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凯生专利>正文

一种收拢调整文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52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拢调整文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文胸的罩杯部、背围部、排扣部依次连接,罩杯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罩杯和连接于两个罩杯之间的鸡心,背围部包括背围、稳固托和托背,背围一端通过稳固托与罩杯外侧连接,背围另一端通过托背与排扣部连接,排扣部包括公头和母头并进行可拆卸连接,托背斜向设置在背围上,稳固托由软骨组成,包括内廓和外廓,内廓以罩杯的外缘向外平行设置呈涟漪状,外廓斜向设置在背围上且与内廓互不接触,外廓与托背置于平面上所呈夹角为锐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背围部上的内廓来为胸部提供支撑,通过外廓来收拢腋下的肉达到聚拢胸部目的的收拢调整文胸。达到聚拢胸部目的的收拢调整文胸。达到聚拢胸部目的的收拢调整文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拢调整文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收拢调整文胸。

技术介绍

[0002]文胸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为了符合女性的使用需求,每个女性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规格大小的文胸,来为乳房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证舒适性,现如今普遍适合女性使用需求的文胸已经能基本满足,但是针对平胸的女性,普通的文胸始终不适合其使用,很大程度会造成空杯的情况,如果在穿戴的过程中太过于挤勒,又会对女性的乳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如何研发一种能有效的针对平胸女性的胸部塑形,进行有效的调整的文胸,是目前亟需改进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背围部上的内廓来为胸部提供支撑,通过外廓来收拢腋下的肉达到聚拢胸部目的的收拢调整文胸。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收拢调整文胸,包括罩杯部、背围部、排扣部和肩带部,所述罩杯部、背围部、排扣部依次连接,所述肩带部分别与罩杯部和背围部连接,所述罩杯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罩杯和连接于两个罩杯之间的鸡心,所述背围部包括背围、稳固托和托背,所述背围一端通过稳固托与罩杯外侧连接,所述背围另一端通过托背与排扣部连接,所述排扣部包括公头和母头并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托背斜向设置在背围上,所述稳固托由软骨组成,包括内廓和外廓,所述内廓以罩杯的外缘向外平行设置呈涟漪状,所述外廓斜向设置在背围上且与内廓互不接触,所述外廓与托背置于平面上所呈夹角为锐角,所述肩带部与罩杯部的连接处设有弹性软骨。
[0006]采用该结构的收拢调整文胸,两个对称设置的罩杯和连接于两个罩杯之间的鸡心,形成了该文胸的罩杯部,鸡心的设置是通过类似拱桥的支撑原理向上凸起支撑罩杯内两边的乳房,起到定型的作用,背围部的托背斜向设置在背围上,能起到收拢背部脂肪,达到挺背矫正的效果,背围部上的稳固托包括内廓和外廓,内廓由若干条软骨组成,内廓以罩杯的外缘向外平行设置呈涟漪状,呈涟漪状的内廓可以贴合罩杯内的乳房的下围轮廓,当平胸女性穿戴时,呈涟漪状的逐层内廓可以起到收拢副乳的作用,使得平胸女性能达到乳房聚拢的效果,而外廓斜向设置在背围上且与内廓互不接触,并且外廓与托背置于平面上所呈夹角为锐角,斜向的外廓可以将腋下的肉尽量往乳房的方向推,使得内廓在收拢副乳的情况下将更多的肉聚拢在罩杯的范围内,所呈的锐角可以起到将背围区域内的肉均匀分布,使得女性穿戴该文胸时体态更美,肩带部与罩杯部的连接处设有的弹性软骨,由于肩带部本身有弹力且薄,增加的弹性软骨可以使得弹力收紧更加稳固,通过肩带部本身的调节扣可以起到帮助上提的作用。
[0007]采用该结构的收拢调整文胸,通过呈涟漪状的逐层内廓收拢副乳,由一条一条软
骨以罩杯的外缘向外平行设置且呈涟漪状,可以达到逐层收拢的效果,斜向的外廓可以将腋下的肉尽量往乳房的方向推,使得平胸的女性在穿戴时胸部会更加饱满,外廓与托背置于平面上所呈的锐角可以起到将背围区域内的肉均匀分布,使得女性穿戴该文胸时体态更美和舒适。
[0008]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
[0009]所述罩杯下方还包括下围,所述下围由内廓向罩杯下方延伸并收拢聚合而成。
[0010]罩杯下方还有下围,下围由内廓向罩杯下方收拢聚合而成,使得内廓本身的收拢腋下副乳的情况下可以从乳房底部进行承托,避免平胸女性在伸懒腰或者有大动作的情况下文胸上移,造成女性日常生活的尴尬。
[0011]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
[0012]所述罩杯上方还包括上围,所述上围将两个对称设置的罩杯从上部连接。
[0013]罩杯上方还包括的上围,通过桃形的设计,可以使得乳房的上部过渡更加自然,提高包裹乳房的过程中有更好的稳固性和舒适性。
[0014]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
[0015]所述背围部还包括后比,所述后比设置于背围的下方,所述后比一端连接稳固托,另一端连接托背,所述后比中部与外廓连接。
[0016]背围部还包括的后比,设置于背围的下方,由前到后呈带状,一端连接稳固托,另一端连接托背,一方面可以收集侧围的脂肪,同时也能在该文胸穿戴时提供足够的固定作用,后比中部与外廓连接,能加强文胸的侧向支撑力的同时,也能增加外廓的收拢作用。
[0017]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技术方案:
[0018]所述背围部还包括夹弯,所述夹弯设置于背围的上方呈弧线分别连接托背和罩杯。
[0019]背围部的夹弯设置于背围的上方呈弧线状,分别连接托背和罩杯,弧线状的夹弯可以贴合腋下的弧线,一方面可以将腋下的赘肉收拢在背围内,另一方面贴合的夹弯可以避免女性穿戴该文胸走路时的摩擦,可以起到更贴合更舒适的作用。
[002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21]采用该结构的收拢调整文胸,通过呈涟漪状的逐层内廓收拢副乳,由一条一条软骨以罩杯的外缘向外平行设置且呈涟漪状,可以达到逐层收拢的效果,斜向的外廓可以将腋下的肉尽量往乳房的方向推,使得平胸的女性在穿戴时胸部会更加饱满,外廓与托背置于平面上所呈的锐角可以起到将背围区域内的肉均匀分布,使得女性穿戴该文胸时体态更美和舒适,内廓向罩杯下方收拢聚合而成,使得内廓本身的收拢腋下副乳的情况下可以从乳房底部进行承托,避免平胸女性在伸懒腰或者有大动作的情况下文胸上移,造成女性日常生活的尴尬,同时还能达到3超的效果,超柔软,超固定,超提拉。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收拢调整文胸的外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收拢调整文胸,包括罩杯部1、背围部2、排扣部3和肩带部4,所述罩杯部1、背围部2、排扣部3依次连接,所述肩带部4分别与罩杯部1和背围部2连接,所述罩杯部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罩杯11和连接于两个罩杯11之间的鸡心12,所述背围部2包括背围21、稳固托22和托背23,所述背围21一端通过稳固托22与罩杯11外侧连接,所述背围21另一端通过托背23与排扣部3连接,所述排扣部3包括公头和母头并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托背23斜向设置在背围21上,所述稳固托22由软骨组成,包括内廓221和外廓222,所述内廓221以罩杯11的外缘向外平行设置呈涟漪状,所述外廓222斜向设置在背围21上且与内廓221互不接触,所述外廓222与托背23置于平面上所呈夹角为锐角,所述肩带部4与罩杯部1的连接处设有弹性软骨41。
[0025]上述罩杯11下方还包括下围13,所述下围13由内廓221向罩杯11下方延伸并收拢聚合而成。
[0026]上述罩杯11上方还包括上围14,所述上围14将两个对称设置的罩杯11从上部连接。
[0027]上述背围部2还包括后比24,所述后比24设置于背围21的下方,所述后比24一端连接稳固托22,另一端连接托背23,所述后比24中部与外廓222连接。
[0028]上述背围部2还包括夹弯25,所述夹弯25设置于背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拢调整文胸,包括罩杯部、背围部、排扣部和肩带部,所述罩杯部、背围部、排扣部依次连接,所述肩带部分别与罩杯部和背围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罩杯和连接于两个罩杯之间的鸡心,所述背围部包括背围、稳固托和托背,所述背围一端通过稳固托与罩杯外侧连接,所述背围另一端通过托背与排扣部连接,所述排扣部包括公头和母头并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托背斜向设置在背围上,所述稳固托由软骨组成,包括内廓和外廓,所述内廓以罩杯的外缘向外平行设置呈涟漪状,所述外廓斜向设置在背围上且与内廓互不接触,所述外廓与托背置于平面上所呈夹角为锐角,所述肩带部与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生
申请(专利权)人:郭凯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