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742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3)水稻成熟后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栽培方法通过优化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尤其将氮肥精细分配施用,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氧化亚氮的排放量,缓解了温室效应。缓解了温室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氮肥在水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水稻栽培方法,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氮肥的现象比较凸出。过量氮肥施入会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土壤肥力,通过表面径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大量铵态氨挥发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氮肥经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生成N2O,加剧温室效应等,使稻田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0003]专利技术CN109302963A,公开日2019年2月5日,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方法。该技术采用“增密减氮”措施,通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作物密度,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但是,在“增密减氮”组的定植密度高于常规对照组的情况下,其水稻增产量仅提高了3.0%。可见该技术的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导致了水稻减产。因此,通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是可行的,但同时也产生了水稻减产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够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插秧前施入底肥,打浆整地,插秧;(2)插秧后第6~8天追施第一次氮肥;插秧后第12~15天追施第二次氮肥和第一次磷肥;插秧后第25~30天追施第三次氮肥;插秧后第33~36天追施第四次氮肥和第一次钾肥;插秧后第42~48天追施第五次氮肥;(3)水稻成熟后收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在插秧前5~7天施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按照氮肥55~65kg/hm2、磷肥45~55kg/hm2、钾肥3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殷延勃沙月霞张益民杨国虎贺奇亢玲李虹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