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04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钻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辅助定位机构可以在钻杆移动时,精确测量钻杆的位移量,便于定位安装和更换钻杆,当钻杆达到预定位置时,可驱动齿轮转动带动辅助固定套固定钻杆,便于钻杆安装。设计的液压系统设计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可以切换两组密封夹持板的密封性,便于检修和后期应对各种复杂工况。设计的液压系统和密封机构配合,和传统的密封机构相比实现了两组弹性密封环的主动密封,且采用出油管和进油管输送液压油,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探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连续钻井设备由于可以在换钻杆的过程中保持钻井液循环,可以有效防止故障发生,因此在钻井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钻井液具有较大压力,因此在更换钻杆和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喷射出来会对钻井的动力设备造成损伤。目前,可以作为连续循环装置的半封装置有常规半封闸板防喷器、常规被动密封式旋转控制头以及其他类型的主动式旋转控制头;常规半封闸板胶芯直接受到钻杆直接磨擦,胶芯易损坏寿命短;常规被动密封式旋转控制头高度大,且需要引锥引导穿入胶芯,但在连续循环装置上扣时钻杆无法使用引锥。在目前已公开的专利中,虽然有很多方案例如采用胶芯作为防喷器,但是这些胶芯无法主动抱紧钻杆导致密封性较差,而一些具有主动抱紧功能的胶芯防喷器需要复杂的油路进行密封,成本巨大且密封性难以保证,不仅使连续钻井设备更加复杂臃肿,还降低了连续钻井设备的可靠性。因此设计安全可靠的的连续钻井设备的动力防护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包括机架(1)、辅助定位机构(2)、液压系统(3)和密封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防护壳(11),防护壳(11)上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开有第一通孔(131),第一通孔(131)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螺栓(132),固定板(13)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密封环(133),定位密封环(133)外侧设置有若干圆周分布的限位凸台(1331),防护壳(11)前后两侧设置有可以拆卸的盖板(12),防护壳(11)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分布的固定套(14),固定套(14)固定在防护壳(11)内壁,下方的固定板(13)下表面固定有密封套(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机构(2)包括设置在上方固定板(13)上表面的底座(21),两个底座(21)沿第一通孔(131)对称分布,底座(21)内开有凹槽(211),凹槽(211)上下面均设置有滑槽(212),滑槽(212)内滑动设置有齿条(22),两个齿条(22)之间设置有齿轮(23),上方的齿条(22)靠近第一通孔(131)的一端固定有位置传感器(24),位置传感器(24)末端转动连接有滚轮(241),下方的齿条(22)靠近第一通孔(131)的一端固定有辅助固定套(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3)包括设置在防护壳(11)右侧面的进油阀体(31),进油阀体(31)远离防护壳(11)的侧面开有进油口(311),进油阀体(31)右侧面下部开有贯穿进油阀体(31)的第一连通口(312),进油阀体(31)右侧面上部开有贯穿进油阀体(31)的第二连通口(314),进油阀体(31)右侧面中部开有连通进油口(311)的调节孔(313),调节孔(313)内设置有调节阀(33),调节孔(313)外部设置有伸缩泵(32),伸缩泵(32)输出端和调节阀(33)固定连接,第一连通口(312)和第二连通口(314)通过调节阀(33)和进油口(3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33)正对进油口(311)的位置开有四个线性分布的调节进油口(331),调节阀(33)和进油口(311)垂直的位置从右向左依次开有第一切换口(332)、第二切换口(333),第三切换口(334)和第四切换口(335),且四个切换口各对应一个调节进油口(3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循环式钻井动力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口(332)贯穿调节阀(33)和第一连通口(312)、第二连通口(314)连通;第二切换口(333)和第一连通口(312)连通;第三切换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攀姚振岸吕道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