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罩锁支撑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43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罩锁支撑支架及车辆,包括位于前端框架前罩锁安装区域下方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支撑钢管,所述支撑钢管为直管,支撑钢管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后侧面、第二连接板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前端框架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前碰撞横梁总成连接。其能够提供足够的刚强度支撑前罩锁安装区域,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遮蔽美观性好。遮蔽美观性好。遮蔽美观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罩锁支撑支架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前罩锁支撑支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油汽车的前罩锁体均安装在前端框架上部结构,通常在前端框架上部结构和前碰撞横梁总成之间设计前罩锁支撑加强件,保证前端框架强度。
[0003]参见图1,现有前罩锁加强结构采用钣金件8与现有支撑钢管9配合,现有支撑钢管9上、下部分别与上、下钣金件8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其能够满足自身刚强度性能需求和散热器进风面积需求,但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美观性不足,由于现有支撑钢管9需要折弯,通用性差。并且长期使用后焊缝生锈后在整车前方锈迹可视,影响整车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罩锁支撑支架及车辆,其能够提供足够的刚强度支撑前罩锁安装区域,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遮蔽美观性好。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罩锁支撑支架,包括位于前端框架前罩锁安装区域下方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支撑钢管,所述支撑钢管为直管,支撑钢管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后侧面、第二连接板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前端框架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前碰撞横梁总成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自所述第一板体下边沿朝前弯折的第一倾斜板,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与前端框架上横梁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倾斜板后侧面上设有与支撑钢管上部外壁对应焊接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自所述第二板体上边沿朝后弯折的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前碰撞横梁总成连接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倾斜板后侧面上设有与支撑钢管下部外壁对应焊接的第二安装槽。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体所在平面与第一倾斜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45
°
;所述第二板体所在平面与第二倾斜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45
°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0009]进一步,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30~200mm;两个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15~200mm。
[0010]进一步,所述支撑钢管截面呈圆形,尺寸和材料根据CAE分析确定。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边沿设有避让缺口,为前保险杠安装支架提供避让空间。
[0012]一种车辆,包括前端框架总成,所述前端框架总成包括上述的前罩锁支撑支架。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架本体的支撑钢管为直管,在保证提供足够的刚强度支撑前罩锁
安装区域的前提下,相较于现有的钢管折弯,直管式的支撑钢管结构更简单,制造更方便。同时由于支撑钢管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后侧面、第二连接板后侧面固定连接,保证了支撑钢管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连接位置位于支架本体后侧面上,进而保证了整车美观性。
[0015]2、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自所述第一板体下边沿朝前弯折的第一倾斜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自所述第二板体上边沿朝前弯折的第二倾斜板, 即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折弯适应不同车型的前端框架上横梁与前碰撞横梁总成的连接需求,并且板材折弯相较于钢管折弯更好操作,尺寸精度更易控制,降低了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前罩锁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架本体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

A断面图;图7是图5的B

B断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C

C断面图;图10是图8的D

D断面图。
[0017]图中,1—第一连接板,11—第一板体,12—第一倾斜板,13—第一安装孔,14—第一安装槽,15—避让缺口,2—第二连接板,21—第二板体,22—第二倾斜板,23—第二安装孔,24—第二安装槽,3—支撑钢管,4—前端框架前罩锁安装区域,5—前端框架上横梁,6—前碰撞横梁总成,7—前保险杠安装支架;8—钣金件,9—现有支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9]参见图2至图10,所示的前罩锁支撑支架,包括位于前端框架前罩锁安装区域4下方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支撑钢管3,所述支撑钢管3为直管,支撑钢管3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后侧面、第二连接板2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前端框架上横梁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与前碰撞横梁总成6连接。
[0020]由于所述支架本体位于前端框架前罩锁安装区域4下方,在整车前部受到竖直向下的冲击力F时,所述支架本体能够传递和分解前罩在锁齿扣合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前端框架上横梁5的剧烈抖动,起到保护前端框架上部的作用,避免前端框架上部因为冲击疲劳而出现裂纹、断裂的情况。
[0021]所述第一连接板1包括第一板体11和自所述第一板体11下边沿朝前弯折的第一倾斜板12,所述第一板体11上设有与前端框架上横梁5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3,所述第一倾斜板12后侧面上设有与支撑钢管3上部外壁对应焊接的第一安装槽14。所述第二连接板2包括第
二板体21和自所述第二板体21上边沿朝后弯折的第二倾斜板22,所述第二板体22上设有与前碰撞横梁总成6连接的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二倾斜板22后侧面上设有与支撑钢管3下部外壁对应焊接的第二安装槽24。板材折弯相较于钢管折弯更好操作,尺寸精度更易控制,降低了制造难度。
[0022]所述支撑钢管3截面呈圆形,考虑支架本体整体受力情况,支撑钢管外径设为25mm,内径设为21mm,厚度为2mm。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车型受力情况,支撑钢管3尺寸及材料选择能够根据CAE分析验算,进而选取不同牌号钢管作为支撑钢管。
[0023]支撑钢管3长度根据第一板体21所在平面和第二板体2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L值及前罩锁支撑上、下安装支架尺寸确定,最终支撑钢管3长度设定为160mm。考虑不同车型布置情况,根据前罩锁支撑支架上、下安装点距离,钢管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40

300mm,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长度设计均在本专利保护范围内。
[0024]所述第一板体11所在平面与第一倾斜板1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10
°
,所述第二板体21所在平面与第二倾斜板2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10
°
。需要说的是,根据车型的布置需求不同,α和β可以设定为10~45
°
,根据实际布置需求进行合理限定。
[0025]所述第一安装孔13和第二安装孔2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安装孔13、两个安装孔均23位于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罩锁支撑支架,包括位于前端框架前罩锁安装区域(4)下方的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支撑钢管(3),所述支撑钢管(3)为直管,支撑钢管(3)上、下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后侧面、第二连接板(2)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前端框架上横梁(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与前碰撞横梁总成(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包括第一板体(11)和自所述第一板体(11)下边沿朝前弯折的第一倾斜板(12),所述第一板体(11)上设有与前端框架上横梁(5)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3),所述第一倾斜板(12)后侧面上设有与支撑钢管(3)上部外壁对应焊接的第一安装槽(14);所述第二连接板(2)包括第二板体(21)和自所述第二板体(21)上边沿朝后弯折的第二倾斜板(22),所述第二板体(22)上设有与前碰撞横梁总成(6)连接的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二倾斜板(22)后侧面上设有与支撑钢管(3)下部外壁对应焊接的第二安装槽(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超周治红吕妮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