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19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包括安装外框、滤芯,滤芯设置在安装外框内,滤芯包括第一过滤网层、第二过滤网层、第三过滤网层,第一过滤网层和第二过滤网层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之间形成间隙;安装外框内设置有刮尘结构;刮尘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第一刮片、第二刮片;驱动电机安装在滤芯宽度方向一侧的上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轮连接,从动轮安装在滤芯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部,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第一刮片的上部固定安装在输送带靠向主动轮的一侧,第二刮片的上部固定安装在输送带靠向从动轮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自动对滤芯进行刮尘操作。操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过滤器
,尤其涉及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过滤器是通过多孔过滤材料的作用从气固两相流中捕集粉尘,并使气体得以净化的设备。它把含尘量低的空气净化处理后送入室内,以保证洁净房间的工艺要求和一般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洁净度。在空气过滤器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若要经常拆卸下来清洁是比较麻烦的,而不经常拆卸出来清洁,又会影响过滤的质量,鉴于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实现自动对滤芯进行刮尘操作,降低拆卸清洁的次数,也确保了滤芯的洁净。
[0004]本技术公开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包括安装外框、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安装外框内,所述滤芯包括从外向内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层、第二过滤网层、第三过滤网层,所述第一过滤网层和第二过滤网层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安装外框内设置有刮尘结构;所述刮尘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第一刮片、第二刮片;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滤芯宽度方向一侧的上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所述滤芯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部并且与所述主动轮对应的位置,所述输送带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一刮片的上部固定安装在所述输送带靠向主动轮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第二刮片的上部固定安装在所述输送带靠向从动轮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层和第二过滤网层之间的间隙内。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外框内位于所述滤芯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刮尘结构对应的集尘箱。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外框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集尘箱对应的可拆卸底板。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尘箱内腔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间隙对应的导槽,所述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的底部均凸设有与所述导槽对应的凸柱。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的高度大于所述滤芯的高度。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刮片靠向所述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层和第三过滤网层表面接触的刷毛;所述第二刮片靠向所述第一过滤网层和第二过滤网层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层和第二过滤网层表面接触的刷毛。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刮尘结构对第一过滤网层、第二过滤网层、第三过滤网层相向的侧面进行刮擦,实现对附着在滤芯上的粉尘的清洁,降低拆卸清洁的次数,也确保了滤芯的洁净。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省略安装外框)。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省略安装外框以及隐藏集尘箱的底部,显示导槽和凸柱的相对结构关系)。
[0014]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显示可拆卸底板)。
[0015]附图标记为:安装外框10、滤芯11、可拆卸底板12、第一过滤网层15、第二过滤网层14、第三过滤网层13、间隙17、驱动电机20、主动轮19、从动轮18、输送带22、第一刮片21、第二刮片26、集尘箱23、导槽25、凸柱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请参照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包括安装外框10、滤芯11,滤芯11设置在安装外框10内,滤芯11包括从外向内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层15、第二过滤网层14、第三过滤网层13,第一过滤网层15和第二过滤网层14之间形成间隙17,第二过滤网层14和第三过滤网层13之间形成间隙17;安装外框10内设置有刮尘结构;刮尘结构包括驱动电机20、主动轮19、从动轮18、输送带22、第一刮片21、第二刮片26;驱动电机20安装在滤芯11宽度方向一侧的上部,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轮19连接,从动轮18安装在滤芯1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部并且与主动轮19对应的位置,输送带22套设在主动轮19和从动轮18之间,第一刮片21的上部固定安装在输送带22靠向主动轮19的一侧并且位于第二过滤网层14和第三过滤网层13之间的间隙17内,第二刮片26的上部固定安装在输送带22靠向从动轮18的一侧并且位于第一过滤网层15和第二过滤网层14之间的间隙17内。集尘箱23内腔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间隙17对应的导槽25,第一刮片21和第二刮片26的底部均凸设有与导槽25对应的凸柱24。第一刮片21和第二刮片26的高度大于滤芯11的高度。第一刮片21靠向第二过滤网层14和第三过滤网层13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与第二过滤网层14和第三过滤网层13表面接触的刷毛;第二刮片26靠向第一过滤网层15和第二过滤网层14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网层15和第二过滤网层13表面接触的刷毛。实际操作时,驱动电机20连接电源后,驱动电机20促使主动轮19通过输送带22带动从动轮18转动,在输送带22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刮片21、第二刮片26来回游走在两间隙17之间。输送带22带动第一刮片21和第二刮片26仅进行直线运动,在每个间隙17的长度距离之间往返移动。
[0019]安装外框10内位于滤芯11的下部设置有与刮尘结构对应的集尘箱23。安装外框10的底部开设有与集尘箱23对应的可拆卸底板12。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对集尘箱23取出,倒掉积聚在集尘箱23内的粉尘。
[002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刮尘结构的空气过滤器,包括安装外框(10)、滤芯(11),所述滤芯(11)设置在所述安装外框(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11)包括从外向内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层(15)、第二过滤网层(14)、第三过滤网层(13),所述第一过滤网层(15)和第二过滤网层(14)之间形成间隙(17),所述第二过滤网层(14)和第三过滤网层(13)之间形成间隙(17);所述安装外框(10)内设置有刮尘结构;所述刮尘结构包括驱动电机(20)、主动轮(19)、从动轮(18)、输送带(22)、第一刮片(21)、第二刮片(26);所述驱动电机(20)安装在所述滤芯(11)宽度方向一侧的上部,所述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19)连接,所述从动轮(18)安装在所述滤芯(11)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部并且与所述主动轮(19)对应的位置,所述输送带(22)套设在所述主动轮(19)和从动轮(18)之间,所述第一刮片(21)的上部固定安装在所述输送带(22)靠向主动轮(19)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层(14)和第三过滤网层(13)之间的间隙(17)内,所述第二刮片(26)的上部固定安装在所述输送带(22)靠向从动轮(18)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层(15)和第二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鹏李德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鹏驰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