正极极板、隔离膜及负极极板所组成的结构体,每一个容置孔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正极端及负极端,该正极端是紧压于正极极板并使两者相接触结合,而负极端亦压紧于负极极板而使两者相接触结合,以构成一单体电池型态,另设有复数个导电体亦采用紧压方式分别连接外壳处的正或负极端接触,使整体以串联或并联方式,构成一完整导通的电子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策衡,陈学哲,
申请(专利权)人:威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