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87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多个端子,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前侧和后侧开口的容纳仓,所述多个端子分别设在所述多个容纳仓中;所述端子由金属片弯曲而成,所述端子包括前端的四面包围状的矩形的插接口以及向所述插接口内翘起的内弹片,所述插接口对准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仓前侧开口,以在外部插针插入插接口中时,所述插针被所述内弹片压紧地与所述插接口内壁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该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通过四面包围的方形插接口加上内弹片的结构实现端子与插针的电连接,保证端子与插针接触可靠性和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部件,也是电子工程技术的常用部件,运用领域虽然在电路之间,但连接器的运用方式却千变万化。
[0003]连接器的构造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运营领域的不同,应用对象的不同,设备频率及功率不相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连接器,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结构的连接器都有一个标准的作用:保证电流顺畅可靠连续的流通。
[0004]以往传统的连接器在不稳定的(例如震动或经常受到冲击)场景,连接器的端子与插座的插针容易松脱和接触不良甚至断路,导致电路异常。例如在新能源锂电池保护板上面的连接器,多用于电芯电压采样,而锂电池在正常使用中一直是不匀速移动且震动的,连接器的端子与插座的插针容易松脱和接触不良甚至断路。
[0005]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多个端子,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前侧和后侧开口的容纳仓,所述多个端子分别设在所述多个容纳仓中;
[0008]所述端子由金属片弯曲而成,所述端子包括前端的四面包围状的矩形的插接口以及向所述插接口内翘起的内弹片,所述插接口对准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仓前侧开口,以在外部插针插入插接口中时,所述插针被所述内弹片压紧地与所述插接口内壁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内弹片的前端与所述插接口连接,而后端向所述插接口内翘起。
[0010]优选地,所述内弹片由在所述插接口前的所述金属片向后弯曲而成。
[0011]优选地,所述端子包括向外翘起的外弹片,所述外弹片由前向后逐渐升高,所述壳体包括基部以及设在的所述容纳仓中的与所述外弹片对应的支撑部,以所述外弹片后端抵住所述支撑部,阻止所述端子退出所述壳体。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是塑料的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基部固定。
[0013]优选地,所述端子上设有与所述外弹片对应的内外穿透的穿透孔,所述外弹片的前端与所述穿透孔前边缘相连,后端向外翘起,所述内弹片前端和所述外弹片前端都连接在所述插接口的同一侧,所述内弹片的后端包括先向所述插接口内翘起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后段的向所述穿透孔弯曲的第二部分,以在所述插针插入所述端子的所述插接口时,所述插针挤压所述内弹片,所述内弹片被压向所述穿透孔,所述第二部分伸出所述穿透孔外并位于所述外弹片的内侧。
[0014]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基部以及设在所述基部上的多个凸起的防呆部,所述容纳仓设在所述基部上,所述防呆部位于所述连接器正面和反面的横向两侧边缘处,并且正反两面的所述防呆部凸起方向相反。
[0015]优选地,所述防呆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基部的侧面齐平。
[001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匹配的插座,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壳体包括基部以及设在所述基部上的凸起的卡扣,所述插座包括座体、插针以及设在所述座体上的与所述卡扣匹配的扣紧部,所述座体的前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器前端匹配插入的插接凹位,所述插针设在所述插接凹位中并且不向外伸出,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向前开放的与所述卡扣对应的防呆缺口,以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座插接并且所述卡扣对准所述防呆缺口时,所述卡扣嵌入所述防呆缺口并扣紧所述扣紧部,所述插针插入所述端子的所述插接口中。
[0017]优选地,所述插针在插接方向上离所述插接凹位开口的距离至少为2.0mm。
[0018]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通过四面包围的方形插接口加上内弹片的结构实现端子与插针的电连接,保证端子与插针接触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0022]图3是图1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0024]图5是图4的电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0025]图6是图4的电连接组件在爆炸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6]图7是图6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8是图3中的端子的立体图。
[0028]图9是图3中的端子的立体图。
[0029]图中的标号表示:连接器1,端子11,插接口111,内弹片112,第一部分1121,第二部分1122,外弹片113,穿透孔114,导线连接部115,壳体12,基部121,容纳仓122,支撑部123,防呆部124,卡扣125,导线13,插座2,座体21,插接凹位211,防呆缺口212,扣紧部213,插针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文中出现“前”、“后”、“上”、“下”、“纵”、“横”、“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文中出现“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如果文中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2)和多个端子(11),所述壳体(12)上设有多个前侧和后侧开口的容纳仓(122),所述多个端子(11)分别设在所述多个容纳仓(122)中;所述端子(11)由金属片弯曲而成,所述端子(11)包括前端的四面包围状的矩形的插接口(111)以及向所述插接口(111)内翘起的内弹片(112),所述插接口(111)对准所述壳体(12)的所述容纳仓(122)前侧开口,以在外部插针(22)插入插接口(111)中时,所述插针(22)被所述内弹片(112)压紧地与所述插接口(111)内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片(112)的前端与所述插接口(111)连接,而后端向所述插接口(111)内翘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片(112)由在所述插接口(111)前的所述金属片向后弯曲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11)包括向外翘起的外弹片(113),所述外弹片(113)由前向后逐渐升高,所述壳体(12)包括基部(121)以及设在的所述容纳仓(122)中的与所述外弹片(113)对应的支撑部(123),以所述外弹片(113)后端抵住所述支撑部(123),阻止所述端子(11)退出所述壳体(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是塑料的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撑部(123)相对于所述基部(121)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11)上设有与所述外弹片(113)对应的内外穿透的穿透孔(114),所述外弹片(113)的前端与所述穿透孔(114)前边缘相连,后端向外翘起,所述内弹片(112)前端和所述外弹片(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梓洋刁应君曾伍军付佳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