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25738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其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S2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S3,通过逻辑分析算法得到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相比较,得到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S4,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兼容性决策平台通过逻辑分析算法得到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通过兼容性差值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性,解决了产品出厂测试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管理
,尤其是指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任何产品对于其子部件(或零件、原材料)的测试、引入、兼容性决策,停留在单一变量的测试、认证,例如:对于一款已量产的产品,当计划引入一款新的子部件,现有技术的操作是在产品中将原同型号的子部件拿掉后,将此新的子部件组装到该产品上进行一系列测试后,测试通过即认为该新的子部件可以替代原有的同型号子部件。
[0003]但是,实际业务开展中,经常出现产品中不同部件间的兼容性问题,较多数情况是,没有在常规的前述部件引入测试中发现这些兼容性问题,这些兼容性问题反而经常被市场端客户所在的应用场景激发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装置,可以对产品出厂测试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进行分析,以判断子部件是否与其所属产品兼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第一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
[0008]S2,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
[0009]S3,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0010]S4,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具体包括:
[0012]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若不存在,则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0013]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与子部件和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相关的参数信息。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还包括:
[0015]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0016]根据子部件参数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
间的逻辑分析算法;
[0017]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
[0019]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
[0020]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具体包括:
[0022]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
[0023]判断是否存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若存在,则执行下一步;若不存在,则根据经验确定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标和标准误差区间并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
[0024]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之间的兼容性差值。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具体包括:
[0026]将兼容性差值与标准区间作比较,判断兼容性误差是否在标准误差区间内,若兼容性误差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兼容;若兼容性误差不在标准误差区间内,则表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不兼容。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后,具体包括:
[0028]接收用户是否信任该兼容性结果的选择,若信任,则输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判断结果;若不信任,则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修改,具体包括:
[0030]接收用户对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的修改;
[0031]对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和/或标准误差区间进行更新并存储。
[003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第二技术方案:
[0033]一种兼容性决策平台,所述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0034]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子部件上的标识;
[0035]算法调用模块,用于调用兼容性决策平台中的逻辑分析算法;
[0036]兼容决策模块,用于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
[0037]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
[0038]算法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或者更新逻辑分析算法。
[003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第三技术方案:
[004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004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方法及存储介质,将子部件参数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程序语言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将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兼容性决策平台通过此逻辑分析算法得到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来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是否兼容,解决了产品出厂测试中未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附图说明
[00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第一方法流程图;
[004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的第二方法流程图;
[004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兼容性决策平台的平台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兼容性决策平台获取产品的子部件的标识;S2,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S3,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S4,将该兼容性差值与标准误差区间作比较,判断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是否兼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子部件的标识调用与子部件相对应的逻辑分析算法前,具体包括:判断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若不存在,则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与子部件和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指标相关的参数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的相关信息不存在于兼容性决策平台中,还包括: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子部件参数与其所属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将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逻辑分析算法存储到兼容性决策平台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性能关系确定子部件参数与产品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根据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利用子部件参数和产品参数及其相应的权重确定逻辑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兼容性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将该产品的拟合性能指标与标准性能指标进行相关计算,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值,具体包括:通过逻辑分析算法获取该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拟合性能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子部件与其所属产品之间的标准性能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